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庭州行者

    不管後世如何評價東林黨,就立儲這事兒上,東林黨是真的救了大明朝一命。如果福王朱常洵真的接了萬曆的班,那大明王朝估計完蛋得更快。但萬曆皇帝實在是太喜愛這個兒子了,於是將河南地區的兩萬頃肥沃土地全都賜他。福王坐擁如此巨大數量的土地還不知足,在當地大肆奪取民田,欺壓百姓。可以說,河南地區的百姓對於這位藩王已經深惡痛絕。不僅如此,朱常洵貪得無厭,不斷向朝廷索要財產,縱容手下僕人:

    又奏乞故大學士張居正所沒產,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並四川鹽井榷茶銀以自益。伴讀、承奉諸官,假履畝為名,乘傳出入河南北、齊、楚間,所至騷動。又請淮鹽千三百引,設店洛陽與民市。

    朱常洵不僅取得了當年從張居正家抄沒的鉅額資產,還得到了四川等地的商業稅之徵收權。而當時的普通百姓,卻已經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

    關於朱常洵的結局,有多種不同說法。民間傳說,李自成在抓住福王后,命令手下架起一座巨大的油鍋,將福王和一頭鹿一起煮了分食,大擺宴席,將之稱為“福(王)鹿(祿)宴”,三百斤的 胖子,可想而知煮出多少民脂民膏。大明王朝的覆滅,可謂是大快人心。

    但根據《明史》記載,福王的結局並沒有如此“戲劇性”,李自成破洛陽後,朱常洵從城中出逃,藏匿在迎恩寺中,結果農林軍第二天便發現了豬王爺的蹤跡,毫不費力地抓住了 他。明史的描述是“遂遇害”,應當是正常手段處死。這也是比較符合真實情況的,李自成是一位出色的農民 起義軍領袖,而非 像黃巢那樣的殺人狂魔,他並沒有一些變態的心理。因此,他沒必要以烹飪的殘忍方式對待朱常洵。

    朱常洵雖死,但他的兒子朱由崧卻倖免於難,隻身逃往南京,被立為皇帝,是為弘光皇帝。不過這位弘光皇帝和他爹朱常洵一個德行,被立為皇帝后,不思進取復國,反而整日沉溺於酒色之中。一年之後,清軍大舉南侵,弘光政權賴以維繫的江北四鎮軍閥稍作抵抗便調轉槍頭,成為清軍的前鋒。弘光帝被當做投名狀捉住送給清軍,後被處死。

    從朱常洵和朱由崧父子的所作所為來看,“明亡於萬曆”還是相當有道理的。

  • 2 # 老夏聊歷史

    福王朱常洵(1586~1641年)名氣不大,不過他的父親明神宗和哥哥明光宗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明神宗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48年,可卻有近30年沒有上朝。其實這也與朱常洵有關。

    朱常洵是明神宗的第三個兒子,雖不是嫡出,但明神宗特別寵愛朱常洵的生母鄭貴妃,愛屋及烏,明神宗也非常喜歡朱常洵,這一喜歡不要緊,在鄭貴妃迷人的眼睛裡,明神宗讀懂了愛情,於是他想要立朱常洵為太子,讓鄭貴妃感受愛情的偉大。可這樣的事,在任何封建帝王社會,都是天大的事,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國本之爭‘’。

    明神宗的想法沒有得到大臣們的支援,大臣們輪番轟炸,給明神宗上課,明神宗無奈的長嘆一聲:唉!罷!罷!罷!他終於明白,儘管自己是皇帝,可也不是什麼都能說了算,最後還是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不過明神宗再也不願意看到,那些滿口倫理道德的大臣們,於是他從此不再上朝。

    朱常洵太子沒當成,也怪不了誰,誰叫自己不是嫡長子呢?

