源流一
顓頊號稱高陽氏,後分衍有八個氏族,活動中心在帝丘一帶(今河南濮陽),曾在奪權鬥爭中擊敗共工氏。顓頊重視人事治理,努力發展農業,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絕天地通”,實行人神分職,標誌著原始宗教向神權的過渡。
據史籍《三郡記》和《姓氏考略》記載,上古帝顓頊造鄚陽城(今河北任丘、平鄉一帶),其支庶子孫定居於鄚陽城,後人去“邑”為“莫”,以地名為姓氏,世代稱莫氏至今,史稱莫氏正宗。莫氏族人皆奉顓頊為莫氏的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莫敖之官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羋姓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顓頊。其後裔在西周初期建有羋姓大國,即荊國,後改稱楚國。據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由陳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韻書的基礎上編修而成的典籍《大宋重修廣韻》中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莫敖之職,亦稱莫囂,是與令尹地位相同的官職,並行執掌楚國之國政。在史籍《淮南子·修務訓》中則稱“莫敖”為“莫囂”,指出其原為楚國最高行政官職,軍、政兩事一把抓。到楚武王熊通開始稱王時,莫敖之職仍然存在,後來楚武王嫌其官位太重,改以令尹為重臣,與莫敖相互制約。在史籍《左傳》的記載中,以令尹與莫敖並提,當處於同等地位。楚武王以後的出國歷代君主,將莫敖廢置不常,後來在史籍《左傳·襄公十五年》中記敘楚國封官之事時,列莫敖於令尹、右尹、大司馬、右司馬、左司馬之後,說明莫敖的地位逐漸降低。今學者楊伯峻在《春秋左傳注》中稱莫敖本相當於大司馬,後降至左司馬之下。
其後世子孫中有以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莫氏,世代相傳至今。著名的屈原家族便世居此官職,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由屈氏的分支改姓而形成的。
源流三
源於媯姓,出自上古聖君虞舜之祖幕,屬於避難改姓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鉅鹿郡、江陵郡。
幕,乃是上古聖君虞舜之祖。莫氏和幕氏同宗同源,該支莫氏只是幕氏的簡筆形式,後族人有為避戰亂之難去“巾”取諧音字“莫”為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鄚姓,屬於以居邑名稱簡筆為氏。該支莫氏,起源於漢朝時期河北鄚州。鄚氏出周宣王姬靜,將其次子姬望封賜於鄚州(今河北平鄉、任縣、晉縣一帶),其後裔子孫因地為姓氏,稱鄚氏。
姬望的後裔傳至第二十一世孫鄚振揚(姬振揚),因功在漢室,於漢高祖劉邦七年(公元前200年)授其為執戈郎,漢高祖還特賜改其姓為莫,此後稱莫振揚,成為該支莫氏始祖。
源流五
源於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匈奴賀蘭部莫何弗,屬於以官職稱謂漢化為氏。匈奴賀蘭部首領稱謂中有莫何弗。“莫何弗”,乃古匈奴語“副酋”之稱,這在《隋書·室韋傳》中有記載“每部置莫何弗以貳之。”莫何弗有世襲的慣例。
在莫何弗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莫何弗氏,後漢化省文為單姓莫氏,逐漸融合於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党項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唐五代之後建立西夏王朝的黨頊族,其中有以單字漢姓莫為氏者,後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都洛陽之後,大力深化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將鮮卑拓拔部中原複姓邢莫氏、莫那婁氏、莫折氏等部落,均改漢姓為莫氏,其後東胡分支中的蠕蠕民族(丁零、鐵勒)中亦有改漢姓為莫氏者。
源流八
源於庫莫奚族,出自金國時期庫莫奚部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姓觽》中特別說明:“庫莫奚族有莫氏。”庫莫奚族這一名稱始見於北魏登國三年(公元388年),這一稱號的出現,實際上是在公元四世紀中葉鮮卑宇文部被慕容皝攻破後不久,自此以後,史書對庫莫奚族就有了不間斷的記載,直到公元十三世紀以後才不見其名,前後存在近千年。“庫莫奚”一詞是鮮卑語音譯,漢役“沙、沙粒、沙漠”。從含義揣測,這一族稱當因其境內多沙漠而得名。公元六世紀下半葉的隋朝時期,省去庫莫,單稱“奚”,此後單一的“奚”字成了族稱。
在金國末期居住東北地區的,又有相當一部分族人融入了蒙古族、滿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中。其中滿族的穆齊氏即庫莫奚氏族後裔,滿語為MukiHala,世居鄂漠和索羅,後多冠漢姓為莫氏、穆氏等。
源流九
源於蒙古族,出自遼國時期的契丹乃蠻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奈曼氏,亦稱那莫氏,滿語為Naiman Hala,源於遼國時期契丹乃蠻部,以部為氏,後在元朝初期融為內扎薩克蒙古奈曼部,世居敖漢(今內蒙古赤峰敖漢旗)、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所冠漢姓即為莫氏。
