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禹音
-
2 # 隴西馬三寶
鄉人拜讀《道德經》——(第七章)
新風堂堂主 2017-03-08 08:45鄉人拜讀《道德經》——(第七章)
——鄉人淺學,孤陋寡聞,不敢罔言,惟有拜讀!
天 長 地 久 ,天 地 所 以 能 長 且 久 者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長 生 。是 以 聖 人 後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非 以 其 無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
天長地久,天地為什麼能長久?因為天地依道,不以生為生,不以滅為滅,所謂不生不滅。
《陰符經》:“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第五章已有論述,天地不以生育萬物為喜事,不以消殺萬物為惡事,一切自然而然。
聖人效法天地,依道而行。在利益面前,自己往後靠,但是在理所應當應該去做的行為上,身先士卒。把自身利益放在後面,因為忘記自己,所以被人們所記住,而流芳千古,達到真正的存。
因為大公無私,忘卻自我,依道而理所應當的做自己該做的,反倒成全了自我。
這段文字解釋起來有點費勁,但是理解起來反倒不難。大公無私、心懷天下、身先士卒才能被人們永遠記住,做到大公至私。
放到領導一個團隊,領導人在做事的時候,身先士卒、捨身忘己,衝在前面,整個團隊才會以他為榜樣,奮力向前,勇往無畏。團隊的凝聚力高漲,生機勃勃。如果領導人推諉扯皮,則整個團隊肯定會死氣沉沉,毫無衝勁。
利益面前,讓別人先得,剩下的才是自己的。在困難面前,身先士卒,時刻關懷員工安全、凝結士氣。
《道德經》不光是逍遙成仙的出世學說,而是依靠“度”“勢”的把握,採用更合理的方式入世。出世入世,存乎一念,隨時出世、隨時入世,逍遙自在。
依道而行,不刻意為之,為而無為,無為而為,才是真正的領導學,才能真正的大公至私。
不刻意,不偽裝。
-
3 # 微妙玄通冰激凌
後其身而身先,講的是修命之學。一個人要有志於道,必須身先築基,把身體煉好,打下堅實的基礎,養好後天血肉之身軀,頗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之意,用道家話說叫“無身不成道”。修煉自然是專氣致柔,抱一不離。
外其身而身存,講的是修性之學。修性必須忘形忘身忘景忘情,隳肢黜聰。我身僅做假借,以存我形。外景不入其身,養氣忘言守,正所謂“有身不歸真”。
此句意在物我兩忘,其法在於致虛極,守靜篤;其要在心不執於物、不迷於物,方可歸元真柔。
-
4 # 方廣慧語
“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就是有道的管理者,我再強調一遍,老子《道德經》中的聖人,並不是那種講學問的聖人,孔子是聖人,但不是老子說的那種聖人,老子口中的聖人就是有道的領導者。
老子說,所以這種有道的領導者他效仿天之道,老子用了“是以”兩個字,就是所以,因為他點名這是效仿天之道的。這種有道的領導者,“退其身而身先”,什麼叫退其身而身先?
大家說這不像繞口令一樣嗎,您到底是往後邊來還是往前邊去?老子講的是一個辯證的思路,“退其身”,通行本叫“後其身”,馬王堆的帛書乙本寫的是“退其身”,我覺得“退其身”是對的,因為老子後邊還有好多退的用法。
“退其身而身先”,就是聖人把自己的利益、地位等等,放到他管理的這些老百姓的後邊,叫退其身,也就是說當考慮到所有人利益的時候,我把自己的利益放到了他後邊,叫退其身。
而身先什麼意思?因為領導者為你管理的團隊成員去考慮,比如公司的董事長為您所管理的公司的所有員工去考慮,把自己的利益、地位和名譽放到最後邊,為什麼叫退其身而身先?
結果大家認為您是最好的領導,把您推舉到前邊做大家的領導者,這就叫退其身而身先,也就是說您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後邊,為大家竭誠做事,反而大家把你推舉到前邊做領導者。
這個是老子講的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領導者法則。這個領導者法則在整個《道德經》裡貫穿全篇,老子反覆在強調這個原理,這種領導就是一個好的領導。
因為人有這種本能、私心,就是總想獲取的私心,我們很多領導是這樣的,一旦自己到了那個位置上以後,我的資源多了,大家都衝我笑,客戶都來奉承我,所有員工都對我尊敬,我說話說一不二,我有資源了,所以好多領導會為自己撈取。
我用了“撈取”這個詞,就是不當得利,不恰當的獲取,把合作單位採購大權安排到我親屬的公司,這樣錢自己賺了等等,各種各樣的手段開始出來了。這個時候,他把自己的利益就放到了整個公司所有團隊成員,所有公司員工的前邊了,結果您做的事就會發生偏差。
您的親屬給公司的真的就是最好的東西嗎?有可能會偷工減料等等。所以,慢慢經營就會出問題,大家還推舉您做領導嗎?有可能但凡有機會,大家就會選舉,把您選下去,不讓您當這個部門經理了。
而那種把自己利益放到後邊,全部為大家考慮,竭盡全力為公司全體員工的利益去努力,這樣的人會怎麼樣?大家推舉您做領導,覺得您是真正的好領導,這就是老子講的聖人退其身而身先的原則。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例子是有的,比如說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稻盛和夫為什麼一輩子自己一個人白手起家能創造兩家世界500強?為什麼?憑什麼?