    朱常洵在1601年就被封為福王,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前去封地河南洛陽。此時他已經19歲啦!當不成皇帝,就好好做個藩王,人生短暫,學會及時行樂,‘’花須堪摘須直摘,莫等無花空摘枝‘’。福王朱常洵做到了,他花天酒地,歌舞昇平,橫行霸道,在封地裡肆意妄為。直到1641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攻陷洛陽,殺死了朱常洵,他的好日子才算到頭啦!

    民間有傳說,說體態肥胖的朱常洵,被李自成令人同鹿肉一起煮了,做成了‘’福鹿宴‘’,用來犒賞三軍。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國本之爭‘’讓明神宗同大臣們較量了15年,為此明神宗罷免了4位內閣首輔,他們分別為:申時行、王家屏、趙志皋、王錫爵。還涉及到十幾位部級官員,總共有一百多位官員被免職。這樣的力度,可見明神宗是多麼在乎鄭貴妃和朱常洵,可結果是福王不得不去封地洛陽就藩。

    1924年在孟津縣出土了朱由崧篆寫的“大明福忠王壙志”,上面記載了李自成攻破洛陽的具體日期,以及處死福王朱常洵的細節。

    上面有一段這樣的文字:“大明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賊數萬攻陷府城……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慷慨激烈,與城俱亡‘’。

    朱常洵雖說沒有做皇帝,可他的日子過得還是很悠哉的。哥哥明光宗朱常洛繼位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繼位的是他的侄子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之後繼位的,又是侄子朱由檢,兩個侄子對他都不錯,沒有為難他。

    民間傳說的‘’福鹿宴‘’,深深的表達了老百姓對他的痛恨。故事雖說是杜撰的,但痛恨福王朱常洵的心是真的。

  • 3 #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這起駭人聽聞的事件,記錄在清初學者彭孫貽所著的《流寇志》中:“賊置酒大會,臠王為俎,雜鹿肉食之,號福祿酒。”

    意思是說,李自成抓到福王朱常洵後,舉辦了個名叫“福祿酒會”的宴會,將朱常洵和鹿肉一起煮了,眾人分食。

    《明史》上的記載則是“丙申,李自成陷河南,福王常洵遇害,前兵部尚書呂維祺等死之。”並沒有說他是被煮食。

    順帶一說,朱常洵的庶長子朱由崧僥倖逃脫,成了南明的第一任皇帝,算是實現了父親和祖父的願望。

    (網路配圖)

    還有種傳聞是李自成抓到朱常洵之後,先是大罵一頓,然後打了四十大板,打得血肉模糊,再一刀斬首,屍首隨意處置了。

    哪種更可信呢?我信後一種。

    咱們先來看一下《流寇志》的作者彭孫貽是什麼人

    彭孫貽祖籍浙江海鹽武原鎮(今浙江海鹽市),自幼就有才名,崇禎十五年時參加了科舉,可惜因為身體的問題半途退考,但主考官們依然認可他的才能。

    明朝滅亡後,彭孫貽閉門讀書寫作,堅決不當清朝的官,終身布衣蔬食。

    他的父親也沒有效忠清朝,而是當了南明小朝廷隆武時期的太常寺卿。

    (網路配圖)

    那麼,咱們可以認定彭孫貽一家都是忠誠於崇禎,忠誠於明朝的。對於滅亡明朝的李自成,定然深惡痛絕。在寫到有關李自成的事蹟時,自然會有所偏向,視他為賊。

    李自成煮福祿宴這事兒,不一定是彭孫貽杜撰的,他很可能是聽到了這種民間傳聞,就不假思索的記載上去了。他本人是相信的,因為在他心裡,李自成是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幹出什麼事兒都有可能。

    但我覺得,李自成還真做不出這種毫無人性的事情

    經過多年的廝殺,李自成和朱家已經成仇,抓到朱家子孫肯定不會放過。但是,“將一個人煮來吃了”和“把一個人殺了”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

    殺仇人很正常,煮仇人就有點可怕,再把煮熟的仇人給吃了……這是心理變態,正常人光想想就要吐了。

    (電視劇中的李自成)

