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抒胸意

    電視劇《突圍》中有兩個重要人物即林滿江和呂德光,他們一個主持央企中福集團全面工作,一個主持京州市委全面工作,都是實權派人物。那如果林滿江和呂德光競爭漢東省省長職務,誰更有機會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比較:

    第一、在職務級別上。劇中林滿江是中福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總經理,而中福集團設定為一家陳麗英上世紀30年代、有著80年曆史、由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大型綜合性央企,旗下至少有上海中福集團和京州中福集團等幾個一級子公司,而京州中福集團又有京州證券、京州電力、京州能源等六十幾家子公司,其中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可見其實力雄厚。種種跡象表明,中福集團是一家比肩華潤集團的央企,而後者是副部級大型綜合性央企。所以推斷,中福集團也是副部級央企,這樣,身兼中福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和總經理等三職的林滿江,至少是副部級別。

    而劇中呂德光是漢東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按照劇中的設定,京州市是漢東省省會城市,也是可以比肩北上廣深的副省級城市。在《人民的名義》當中,他還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達康書記。從前一個職務漢東省委常委來論,呂德光級別為副部級。從後一個職務京州市委書記來論,呂德光也是副部級別。所以呂德光最高是副部級。所以,在級別上,林滿江和呂德光級別相當,都是副部級,都有資格競爭漢東省省長。

    第二、在權責上。林滿江作為大型央企中福集團的董事長、黨組書記、總經理,在集團內部,有戰略決策權、人事任免權和經營管理權,可以說集團大小事情他都說了算。比如,京州能源47億礦山交易,皮丹和陸建設的任命等等,基本上都是他一言而決。而在集團外的影響,依靠中福集團萬億資產,林滿江可以決定在哪個地方投資,對全國各地的經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在那個經濟決定政治、經濟決定政績的年代,這樣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而呂德光作為省委常委,對省裡的“三重一大”事項有著表決權,特別是重大人事任免上面,有推薦和表決權,對全省都有一定影響力。而作為京州市委書記,呂德光對京州市的政治、經濟影響都是最大的,對全市“三重一大”事項也有著最大的發言權。所以,林滿江在全國範圍內經濟領域上都有著較大影響力,而呂德光對漢東省和京州京政治經濟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第三、在任職慣例上。大型央企高層交流調任到政府機關任職是司空見慣的事。比如某大型央企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交流調任到某省任副省長,案例是不少的;某大型央企董事長、黨組書記交流調任到某省任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也不少見,經過人大選舉就可以正式任省長。所以,林滿江作為中福集團這樣的大型央企一把手,交流調任到漢東省任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是符合任職慣例的。

    而呂德光是漢東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這樣的職務罕有直接升任省長的,一般還要經過一個重要崗位才有機會。比如,呂德光進一步使用擔任漢東省委副書記,兼任京州市委書記則是加分項。再比如呂德光轉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再競爭省長則更有機會。

    綜上所述,在電視劇《突圍》中,如果林滿江和呂德光都沒有犯錯誤,想要競爭漢東省省長職務,林滿江反而更有機會。大家覺得對嗎?

  • 2 # 川川

    林滿江基本沒機會,呂德光有機會,但是很渺茫!省長來源一般有幾種,中央部委空降正部級官員出任(即平調重用),本省官員升任省長(省委副書記升任,常務副省長升任),外地調任,省委常委兼省會城市的市委書記升任省長,有這種情況,但是很少,副部級的央企一把手直接升任省長基本沒有!

    是我沒說清楚,沒有地方工作經歷的副部級央企一把手基本上不會直接升任省長)

  • 3 # 秦潭湖

    目前熱播的電視劇《突圍》收視率很高,許多老戲骨在劇中都有不俗的表現,劇情十分吸引人,觀眾看得過癮。

    可能是林滿江和呂德光表演非常到位,引發樓主聯想,提出以上的問題。如果林滿江和呂德光競爭漢東省省長的話,肯定是市委書記呂德光。因為呂德光平易近人,能幹實事,關心市民疾苦,深得民心。不像林滿江高高在上,作風霸道,老奸巨猾。

    二者有顯著鮮明的對比,這些市民和職工們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為此,市委書記呂德光如果競爭漢東省長,一定是會贏林滿江,獲得成功!