源流十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圖們氏,亦稱圖莫圖氏,滿語為Tumen Hala,漢義“萬”,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以及金國舊部“駝滿”,以部為氏,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後多冠漢姓為萬氏、圖氏、門氏、莫氏等。
⑵.滿族莽果氏,滿語為Manggo Hala,姓氏,亦稱蒙棍氏,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所冠漢姓為莫氏、白氏。
⑶.滿族莫勒特氏,滿語為More Hala,亦稱墨哷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改漢姓為莫氏、梅氏、墨氏。
⑷.滿族舒穆哩氏,亦稱蘇某力氏,滿語為Sumuri Hala,世居海蘭木(今黑龍江瑗琿黑河鎮對岸海蘭泡)、薩爾碧圖(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與鄂倫春自治旗交界處諾敏河中游),後多冠漢姓為莫氏、舒氏。
源流十一
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黑龍江志稿》、《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達斡爾族莫爾登氏,亦稱孟爾丁氏、孟爾的音氏、墨爾丹氏、莫塔哈利氏,滿語為Mordin Hala,世居黑龍江布特哈地方(今嫩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後多冠漢姓為莫氏、孟氏、蒼氏。
⑵.達斡爾族墨勒哲哷氏,亦稱莫爾哲勒氏,滿語為Moljere Hala,漢義“用刀復仇”,世居松花江、黑龍江、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白石(今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阿穆達(今黑龍江哈爾濱山彥倭和)等地,後多冠漢姓為孟氏、曹氏、莫氏等。
源流十二
源於布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布依族中,有以莫為姓氏者。貴州獨山人莫與儔、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為布依族人,該莫氏族人所建立的“影山文化學派”對西南地區影響深遠。
近代民族學家、姓氏學家多認為:西南少數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後裔,也就是上古姜姓蚩尤部族的後裔,因此,西南少數民族原居中原地區,後逐漸分播至西北、西南地區,與中原各大姓氏實是同根。
源流一
顓頊號稱高陽氏,後分衍有八個氏族,活動中心在帝丘一帶(今河南濮陽),曾在奪權鬥爭中擊敗共工氏。顓頊重視人事治理,努力發展農業,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絕天地通”,實行人神分職,標誌著原始宗教向神權的過渡。
據史籍《三郡記》和《姓氏考略》記載,上古帝顓頊造鄚陽城(今河北任丘、平鄉一帶),其支庶子孫定居於鄚陽城,後人去“邑”為“莫”,以地名為姓氏,世代稱莫氏至今,史稱莫氏正宗。莫氏族人皆奉顓頊為莫氏的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莫敖之官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羋姓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顓頊。其後裔在西周初期建有羋姓大國,即荊國,後改稱楚國。據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由陳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韻書的基礎上編修而成的典籍《大宋重修廣韻》中記載,春秋時期,楚國有莫敖之職,亦稱莫囂,是與令尹地位相同的官職,並行執掌楚國之國政。在史籍《淮南子·修務訓》中則稱“莫敖”為“莫囂”,指出其原為楚國最高行政官職,軍、政兩事一把抓。到楚武王熊通開始稱王時,莫敖之職仍然存在,後來楚武王嫌其官位太重,改以令尹為重臣,與莫敖相互制約。在史籍《左傳》的記載中,以令尹與莫敖並提,當處於同等地位。楚武王以後的出國歷代君主,將莫敖廢置不常,後來在史籍《左傳·襄公十五年》中記敘楚國封官之事時,列莫敖於令尹、右尹、大司馬、右司馬、左司馬之後,說明莫敖的地位逐漸降低。今學者楊伯峻在《春秋左傳注》中稱莫敖本相當於大司馬,後降至左司馬之下。
其後世子孫中有以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莫氏,世代相傳至今。著名的屈原家族便世居此官職,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由屈氏的分支改姓而形成的。
源流三
源於媯姓,出自上古聖君虞舜之祖幕,屬於避難改姓為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鉅鹿郡、江陵郡。
幕,乃是上古聖君虞舜之祖。莫氏和幕氏同宗同源,該支莫氏只是幕氏的簡筆形式,後族人有為避戰亂之難去“巾”取諧音字“莫”為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鄚姓,屬於以居邑名稱簡筆為氏。該支莫氏,起源於漢朝時期河北鄚州。鄚氏出周宣王姬靜,將其次子姬望封賜於鄚州(今河北平鄉、任縣、晉縣一帶),其後裔子孫因地為姓氏,稱鄚氏。
