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學樂樂媽媽

    看到這個標題,讓我想起小時侯看到的一個關於《少年周恩來》故事書。書中少年周恩來學習很刻苦,字也寫的特別好。老師問學生為什麼學習,少年周恩來寫下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因此這種信仰、信念就是在當時國內的那個情形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況下,耳濡目染地從小,在心底裡培養出來的。

    有很多去國外移民的華人,後代被媒體稱為“黃香蕉”。“黃香蕉”的意思是外貌是黃面板的華人,但是所受的教育、生活習慣、語言、信仰完全是西方教育,對國內情況完全不瞭解。這種在西方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信仰“絕對跟國內的孩子不一樣。因此,孩子的氣質、思維、溝通方式、人際相處等等方面,真的”從小培養很關鍵”。

    “孟母三遷”中的孟母,在選擇住址時,一開始選擇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人的信仰從小培養很關鍵”呀!“。“孟母三遷”說明“人的信仰從小培養很關鍵”!

    願孩子們在成長中,都向孟母那樣,接近好的人、事、物,學習到好的習慣!

  • 2 # 魏老師閱讀與寫作

    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尤其是是非判斷能力,這些確實是需要從小引導的。至於信仰,它其實包含好多方面,如政治、宗教等等,無論那方面的信仰,我感覺都是要留待他三觀形成後自己選擇的。

  • 3 # 微塵石強

    是的。信仰一定是發自內心的,否則也不叫信仰了!比如陽明先生的《傳習錄》中的“致良知”,就是一種信仰,而且是一種正能量的信仰。當一個人看了好多書,有了好多見聞,有了習氣後,就很難改變。在《傳習錄》中,先生為什麼要提出“心外無理,知行合一”?其宗旨是害怕我們流入虛偽,成為一個偽君子。因此,德行教育應從小孩入手,更要用經典來教育。

  • 4 # 西村暮雪

    是的,一個人從小就培養他有良好的道德觀念,有崇高的理想和正確的信仰對他今後的人生會起到基礎的作用,一個孩子從小就知道,仁,義,禮,智,信,會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一直陪伴,讓有完整的世界觀,尊重歷史,"崇尚文明,崇拜英雄,尊敬長輩,愛黨愛國,在他的人生道路上,無論是經商,還是從政都會順意而為,從政是好官,經商會成功,有一個完整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氣好冷,寶寶吃加熱後的水果才不傷脾胃,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