    李自成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他絕不是變態。

    而且,此時的李自成已經有了當皇帝的覺悟,很注意提升自己的名望。“烹食朱家福王”這事兒初聽很解氣,細思就毛骨悚然了,不利於他的定位。

    總之,歷史中有很多活靈活現的傳聞,乍一看很像真的,但根本經不起推敲,只能成為茶餘飯後的野史奇談。

  • 4 # 歷史逸事

    民間說書,軼聞典故通常都會記載福王被李自成起義軍大鍋煮了吃掉。史稱“福祿酒”。

    提起這個福王,他確實是名副其實“有福之人”。生於帝王之家,母親鄭貴妃最受萬曆皇帝的寵幸,萬曆皇帝愛屋及烏,對福王也是極其寵愛。為了想讓當太子,還掀起了“國本之爭”長達15年。雖然最終他沒有當上皇帝,到了洛陽當了一位王爺,但他享受的地位待遇,皇帝也趕不上他。

    《明史》裡的記載(列傳八):

    因為有福氣,在歷史上他也是非常出名的胖子,史料記載他有300多斤。真對得起他的姓啊!

    他極盡享樂之能事,窮奢極欲又橫徵暴斂,所以百姓對他是非常厭惡。然後李自成起義軍攻入洛陽,生擒了福王。然後就有很多種版本出來了。大概就是對福王的一種憤怒與詛咒。希望他被生吞活剝。下面我們就來分享野史上的一段記載。

    1986年4月,孟津縣文管會徵集到明福王朱常洵壙志。明福王朱常洵壙志於1924年在孟津縣麻屯鄉廟槐村南約500米處出土,現收藏於孟津縣龍馬負圖寺。志高、廣各79釐米,厚10釐米,楷書,21行,滿行25字。四邊線刻飛龍紋,撰文者為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蓋為盝頂,篆書“大明福忠王壙志”。

    上面記載了李自成起義軍攻克洛陽城的日期及處死福王朱常洵的經過:

    “大明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賊數萬攻陷府城……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慷慨激烈,與城俱亡。”還有“剛腸浩氣,雖死猶生”等美化福王的內容。

    根據《壙志》的記載,顯然與朱常洵被活活煮成人肉湯的稗官野史不符,福王被義軍殺害後,屍體仍存。也就是說,“福祿酒會”是杜撰的故事。

    彭孫貽《流寇志》對此事也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歷史上多有這樣的軼聞典故,留給我們茶餘飯後很多談資,也豐富了我們精神生活,快樂心情最重要。

  • 5 # 文史課代表

    朱常洵是明神宗最寵愛的妃子鄭貴妃在萬曆十四年所生,為第三子。而在此之前的萬曆十年八月(1582年),王恭妃生長子朱常洛。明神宗寵愛鄭貴妃,想廢長立幼,被眾大臣、孝定李太后極力反對,史稱“國本之爭”。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有謠言說萬曆皇帝想要換太子,矛頭指向鄭皇貴妃,結果皇帝株連逮捕者甚眾。到了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又有進言,說鄭皇貴妃以及福王將要謀害皇太子,結果皇帝僅僅是讓福王就藩,但被鄭貴妃暗中阻止了。

    崇禎十三年冬(1640年),李自成接連攻陷永寧、宜陽。第二年正月,參政王胤昌率軍警戒防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也各自引兵而至。朱常洵這才清醒了些,把三將召入宮中,擺酒設宴,倍加禮待。

    數日之後,李軍大至,攻城。朱常洵拿出千金招募勇士,縋城而出,手持長矛衝入敵營,李軍才稍微退卻。夜半時分,王紹禹的親軍從城上招呼賊軍,互相談笑,揮刀殺死防守城牆的士兵,焚燒城樓,開啟北門引賊入城。朱常洵從城牆上用繩子逃出,藏匿於西郊迎恩寺中。