  • 4 # 活在當下84788270

    林滿江沒有機會的,林滿江是大型央企老總,副部級,企業去政府一般還需要再降一點,正常情況下給個副省長進常委已經算提拔了

  • 5 # 職場火鍋

    職場大戲《突圍》主要圍繞兩條主線,一條是央企職場生態的主線,一條是地方政府職場生態的主線,一般來說,央企是垂直的“條條”管理,地方是偏平的“塊塊“管理,兩者的“官員”體系不太交叉。央企管理幾十家遍佈全國(甚至是全球)的下屬公司,涉及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輻射影響社會民生。地方管理的是當地的百萬人口,涉及當地的經濟發展,主導當地的社會民生。可以說,在當地,兩者互相影響,主要集中在經濟交往、治安管理、居民生活等幾個有限的方面,其他的方面,基本沒有交集。

    正如《突圍》中,京州市委書記呂德光說,京州中福的利稅都交到了北京,棚戶區的改造不能讓我們市裡搞,我們要讓中福集團出錢。京州中福出了3個億,中福集團總部出了2個億,由此而來的5個億棚改資金。總體來說,地方要尊敬央企,畢竟央企是當地的經濟大戶,解決就業和民生問題;央企也要尊敬地方,如果地方不配合,給你找茬,央企也難受。正如劇中皮丹坦言,京州檢察院來帶走李功權,我們京州中福都在京州市的地盤上,擋是擋不住的。

    那麼,題主的問題,林滿江和呂德光競爭漢東省省長,應該不存在什麼競爭關係。主要的理由有三點:

    第一,林滿江和呂德光的職位、職務、職級情況。

    林滿江:中福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總經理。

    據傳,中福集團的原型是某央企,排名在97家央企的前49位。我們不看原型,單從中福集團管理的幅度和體量,就可以看出,中福集團屬於特大型央企。比如,林滿江安排副董事長靳支援去廣西,再比如,京州中福下屬企業京州能源,僅僅一家下屬企業就有幾萬名礦工,有一大片礦工棚戶區,未來要改造為礦工新區。比照特大型央企,一般都有幾十家甚至數百家類似京州中福的省級分(子)公司,年產值過萬億元,比如,某石化集團的年產值為3萬億元人民幣,比一個省份的GDP還要高。

    論證中福集團為特大型央企,至少排名前49位,按照國資委的管理許可權,排名前49位的央企按照副部級架構管理。(因為央企正在推行“去行政化”,但是在幹部交流體系上,也有一定的對應標準,目前,央企內部依然對應地方幹部序列)。林滿江至少配置到副部級,如果高配到正部級,也不少見。比如,某化集團董事長就是正部級,後任某部委主任。接任者是從天津來的副部級,前幾個月轉任某協會正部級。

    呂德光:漢東省委常委、京州市委書記。

    京州市是漢東省的省會城市,不知道是否按照副部級省會城市管理。有的省會城市是副省級城市,有的省會城市不是。但是,省會城市的市委書記一般由省委常委兼任,所以,呂德光是副省級幹部。

    呂德光作為省委常委,在上一部熱播劇中,他的車號是00009,在《突圍》中,省紀委書記田國富對省委書記趙平凡開玩笑說,呂德光這位“老九”還是想幹事的。說明,呂德光在省委常委中排名第九位,按照單數配備的話,基本屬於排名最後一位了。

    第二,林滿江與呂德光不存在競爭關係,“賽道”完全不同。

    林滿江要任漢東省省長,呂德光要任漢東省省長,兩者的實現路徑,完全不一樣,根本不存在兩者競爭關係。

    呂德光作為省委常委,要跟省委常委裡的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競爭,和其他省份的副書記、常務副省長以及上級部委的副職都“競爭不著”,如果空降過來,呂德光都不一定知道。跟林滿江更是沒有任何競爭關係。

    呂德光想升任漢東省省長,一般路徑是,先重用為省委副書記或常務副省長,下一步晉升省長。當然,省會城市的市委書記,分量很重,一步到位,直接升任省長的也不鮮見。但是,難度比較大。看呂德光的脾氣,上上下下對他都有一定的意見,知道他想幹事,但也知道他不注意方式方法,這樣的幹部不一定適合當省長,所以,呂德光的晉升路徑還是比較艱難的。

    林滿江如果想換一個“賽道”,轉任漢東省的省長,這也是非常可能的。電視劇裡,張繼英對徐長青說,聽說,林滿江正在積極運作,謀取更高的職位。這個職位,不排除是漢東省省長的職位。央企的董事長調任省長,應該屬於重用,畢竟進入了政府體系,以後晉升的空間更大一些。

    那麼,林滿江想調任漢東省省長,這不是國資委的事情,也不是漢東省的事情,這是國家層面的事情,就算是省委常委的呂德光也未必知道訊息。

    第三,林滿江比呂德光更有機會擔任漢東省省長。

    特大型央企董事長的晉升或重用路線,一般是升任國家某部委正職、調任某省的省長,或平級調任到更大規模的央企。自從2010年之後,國家加強企地幹部交流之後,央企與部委、省市的交流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比如,就在今年9-10月份,有兩三個省份的省長,由央企董事長交流上任的。某建集團董事長剛剛調任某東的省長。某化集團董事長轉任某會的主任(正部級)。上半年,也有好幾位。比如,某省省長轉任某新成立文化央企(總部在香港)董事長。再往前推算,這樣的交流情況就更多了。某化集團董事長任某部部長,某油集團總經理(二把手)任某局局長(副部級)。