姬望的後裔傳至第二十一世孫鄚振揚(姬振揚),因功在漢室,於漢高祖劉邦七年(公元前200年)授其為執戈郎,漢高祖還特賜改其姓為莫,此後稱莫振揚,成為該支莫氏始祖。
源流五
源於匈奴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匈奴賀蘭部莫何弗,屬於以官職稱謂漢化為氏。匈奴賀蘭部首領稱謂中有莫何弗。“莫何弗”,乃古匈奴語“副酋”之稱,這在《隋書·室韋傳》中有記載“每部置莫何弗以貳之。”莫何弗有世襲的慣例。
在莫何弗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莫何弗氏,後漢化省文為單姓莫氏,逐漸融合於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党項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唐五代之後建立西夏王朝的黨頊族,其中有以單字漢姓莫為氏者,後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遷都洛陽之後,大力深化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將鮮卑拓拔部中原複姓邢莫氏、莫那婁氏、莫折氏等部落,均改漢姓為莫氏,其後東胡分支中的蠕蠕民族(丁零、鐵勒)中亦有改漢姓為莫氏者。
源流八
源於庫莫奚族,出自金國時期庫莫奚部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姓觽》中特別說明:“庫莫奚族有莫氏。”庫莫奚族這一名稱始見於北魏登國三年(公元388年),這一稱號的出現,實際上是在公元四世紀中葉鮮卑宇文部被慕容皝攻破後不久,自此以後,史書對庫莫奚族就有了不間斷的記載,直到公元十三世紀以後才不見其名,前後存在近千年。“庫莫奚”一詞是鮮卑語音譯,漢役“沙、沙粒、沙漠”。從含義揣測,這一族稱當因其境內多沙漠而得名。公元六世紀下半葉的隋朝時期,省去庫莫,單稱“奚”,此後單一的“奚”字成了族稱。
在金國末期居住東北地區的,又有相當一部分族人融入了蒙古族、滿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中。其中滿族的穆齊氏即庫莫奚氏族後裔,滿語為MukiHala,世居鄂漠和索羅,後多冠漢姓為莫氏、穆氏等。
源流九
源於蒙古族,出自遼國時期的契丹乃蠻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奈曼氏,亦稱那莫氏,滿語為Naiman Hala,源於遼國時期契丹乃蠻部,以部為氏,後在元朝初期融為內扎薩克蒙古奈曼部,世居敖漢(今內蒙古赤峰敖漢旗)、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所冠漢姓即為莫氏。
源流十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圖們氏,亦稱圖莫圖氏,滿語為Tumen Hala,漢義“萬”,滿族最古老的姓氏,源於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陀幔,以及金國舊部“駝滿”,以部為氏,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後多冠漢姓為萬氏、圖氏、門氏、莫氏等。
⑵.滿族莽果氏,滿語為Manggo Hala,姓氏,亦稱蒙棍氏,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所冠漢姓為莫氏、白氏。
⑶.滿族莫勒特氏,滿語為More Hala,亦稱墨哷氏,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改漢姓為莫氏、梅氏、墨氏。
⑷.滿族舒穆哩氏,亦稱蘇某力氏,滿語為Sumuri Hala,世居海蘭木(今黑龍江瑗琿黑河鎮對岸海蘭泡)、薩爾碧圖(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與鄂倫春自治旗交界處諾敏河中游),後多冠漢姓為莫氏、舒氏。
源流十一
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黑龍江志稿》、《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達斡爾族莫爾登氏,亦稱孟爾丁氏、孟爾的音氏、墨爾丹氏、莫塔哈利氏,滿語為Mordin Hala,世居黑龍江布特哈地方(今嫩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後多冠漢姓為莫氏、孟氏、蒼氏。
⑵.達斡爾族墨勒哲哷氏,亦稱莫爾哲勒氏,滿語為Moljere Hala,漢義“用刀復仇”,世居松花江、黑龍江、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白石(今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阿穆達(今黑龍江哈爾濱山彥倭和)等地,後多冠漢姓為孟氏、曹氏、莫氏等。
源流十二
源於布依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布依族中,有以莫為姓氏者。貴州獨山人莫與儔、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為布依族人,該莫氏族人所建立的“影山文化學派”對西南地區影響深遠。
近代民族學家、姓氏學家多認為:西南少數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後裔,也就是上古姜姓蚩尤部族的後裔,因此,西南少數民族原居中原地區,後逐漸分播至西北、西南地區,與中原各大姓氏實是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