    第二天,李軍跟蹤而至將其捉拿,朱常洵當場被殺。兩名承奉(福王身邊的侍從)伏屍而哭,賊軍揪住他們,讓他們離開。承奉掙扎著喊道:“福王已死,我們也不願再活,只求一付棺木收容福王屍骨,我們就是粉身碎骨也無怨言。”李軍見他們如此,便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用一付一寸厚的桐棺裝殮之後,放在一個破爛的架子車上,兩人就在旁邊自縊而死。王妃鄒氏及世子朱由崧逃往懷慶。李軍火燒福王宮,大火持續三日不絕。

    有記錄說大順軍將福王吃了,並繪聲繪色記錄了這個過程。 然而出土的朱常洵壙志,卻打破了這個長期被人們信服的福王屍體被做成“福祿酒”宴的傳統說法。 1986年4月,孟津縣文管會徵集到明福王朱常洵壙志。明福王朱常洵壙志於1924年在孟津縣麻屯鄉廟槐村南約500米處出土,現收藏於孟津縣龍馬負圖寺。志高、廣各79釐米,厚10釐米,楷書,21行,滿行25字。四邊線刻飛龍紋,撰文者為福王朱常洵之子朱由崧,蓋為盝頂,篆書“大明福忠王壙志”。

    上面記載了李自成起義軍攻克洛陽城的日期及處死福王朱常洵的經過:“大明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賊數萬攻陷府城……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慷慨激烈,與城俱亡。”還有“剛腸浩氣,雖死猶生”等美化福王的內容。

  • 6 # 小樓一夜聽春雨

    隨著李自成起義軍的壯大,大明江山逐漸被摧枯拉朽,敗得一塌塗地。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萬曆皇帝的第三子,俗稱老福王。但是這個人特別沒福,生在亂事,雖然是洛陽城主帥,但是這座城被李自成攻破。

    福王,古代王爵之一。歷史上有福王稱號的有三人:明代朱常洵、朱由崧、宋代趙汝愚。

    之所以,朱常洵能夠被封福王,還得從他的出生說起。

    福王是萬曆皇帝第三子,母親鄭貴妃。

    按當年朱元璋立下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和“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併封”的繼承法,身為長子的朱常洛是理所當然的太子。但是,一則由於萬曆對鄭貴妃的寵愛,二則由於朱常洛的母親只是個一般宮女,萬曆遲遲不肯立朱常洛為太子。

    他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立心愛的女人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

    皇帝落到別人的手中,萬曆又是很喜歡朱常洵,於是封他為福王。

    福王是王中之王,特別尊貴。萬曆還很向著這個兒子,把繁華的洛陽做為福王的封地。

    洛陽距離陝西太近了。

    作為秦朝舊地,這裡曾經產生過大秦的虎狼之師,而從這裡走出的李自成也帶領著虎狼之師,浩浩蕩蕩地殺向大明故土。

    洛陽,自然而然就成為李自成攻打的物件。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陽,福王朱常洵倉皇縋城而出,逃到城外一座破廟中潛藏,第二天被起義軍抓獲。

    正史中是這樣記載的,朱常洵被抓後當場被殺。

    兩名承奉(福王身邊的侍從)伏屍而哭,賊軍揪住他們,讓他們離開。承奉掙扎著喊道:“福王已死,我們也不願再活,只求一付棺木收容福王屍骨,我們就是粉身碎骨也無怨言。”賊軍見他們如此,便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用一付一寸厚的桐棺裝殮之後,放在一個破爛的架子車上,兩人就在旁邊自縊而死。賊軍火燒福王宮,大火持續三日不絕。

    但是,野史是這樣記載的。 福王被捉後,以親王之尊跪爬在李自成面前,汗流浹背,乞求李自成饒他不死。

    李自成不為所動,他當眾斥責福王朱常洵:“汝為親王,富甲天下。當如此饑荒,不肯發分毫帑藏賑濟百姓,汝奴才也!”命左右把他拉下去,先痛打了四十大板,打得血肉橫飛之後,再一刀嫋首,將頭顱示眾。 至於那三百多斤的軀體,李自成也充分利用,“福王常洵遇害,自成兵灼王血,雜鹿醢嘗之,名曰福祿酒”,剔去毛髮,拔掉指甲,又殺掉幾隻鹿,放在一起燉了幾大鍋,擺酒開宴,名叫“福祿酒會”。

