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多學歷史

    據我所知,明朝可以稱為大太監又在史書上留下惡名的有三人:王震、劉瑾和魏忠賢,這三人的手段都非常厲害,也很得皇帝歡心。先說說王震和劉瑾,這兩個人基本都是利用皇帝的崇信和掌握的東廠及錦衣衛來與文官抗衡,說的通俗的就是內庭是內庭,外庭是外庭,皇帝透過這樣來達到平衡。等到魏忠賢時,他可能吸收了前2位的教訓,也可能是東林黨們逼得太狠了,天啟皇帝對魏忠賢就是一種放縱的態度,而老魏也不負眾望,政治鬥爭要經驗有經驗,要手段有手段,還籠絡了一大批與東林黨鬥爭敗下來的其他黨派人員,其中不乏有才能、有手段的官場老油條,這就讓老魏如虎添翼了,從朝堂到地方都能插一手,甚至還搞了個九千歲,被稱為歷史第一大太監絕對不為過。

  • 2 # 山野論史

    這個說法我不知道從何而來。,明朝的大太監確實不少,而且不亞於魏忠賢的也大有人在,比如被人稱作劉皇帝的大太監劉瑾,還有製造奪門之變,直接把皇帝拉下寶座的曹吉祥。

    不但明朝有權傾朝野的大太監,唐朝更多,有幾個甚至是對皇帝是明著掌控。那權勢遠非魏忠賢可比,魏忠賢只是利用皇帝懶政,趁機掌權,唐朝的太監是直接控制皇帝,皇帝也要受他們轄制。宋朝的宦官童貫,雖然沒有把持朝政,但掌握兵權將近二十年,不但封侯還做了分封王。還有秦朝的趙高,把秦二世玩弄於鼓掌之中,那權勢更是魏忠賢難以企及的。

    http://toutiao.com/item/6489500031874236941/

  • 3 # 擅自將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國時在宮門內擺了一座鐵碑,上面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 就好像已經預料到,太監會壞事

    誰知道繼承人朱允文雖然德行很好但是太過善良,兒子朱棣又太雄才大略╭( ̄▽ ̄)╮(也是悲催哈),於是朱棣搶了自己侄兒的皇位,但是他怕別人也像他一樣,所以朱棣對大臣們有天生的警惕,對太監又有天生的依賴,畢竟他們不能生育,所以明朝從朱棣開始由信任太監、任用太監、重用太監,從而使之後的大太監,如: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等閹黨集團層出不窮,其中魏忠賢乾的壞事最多,也最出名。

    王振幹過最有名的壞事,就是土木堡之變,不但讓皇帝成為瓦刺的囚徒,同時導致明朝最精銳的20萬大軍覆滅,66名大臣戰死,不禁感嘆太監誤國呀。

    要不是于謙在關鍵時期力挽狂瀾,大明王朝就沒有之後了。

    汪直擅政,則開啟了宦官、特務系統以及朝廷官員相互勾結的先例。

    劉瑾幹過的壞事,其他太監都幹過,但是他的死法比較慘,是被凌遲處死,割了3千多刀,雖然算罪有應得,但是死的真是慘。

    但是魏忠賢的發跡之路與他人不同。他是在賣了女兒,即將走投無路的時候,在21歲自宮當了太監。

    但是他能發跡,主要還是因為,他搶了自己恩人魏朝的女人,就是那個木匠皇帝的乳母(客氏),從這時候起就開始了他在明朝的漫漫征程

    他最開始的時候是升任了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有了皇帝的批紅權,就是幫黃帝,在那寫寫畫畫的那種,然後就掌握了東廠,成了特務頭子,相當於掌握了,明朝時候的政法系統。

    加上後宮有客氏的關係,所以人們就稱他為九千歲,意思是比皇帝的萬歲差一千歲,在這個時候,他的權勢比皇帝就只差了一點點,既然有趨炎附勢的人依附過來。

    據悉,魏忠賢的權勢已經滲透了明朝的各個機構,從內閣,六部 到四方總督,巡撫 都有他的人在,可以說是權勢滔天。

    俗話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所以這些人都不是什麼好人,反正魏忠賢也不挑,想想一窩子都是,這樣的人,能幹出來什麼好事┐(´-`)┌?

