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考古軍中馬前卒
-
2 # 師說歷史
1、問題有誤,古人也有用青銅做棺槨的,只是數量很少。
2、青銅棺槨
(1)1964年雲南祥雲縣出土一座木槨銅棺墓;
(2)孫中山是用紫銅棺下葬的;
(3)據史料記載,秦始皇的棺槨也是用青銅打造的,但秦始皇陵不允許挖掘,有待驗證。
3、為什麼出土的青銅棺槨很少呢?
(1)上古時代銅的產量很少,基本上是皇家貴族專用;鐵器興起後,銅主要成為錢幣的鑄造材料;可以說銅一直都是稀缺物品,有實力用銅鑄造棺槨的人就很少。而且很重,運輸難度大。
(2)銅在潮溼環境下容易被腐蝕,很難儲存下來。
4、後來的說法
(1)中國喪葬禮儀,結合五行說及宗教信仰等,講究的是棺槨只用木頭,不用金屬,金屬會妨礙和限制死者的靈魂。所以棺槨都是木質卯榫結構,如果一定要使用釘子,也是用更加堅硬的木頭削成木釘子來使用。
(2)現代城市多實行遺體火化,很多人都不只得到棺材製作的這些講究了,棺材很多使用鐵丁,但在廣大農村地區多還保留這一傳統。
5、其他說法
天下霸唱的小說《鬼吹燈》中講:秦代的青銅槨中所裝殮的遺體是被進行“奪魂”儀式後的遺體。奪魂是一種巫術,把活人的魂魄從軀體中抽出,被抽走了魂魄的軀體不死不滅,成為殭屍。普通的棺槨無法鎮住殭屍,必須用材質更加堅韌的青銅製作,並且要把青銅槨用重重鎖鏈緊鎖,最後在青銅槨的外頭裝個鎮屍銅鏡方能鎮住青銅槨中的殭屍。
-
3 # 小黑侃大山
首先古人曾經用過青銅做過棺槨,這個在中國青銅時代目前僅僅發現一件。這裡要說明的青銅時代,中國各個地區的青銅文明的傳統是不大一樣的,以地區來區別,主要有西北地區、東北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四川盆地和雲貴地區。雲南省博物館館藏的“雲雷鳥獸紋銅棺” 是1961年發現於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大波那村,1964年清理出土,銅棺長2米,寬0.62米,側壁高0.45米,頂高0.64米。頂部為人字形屋脊狀,棺身為長方體,由7塊銅板組成,器身飾多種紋飾。
小黑認為中原地區不用銅做棺槨是因為喪葬的傳統不一樣,或許青銅文明早期沒有技術做成棺槨,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在貴族中已經是很常見的物品了,比如說曾侯乙墓出土的銅器重量就達10噸,做個棺還是沒問題的。中原地區的喪葬傳統在那個時候就是土坑豎穴墓,有棺有槨,這是一種文化認同,正如東北就流行石棚墓一樣。
-
4 # 全利88
近現代以前,銅都是戰略物資,不僅僅是可以作為貨幣的材料。
反觀其它的型別,比如木材,或者磚、石,在貨幣流通嚴重受限制的古代,銅或青銅會有更重要的用途吧。
另外,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視死如視生”也算是重要的原因吧,生前的生活場景,會直接對映到地下世界,再有錢的人,也不會覺得生活在金屬房間裡是享受。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棺,相對來說比較好理解,就是棺材,盛裝墓主人屍體用的,今天雖然大部分地區施行火化,但是不少農村地區也還在用棺。
槨,可以看成棺的“外套”。根據古人的說法,槨,大也。以木為之。言郭大於棺也。
就像古代的城市,內有城、外有郭。高等級的墓葬,也是內有棺,外有槨。
那麼在古代,棺、槨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棺一般比較小,而且可以看做一個獨立的、封閉的盒子。而槨比較大,一般用木板、木塊,在墓室裡搭建而成,就像修建一座小臥室,等棺材放入以後,再用木板封頂。
拿著名的長沙馬王堆漢墓來說,最中間的是棺,棺周圍用木板搭建的,就是槨了。
再比如說著名的南昌海昏侯墓,槨室很大,裡面分隔出棺室,棺材就放在棺室裡。
修建槨的時候,用的木材尺寸都比較大,看海昏侯墓的就知道了,一根木頭就將近10米長。
(海昏侯墓槨室)
現在回到問題來為何古代不用青銅來製作棺槨呢?
是的,沒錯,青銅比木材結實,而且不容易腐朽。但是青銅也有很多的缺點:
首先,它很貴。
銅比木頭貴,這是常識。古代的錢幣都要用銅來鑄造。在漢代以前,銅甚至被稱為“金”。
想想看,假如用青銅來製作棺槨,得耗費多少青銅?即便奢侈如秦始皇,恐怕也不敢這樣想。
其次,它很沉。
除了考慮價格,還得考慮可行性。銅的密度比鐵還大。古代沒有今天的起重機,假如真的用青銅來製作棺槨,那會是非常沉重的,人力難以搬運。
那麼,真的沒有銅做的棺槨了嗎?那也不是,還是有一些例外。
比如下面的這件:
它的全名叫做“戰國雲雷鳥獸紋銅棺”,出土於雲南大理州祥雲縣大波那村的一座戰國時期墓葬,墓主人有可能為古代的滇人首領。
這件銅棺外形明顯模仿房屋,它長2米,寬0.62米,壁厚1.2釐米。重量為2571千克。四壁和頂部有許多圖案。
要說尺寸,這件銅棺在棺材裡真的不算大,可是重量已經達到了2.5噸,接近一頭亞洲象的體重。可見多麼消耗銅料。
這種例子是非常罕見的,而且,即便是這座銅棺墓,棺周圍的槨也是用木材來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