    那麼,李自成的“福祿酒會”是真的嗎? 1924年,孟津縣麻屯鄉廟槐村南約500米處出土的明朝福王朱常洵壙志,打破了這個長期被人們信服的福王死後,屍體被做成“福祿酒”宴的傳統說法。

    《壙志》明確寫道:“大明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賊數萬攻陷府城”。這是李自成攻克洛陽的具體日期,志中所稱“王獨挺身抗節,指賊大罵”,“慷慨激烈,與城俱亡。剛腸浩氣,雖死猶生”等美化福王的內容云云。

    (明崇禎)十三年冬,李自成連陷永寧、宜陽。明年正月,參政王蔭昌帥眾警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各引兵至。常洵召三將入,賜歸加禮,越數日,賊大至攻城,朱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縋而出,用予入賊營。夜半,紹禹親軍從城上呼賊相笑語,揮刀殺守堞者,燒城樓,開北門納賊,常洵縋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賊跡而執之,遂遇害”。

    根據《明史》和《壙志》的記載,顯然與朱常洵被活活煮成人肉湯的稗官野史不符,也就是說,第一個“超殘酷版福祿酒”宴會是杜撰的故事。

    至於“福祿酒”傳言如何空穴來風,成為偽史,今天的學者一般認為:在福王朱常洵屍體的去向問題,幾百年來,站在統治者立場上的清朝統治者為此大作文章,說洛陽城被李自成義軍攻克後,“福王及世子由崧縋城去,王以體肥,不能遠走,賊得而殺之,稱其肉重三百六十餘斤,臠分股割,與鹿肉同烹,群賊臚食,名曰:‘福鹿宴’”。

    顯然,所謂“福鹿宴”,不過是為了彰顯其正當性的清朝統治者對李自成起義軍的誣衊之詞 。

  • 7 # 品讀春秋001

    神宗想把皇位傳給次子朱常洵,但是大臣們不同意,因為有祖制在那裡擺著。朱元璋活著的時候,他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親兒子朱標,就立下了一個《皇明祖訓》,裡面規定,皇位繼承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如果既是嫡子又是長子,那更好,例如朱標。

    朱元璋只顧自己順心,卻害苦了後面的皇帝,如同劉邦喜歡戚姬和劉如意一樣,萬曆皇帝喜歡鄭貴妃和朱常洵。把皇位傳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孩子,萬曆帝心有不甘。

    話說萬曆帝在慈寧宮等待母親李太后的時候,有一位王氏宮女端了茶水過來,萬曆一時興起,臨幸了此宮女。沒過多久,此宮女肚子越來越大,李太后看到後,問出了緣由。同是宮女出身,李太后對王氏深表同情和支援,力爭讓萬曆帝給一個名分。

    不久,王氏生下一男孩,他就是朱常洛。他出身低,但是是長子。

    在眾多嬪妃中,萬曆帝最喜歡鄭貴妃。鄭貴妃才色俱佳,善解人意,兩人在一起無話不談,是知己,又是精神支柱。萬曆十四年,鄭貴妃生下一個男孩,是為朱常洵。萬曆大喜,立即封鄭貴妃為皇貴妃,此時朱常洛已經5歲,生母王氏沒有被封為貴妃。

    對王氏的冷落和對鄭氏的寵愛,讓朝臣嗅出了不同的味道,這是要立朱常洵為太子的節奏啊!

