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毅而三思吳六奇

    會的,不僅是戰馬,即便是普通的駑馬也會吃。舉幾個例子:

    《孫子兵法·行軍》:“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

    《淮南子·泛訓論》:“食馬肉者三百餘人,皆出死為穆公戰於車下……”

    除這種記錄外,還有“牛首馬肉”的典故。應該說在魏晉之前,馬肉食用都較常見,像《釋名·釋飲食》中還介紹了具體的吃法:“膾細切豬羊馬肉使加膾也。”

    可以看出,吃馬肉在中國古代的早期並不是件很禁忌的事情。像三國時期,可見殺馬最多的當屬曹操,這一點也和他容易獲得戰馬有關。據《三國志》記載,曹魏有殺馬數千匹用以充飢的記錄:

    “時寒且旱,二百里無覆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

    今日我們不吃馬肉,主要還是源於實用性的問題。宋代以後除少數民族統治時期,歷代對牛羊馬等大型牲畜的獲取來源逐漸稀缺,繁殖也很困難。另一方面也源於馬肉粗糙酸硬易腐敗。所以古人多以“馬肉有毒”來相互告誡,如漢代總結的馬肉食用禁忌(見《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

    食酸馬肉,不飲酒,則殺人。馬肉不可熱食,傷人心。馬鞍下肉,食之殺人。白馬黑頭者,白馬青蹄者,不可食之。馬肉、㹠肉共食,飽醉臥,大忌。驢馬肉合豬肉食之,成霍亂。

    (至唐代《食療本草》時,上述這些都可見有‘證’,也即認為有實際病例。)

    這種種禁忌之後,才是對神明如馬王爺、馬步這樣的存在忌諱。當然更重要的是,中國文化中對馬的弘揚與認可,已經逐漸衍變成是“忠貞情義”的性質了。比如的盧救主。所以非到萬不得已,無人會考慮殺馬……反而是同為馬屬的二驢(別稱)卻逐漸出現了“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這樣的民諺描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巴斯基有沒有必要購買價格最貴的全方位安全軟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