    所以當天啟七年(1627)秋八月,朱由校駕崩,信王朱由檢即位之後。素來熟知魏忠賢罪惡的朱由檢,自己深加戒備,魏忠賢和他的小夥伴們就慌了。但是,大臣們不知道朱由檢的心思,就先攻擊崔呈秀以試探朱由檢心意,朱由檢肯定是搞魏忠賢的╮( ̄▽ ̄")╭

    於是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后,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

    雖然他也不是什麼好事都沒做,在掌權時, 設立工商稅,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同時對於鎮守遼東的軍餉,能夠按時足量發放,保證軍隊戰鬥力,確實做了些好事。但比起他做的壞事來說,這些倒顯得微不足道了。

    魏忠賢在朱由檢想殺他的時候,逃到阜城但是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了,在南觀客旅店喝酒喝到四更,然後和他的小夥伴們一起上吊自殺了。雖然死後被肢解還把頭掛在河間府,但是比起劉瑾被千刀萬剮來說,他還是比較幸運的

  • 4 # 小二說歷史

    以前沒有看到過這個說法,這是第一次聽說。

    明朝的有三位最有名的太監,分別是王振、劉瑾和魏忠賢,下面我們就對他們分析一下,著重看一下魏忠賢。

    首先,我們要看一下為什麼明朝盛產太監,為什麼明朝總是會受太監影響,這應該從開國皇帝朱元璋說起,朱元璋真的算是一代梟雄,不過在死前,沒有選擇有野心有能力的老四(朱棣),把皇位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當朱棣把皇位搶過來後,也害怕有人會像他一樣,害怕會重蹈覆轍,於是對大臣格外的警惕,人總是需要一個精神依託,需要依賴他人的。於是,朱棣開始信任身邊的太監,認為他們對自己忠心耿耿,而且沒什麼勢力,以後也不會有孩子。從那開始,明朝對太監很重視,也導致出現了一些擾亂政局的太監。

    按照三位太監對明朝負面影響排一下名,大概就是魏忠賢>王振>劉瑾。

    劉瑾,深得明武宗寵愛,主要做的就是排除異己、獨攬大權,貪汙受賄等,當時的奏摺還有內閣都是劉瑾在處理,還變法過,雖然失敗了,但是武宗每天就幾乎不做什麼,也難怪當時人們都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不過相對前兩位太監,劉瑾對明朝大局的影響還是比較小的,但是劉瑾卻是這三個人中最慘的一個,最終被凌遲處死,足足割了3357刀,用時三天,割下來的肉都被賣給曾經深受其害的人,一文錢一塊肉,話說明武宗還是很會做買賣的呢。

    王振,明朝第一代專權太監。可以說,這是一個有文化、有理想的太監,飽讀詩書,但是發現考進士對自己來說太難了,便揮刀自宮,進入宮中。在瓦刺大舉入侵時,慫恿英宗親征,最終土木之變,英宗被俘虜,而王振被殺。當時如果不是于謙,力挽狂瀾,估計明朝也就走到這了。

    魏忠賢,明熹宗很信任他,甚至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他應該算是明代太監中最壞的一個了,誰反對他就整誰,站中間的也都整死,當時的東廠人員神出鬼沒,只要聽到有人說魏忠賢壞話,或者其他的,不管真假,一律殺死,以至於人們在路上只能以目傳意,不敢言語。專擅朝政、打擊異己、禍害天下,簡直是明朝滅亡的加速劑。直到朱由檢繼位後,開始查魏忠賢。

    魏忠賢是歷史上第一太監,這個不敢保證,但可以保證的是魏忠賢絕對是對明朝禍害最大的太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辟穀的感覺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