    做臣子的一心希望自己輔佐的皇帝是一位名君,是自己心中希望的樣子。皇帝親可以放縱,但是不能做出格的事情。明知皇帝要做違背祖訓的事情而不去制止,有損自己忠君愛國的價值追求。於是,一波又一波的勸諫開始了。

    面對萬曆的不理不睬和拖延戰術,群臣採取了一波一波的車輪戰術。這場國本之爭,足足抗爭了十五年。

    萬曆二十九年,首輔葉向高抓住萬曆承諾立長子為太子的承諾,又一次催促萬曆帝抓緊時間照章辦事。再杖責、貶斥了一波又一波朝臣之後,萬曆帝實在鬥不過這些油嘴滑舌的文官,宣佈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次子朱常洵為福王,封地河南洛陽,賜地四萬傾,在洛陽著手興建福王府。

    這場國本之爭,使萬曆皇帝徹底厭倦了朝政,再也不想見到滿朝文官,於是,躲進深宮再也不上朝了,直到萬曆四十八年病逝。

    國本之爭撕裂了朝臣,朝野出現了齊黨、楚黨、浙黨等黨派,各個派別為了自身利益爭權奪利,罔置國家利益於不顧,爭吵不休,直到天啟、崇禎年間演變為東林黨和閹黨之爭。

    國本之爭嚴重削弱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對地方的控制力,加上蝗災、旱災頻發導致民變四起,在後金崛起之後,明朝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

    這段歷史記載於《明史.李自成傳》當中,《明史》是清朝初年編纂。在滿清看來,明朝是被李自成所滅,後金是明朝鄰邦,是後金剿滅李自成奪得天下。

    清朝視李自成為“闖賊”,自然是儘量抹黑李自成。李自成到底有沒有煮福王朱常洵,值得懷疑。

  • 8 # 亮仔學史

    《明史》中曾把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定為萬曆皇帝,長達三十多年的不朝導致明朝中樞機構的崩塌,也使得關外的努爾哈赤一步步做大,待到孫子輩的天啟和崇禎時,連年的災荒,各地的起義,加之關外的女真,使得明王朝這棵參天大樹轟然倒塌。

    而在萬曆後期至天啟初年,明王朝的權力中樞還爆發了震驚全國的三大案,而其中的一件“梃擊案”就間接與這位福王有關。

    就是這句話讓鄭貴妃吃了定心丸,也漸漸膨脹了她的野心,可擺在她面前的卻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即使是貴為皇帝的萬曆似乎也無法撼動。

    因為在明代,朱元璋為了皇位能夠平穩的傳下去,曾親自制定《皇明祖訓》,嚴格規定後世子孫擇立太子必須堅持“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

    而反觀朱常洵,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無論如何,他都不應該參與到太子的競爭行列。在鄭貴妃之上,還有皇后,雖然皇后無子,但皇后仁厚,鄭貴妃無法撼動其地位。在朱常洵之上,還有大哥朱常洛,雖然父親最疼愛自己,可終究無法完成立他為太子的諾言。

    到了封地之後,朱常洵知道與皇位無緣,乾脆就做一個享樂王爺,在洛陽的王宮之中,他沉迷酒色,對百姓橫徵暴斂,福王府中的金銀財寶堆積如山,使得百姓不堪其苦。

    到了崇禎末年,李自成率軍攻入河南,洛陽被包圍後,當地守城官員曾勸諫朱常洵從王府中拿出財富,分賞給守城將士和城中百姓,以此振奮軍心,堅守不出,等待朝廷的救援大軍。

    只可惜富得流油的朱常洵此時一毛不拔,成為孤城的洛陽此時兵無鬥志,民不聊生,沒多久北門守將就開啟城門,最後福王帶著他的財富被李自成殺掉,崇禎聞訊,悲痛欲絕,並且為他輟朝三日。

    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這種說法來自於清朝初年的書籍《明季北略》,這本書的作者計六奇生於萬曆年間,對明末農民起義戰爭的記敘較為詳細,大多與史實相符,可也有部分觀點是走訪民間時聽人訴說,這也就導致了資料的權威性的降低。