    林滿江如果要任漢東省省長,不需要走提拔程式,轉任代省長,然後透過選舉,履行程式即可。這樣的例子,近些年來,已經有不少例項。央企一把手轉任省長,應該屬於重用。畢竟省長負責的面更大,負責一個省幾千萬甚至上億人的經濟建設。所以,張繼英說林滿江正在運作職務變動,不排除轉任漢東省省長的推測。

    綜上,林滿江想任漢東省省長,需要國家層面安排交流即可,不需要走提拔程式。呂德光想任漢東省省長,需要提拔使用,需要走的程式很多,不確定因素太多了。當然是林滿江機會更大一些,只是央企董事長交流任省長,並不是一件大機率事件,要看國家層面的通盤考量,省長從內部產生、平級調動、部委空降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

  • 6 # 無法言語的疼痛

    首先得看林滿江和呂德光的級別和職位,再看省長的級別,首先林滿江是央企董事長、黨組書記,央企又是國企中的戰鬥機,主要領導國資委無權任命,由中央任命中組部代管,妥妥的副部級別,甚至是正部的情況也有可能,屬於過去的部委改革遺留問題。

    再分析呂德光,漢東省委常委兼任省會京州市委書記,也是妥妥的副部級別。

    那麼省長是實權正部,省級政府的一把手,負責全省的經濟發展、民生、社會建設等等一切事物。

    按照幹部晉升組織原則,副部晉升正部符合規定,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副部也有實權副部和普通副部,於林滿江和呂德光來說,一個企業的老總,一個省委常委兼任省會市委書記,顯然前者是普通副部後者是實權副部,從幹部的調整來看,過去省長的人選基本來自三個方面,中央空降,異地調任,本地升遷,中央空降都是從部委選人,沒有企業選人的先例,異地調任就好理解了,其他省份的領導轉到本省工作,本地升遷這個就有點意思了,按照過去是省委專職副書記或者負責日常事物的副省長升任,但從近幾年的新的選人用人來看,省委常委兼任的省會市委書記也成了省長的熱門人選。

    所以無論省長在哪產生,林滿江是沒有希望的,呂德光的優勢大於林滿江,如果二人競爭省長,人選一定是呂德光!

  • 7 # 斑衣蠟蟬

    肯定有人會說山東省長,中建調過來的,但大家看看人家周省長的履歷,可不是一直在央企混的的,去中建之前人家就是江蘇常委了

  • 8 # 胤衡財經

    胡說八道!一個央企的一把手,轉任政府口就是個副部級;一個地級市的書記,先得出任副省長,才有後邊的發展!

    副省部級—省委常委(統戰部長、宣傳部長、政法委書記、常委副省長、組織部長、常務副省長、副書記、省會城市書記)—正省部級

  • 9 # Bgbbz1

    央企一把手升任省長的例子確實鳳毛麟角,現任交通運輸部部長的李小鵬就是一位,當年由中國電力調任山西省省長。還有一位,一汽老總竺延風也曾調任吉林省人民政府,不過職務是副省長。原本就是省委常委,省會市委書記的呂德光機會大的多,但前提是不犯錯誤。從這個角度看,林滿江的問題,早已引起上級的注意,一直在暗中調查,則根本不會進入上級遴選的視野。

  • 10 # Arthurzhang2020

    這個問題應該有個前提:就是林滿江和呂德光以前沒有違法違紀事實;還有就是兩個人都被列為中央組織部考察的一個正部級省長的候選人。那麼現實中有兩個這樣的角色,誰更有機會晉升為正部級呢?個人認為由以下因素決定。

    一、誰的政治資源更強勢,誰的晉升機會就更大一些。林滿江作為超大央企高管,理論上至少副部級。呂德光省會城市黨委書記,兼省委常委,妥妥的副部級。都是這個層面,能力、魄力、人脈資源,自然都不在話下。誰的能力能被上級組織更認可,誰就更有機會晉升。這放眼古今中外,都是一個道理。

    二、看過往履歷是否完備。副部級央企一把手直接晉升為正部級省長的例子有,如今年中國建築的一把手直接調整為某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不久後人代會轉正為省長。但是期間也在地方黨委政府交叉任職過,履歷豐富,符合提拔條件。省會城市書記直接晉升為省長也有,如去年抗疫期間從上海調到湖北的原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今年晉升為省長。

    三、看年齡優勢。幹部年輕化是現在用人的一大趨勢。大部分省級黨委、政府一把手為60後、65後。若前面提到兩點因素旗鼓相當,能力魄力相當,那麼年齡優勢就顯得尤其重要。

    上述只是根據電視劇角色探討,實際上現實中,“林滿江”、“呂德光”真的被中央認可、被老百姓愛戴,有口皆碑的話,應該不存在為競爭一個正部級爭得不可開交。中央直屬機關、地方省級政府那麼多崗位,都可以為他們提供幹事創業、施展自己能力的舞臺,但無論在什麼崗位,請這些高官們都不要忘記“為人民服務”這個初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對抗減肥裡的第一大敵人"我不餓,就是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