因為他27歲創業的時候,就立下自己的志願,為全體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去努力,放下自己的利益,我辦公司不是為自己的,是為全體員工去努力的,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據說有這麼一件事,他剛開公司沒多久,十幾個大學畢業的學生來他這上班的年輕學生,突然提出我不幹了,說稻盛先生,你一定要保證我們以後的身家性命、我們的利益,稻盛說那我發誓我拼命為大家去努力不行嗎?大家說不行,你必須保證我們,死活就要走,稻盛和夫說當時很痛苦,每天晚上回來都想為什麼這些人為什麼會這樣。
最後他想通了,他說我一定保證他們的利益,我為公司做所有的努力,開公司的意義就在於為全體員工物質和心靈兩方面的幸福去努力,我這麼做,大家能不能留在這?
大家一看,你是比較堅定的,所以留下了。稻盛和夫從此以後立了個規矩,就是自己創業一定是為全體員工去努力,我現在管10個人,我為你們10個人負責,我有2萬人,我為你們2萬個員工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幸福努力。這叫什麼?這叫後其身,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後邊。
所以,他後來出任日航董事長的時候,不需要任何一分錢,零工資到日航去,做到徹底無我,所以,大家才願意追隨他。大家一看這老闆真是為我們拼命,所以追隨他,他的公司越做越大,結果推舉他一定做董事長。大家都來追隨您,您的公司越來越大,您想,您是不是就變成了最大的公司領導?退其身而身先,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像稻盛和夫這樣的公司領導的確是稀有的,因為我們人類的本性容易讓我們放到這個位置上以後,喜歡去獲取更多的名、利、地位等等,容易讓我們忘乎所以。這裡就是我告訴大家,我們一定要向稻盛先生學習,這樣的人是知行合一的人,了不起。
在生活中,我們普通老百姓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的話,也特別有好處。我曾經見過一個大公司的副總,這個人做的非常好,他的年薪是很高的,我不清楚具體的,但我猜幾百萬是應該有的,我這個人有一個特點,每見到一個成功人士,我往往會單刀直入地問他,你的成功秘訣是什麼?或者我問他身邊的人,他的屬下、同事,這個人為什麼這麼成功?他的特點是什麼?我經常做這樣的事兒。
我問了這個人的同事,說他為什麼這麼成功?大家說你問著了,說這個人確實不一樣。他是個農村人,家裡特別窮,大學畢業剛到這單位的時候,其實別的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利益,給我5000塊錢工資我就幹5000塊錢的活,您多讓我幹活,對不起,那拿獎金來,憑什麼多讓我幹?怎麼沒讓他幹?他還閒著呢,那讓他幹好不好?平均分攤一下好不好?
大家都會這麼想,但是這個人不這麼想,為什麼?他覺得你給我這平臺太好了,我們家裡邊那是家徒四壁,都是住的土房子、土屋,下雨都要倒了,給我5000塊錢,太多了,所以我全力奉獻,他把自己的位置放下來了,沒考慮自己的利益,讓我加班,沒事,我拼命加,我使勁幹,結果據說他當業務員的時候,他的業績永遠比排第二的多出十倍來,他的努力比別人要多出十倍來,別人都在意這5000塊錢工資,他就沒在意,他就希望利用這個平臺為公司多做點事,所以一個月給我5000塊錢工資,我做50萬的活行不行?
他沒在意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位置放到後邊,把公司利益放到前邊,結果每一次提幹都只能提他。您想您有可能把第二的提上來嗎?沒有可能!
你跟人差10倍呢,所以每次總是提他,他年紀輕輕就不斷地被提拔,最後人家39歲做了整個公司的副總了。當時他的同事還在幹什麼呢?他的這些同學一起大學畢業分到單位來的,還是5000塊錢的工資。
所以,大家看,這叫“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您放下自己的利益,您的進步就會快。當然了,我不是建議我們所有的人做業務,都做到排第二的十倍那麼多,我覺得沒必要,那會損害健康的。
所以,我們適當的就可以了,但是要知道這個道理,就是退其身而身先,您把自己的位置放到後邊,大家更容易支援你,您更容易往前邊走,這個是老子一直在教育大家的道理。而且,退其身以後,您的包袱會更輕,您心裡邊的糾結會更少,您做事才會走的更好、更快,這也是退其身而身先的道理。
今天我們明白這個法則,我覺得那是人生一大收穫,所以這是老子給我們的啟迪。
回覆列表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執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至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