    後來在編纂《明史》的過程中,並沒有採用他的觀點,對於福王的死,史書顯得惜墨如金。只是簡單的記敘了福王從城中縋城而逃,在城外的迎恩寺被李自成抓獲,當場就被殺掉,李自成感念他手下忠心耿耿,還答應了他們收屍的請求。可見,被煮之事純屬子虛烏有。

    況且,清承明統,無論是清朝還是明朝,對李自成之類的義軍首領通通以“賊寇”稱呼,如果真把福王給煮了,清朝沒有刻意隱瞞的必要,把他寫進史書不更能體現“賊寇”的殘忍,這麼好的一次抹黑機會我想他們不會放過。

    至於福王被煮,我想更多的是民間傳說,然後以訛傳訛,一步步誇張的遠離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在老百姓的眼中,福王的貪婪、自私與無恥是勞動人民最大的敵人,而李自成又是一個為百姓做主的光輝人設,人們願意相信,作惡多端的福王被李自成煮成了肉湯,這也是百姓們最希望看到的一種結局。

  • 9 # zejin

    三百斤的福王真的被煮成肉湯了嗎?

    我們試著從肉質,整煮的口感和故事傳播心理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上了年紀的農村的朋友應該知道,有人養老母豬吧,一般用來生豬仔賣小豬賺錢,當母豬很老沒有生育能力後,以前一般也會把母豬當其它豬一樣殺掉吃肉,但是,吃過母豬肉的應該都知道,由於母豬生長年限較長,口感和正常的豬肉差距很大,根本就不好吃,試想,福王生長年限得幾倍於母豬呢,其肉質口感必然更不好!

    同時,喜歡吃豬大腸等內臟的朋友對洗豬大腸應該都很在行,本人也喜歡紅燒大腸,一般買來肉眼看上去正常洗好了還要用麵粉塗抹,揉搓,然後將麵粉徹底洗淨,才能完全去味,也就是說外面的大腸我是不敢去嘗試的。再回到題目,就算有飛利浦剃鬚刀能把毛髮去除乾淨,整煮的福王可能為沒法吃吧?熟話說一顆老鼠屎還能壞了一鍋湯呢?

    再則,如果是饑荒狀態下,可能為了裹腹會有吃人的非常之舉,但是福王的糧倉是很滿的,甚至打下洛陽吃烤全羊烤乳豬都有條件的前提下,誰還吃所謂“福祿宴”嗎?

    既然這事不合常理,那麼到底是什麼人想吃了福王呢?沒錯,是生存艱難的普通老百姓和痛恨福王系愚昧貪婪的文人墨客,為了迎合普通底層人民仇恨心理,說書客也好,民間文人也好,大家一唱一和一起“吃了”福王這個蠢才也就不足為怪了。

  • 10 # 難得浮生閒半日

    福王朱常洵萬曆十四年(1586年),出生於紫禁城。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封為福王,後就藩於洛陽。

    崇禎十四年(1641年)被李自成義軍所殺。

    根據明朝正史和出土的墓誌來看,福國在城破時與軍民一起奮力守城。

    城破被抓後破口大罵義軍。

    李自成命人割下他一大塊肉,熬成了湯當著他面喝,他也沒有低頭認慫。

    正史如此洗白,自然不值一信。

    那麼野史說把他煮了吃,有沒有這個可能呢?

    明末起義不斷,從第一代闖王高迎祥到李自成,大明西北和中原一帶的義軍被多次剿滅又多次起義。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糧食危機。

    當時的糧食產能,已經不足以支撐帝國四億的人口。

    人沒飯吃,快餓死了,是不怕殺頭鬧起義的。

    所以人吃人在那個時代不是什麼新鮮事。

    象福王這樣和義軍有著階級仇恨的行走的大肉團,被吃掉也是很有可能的。

    事情的真象到底如何?幸好我發現了一本當時洛陽守軍寫的日記。

    做為整個事件的親歷者,他為我們展現了歷史的真象。

    崇禎十三年臘月二十九 大雪

    天空中紛紛洋洋的下著大雪,城裡死一般的寂靜。

    起義軍還沒攻來,官兵們就已經把百姓家裡搜了數遍,餘糧都被集中官倉。

    每戶人家都要抽丁上城來守城,否則就不會給家裡的親人發放配給糧食。

    現在起義軍已經圍城一個多月了,城內早已經沒了多少糧食。

    即使我們這些守城的士兵,一天也只能發一個玉米麵窩頭。

    真不知道家人怎麼樣了。

    崇禎十四年正月初一 大雪

    雪仍然一直在下。

    今天是春節,居然喝上了肉湯。

    長官騙我們說是豬肉,可是我們不信。

    最近每天都有人往城外逃,被抓住的人都被帶進了廚房。

    後來見長官們端著香噴噴的肉湯,我們也跟著往下嚥口水。

    今天這是我第一次喝肉湯,果然很美味。

    我甚至想天天能有肉湯喝。

    崇禎十四年正月十五 晴

    城快守不住了,現在每天不但老百姓在往城外逃,士兵們逃跑的也很多。

    早上一起來,營官就說徐將軍昨晚連夜出城投了敵,讓我們散夥。

    他們散夥去哪裡,我管不著。

    我是拔腿就往家跑的。

    等我進了家門,才知道家裡已經斷糧十多日了。

    爹孃都被活活餓死。

    好在妻子聰穎,每天鑿老鼠洞,用老鼠洞裡的餘糧苟活了兩個孩子的性命。

    我讓妻子和我一起出城逃命。

    妻子不同意。

    她說我們只是普通老百姓,去那裡都是任人宰割的命。

    闖王進城了又能怎樣,大不了還不是一個死字?

    崇禎十四年正月十九 小雪

    終於抓到福王了!

    闖王自打進了城,打開了官倉讓我們吃了好幾天的飽飯。

    他說還要帶我們去北京,等殺了崇禎,天天都有飽飯吃。

    抓到福王的事,隔壁燕小六也有份,他是走了狗屎運了。

    城破那天,闖王就貼榜文說過,有抓到福王者,賞金百兩。

    榜文一出,全城百姓都挖地三尺找福王。

    一百兩黃金呀!

    我這輩子連十兩的銀錠都沒摸過呢。

    燕小六這次最少也能有個十兩八兩的吧。

    崇禎十四年二十一 晴

    闖王在城西的校場架起了一口大鍋,說是要辦福祿宴,城中百姓都要參加。

    我們一家也早早的過去了。

    等到了校場,就見幾張大案板後面,廚師們正在忙碌著。

    一群鹿正被關在籠子裡,看樣子是要吃鹿肉。

    我這輩子還沒吃過鹿肉,聽說鹿肉不但好吃,還補身子,想想就興奮。

    等到了巳時,一群官兵押著福王出現了。

    福王沒了往日的神氣,好像也瘦了些,不過還是遠遠不止三百斤。

    聽說我們被圍城沒飯吃的時候,他還在府裡吃著山珍海味,想想就來氣,恨不得現在能讓我過去咬下他一塊肉來。

    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闖王上臺講話了。

    他臉頰消瘦,個子很高,一口西北腔。

    他數落了福王的罪狀,說的義憤填膺,說的慷慨激昂。

    最後他問我們這樣天天享受著民脂民膏的人,我們要怎樣對付他,才能解恨?

    我這時候才知道了福祿宴的意義。

    福是福王,祿是鹿。

    福王被洗剝乾淨,和那幾只早已經被收拾好的鹿一道扔進了滾燙的開水鍋中。

    說實話,我雖然有些恨福王,但是看著他在開水鍋裡撲騰,心裡面還是非常害怕。

    其實我現在並不餓,也不想吃肉。

    但是我怕起義軍們看出來我對福王恨的不深,還是跟著其他人一起擠到鍋邊舀了一碗湯。

    我把湯分給老婆孩子喝了。

    好在湯不多,喝完這一碗就沒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中是做事重要還是做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