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賢看體育

    個人覺得吧,這跟易建聯自己的情商智商有關吧。

    易建聯NBA生涯的第5個賽季,為什麼會一步一步,滑落到今天這個境地,甚至回到CBA。

    12年去小牛,我原本以為對於阿聯,是職業生涯最後的塑形機會,他未來能不能成為一個有一技之長的球員,在任何球隊都能有一口飯吃,在小牛是很好的機會。但事實證明,我的估計還是樂觀了,小牛作為衛冕冠軍,不太可能為球隊的邊緣球員花費太多心思,他們籤阿聯,純粹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本就沒報太大期望。

    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憑心而論,那幾年,阿聯不可謂不努力,沒錯,NBA確實有很多因為懶惰浪費天賦的球員,但在競爭無比激烈的這樣一個聯盟,是不是單靠努力,就能夠成功?答案顯然不是。阿聯沒成功,當然不是因為不夠努力,但很多時候很多人,包括阿聯自己,或許也把事情想的太過簡單了。

    我不是在誇大外因的作用,但前段時間我聽到一句話感觸挺深,“沒有球員會願意和媒體推心置腹,但CBA和NBA球員的區別就在於,NBA球員會懂得使用媒體給自己做公關,而CBA球員不會。”這其實,就是職業和不職業之間,很重要的一點區別。是不是把媒體當成朋友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你,是否能認清什麼樣的人和觀點,才是真正對自己有益處的。

    說白了,對於一名天賦並不算超群的球員來說,想在NBA這樣一個聯盟站得住腳,絕非僅僅把球場上的事兒做好就可以了這麼簡單,在這個環節上,阿聯不夠聰明,他的經濟團隊,也不夠稱職。

    當然這並非完全是阿聯的責任,國內有的媒體,從一開始,就在黑阿聯。包括新浪,我們也該反思,一開始,在阿聯NBA生涯的起步階段,給他的定調虛高,這客觀上,助長了反對阿聯的聲音。也導致阿聯從一開始,對媒體就是缺乏信任的。後來和新浪之間,透過我們的努力,建立了一些信任,但歸根結底,他對媒體,是有牴觸和警惕心理的。

    那麼內因呢?

    在NBA的5年,易建聯像是一個一直在看病吃藥的孩子,新秀賽季後轉會籃網,其實機遇環境都很好,管理層器重出場時間有保障,也一度開發出了3分球,身體力量和對抗、籃板球、持球進攻,在階段時間內,都曾經有過可喜的進步,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阿聯沒有把這些進步穩定下來,總感覺像撿了西瓜丟了芝麻,而且始終在發展上沒有重心,不知道自己,到底靠什麼,才能留在場上。

    在這個問題上,籃網時期對阿聯,回想起來負面的作用甚至大於正面。那時候,大家都在呼籲阿聯應該更多打到籃下去,做一個內外兼修的大前鋒,包括球隊也是這麼想的,期望當然是好的,但大家都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阿聯籃下進攻的成功率,一直都沒有提上去,不管是突到籃下還是內線強打,命中率一直都非常低,這樣還一直強調要往內線去,無異於飛蛾撲火了。

    而且易建聯的防守一直不好,位置感尤其差,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給人感覺他在場上總是慢半拍,跟不上對手的節奏。阿聯進攻端打得最好的第3個賽季,也時常會因為吃了犯規過多的虧,破壞了自己的比賽節奏。

    還有那該死的傷病,進入NBA5年,阿聯大大小小受了將近20次傷,而且有好幾次,都是在你感覺他就要捅破那層窗戶紙的節骨眼上受傷。受傷這東西沒什麼可分析的,很多時候,你得承認,這就是命。

    現在回過頭來看陪著阿聯這5年的點點滴滴,真的是很有辛酸的感覺,我相信阿聯自己也苦,他依然在堅持,卻讓人覺得有些無力。阿聯不是沒有得到過機會,但因為方方面面的原因,最終沒能抓住,你很難說這是誰的過錯,只能說很多時候,你沒能在正確的時間、碰到正確的人和環境。

    用易建聯自己去年在個人微博上說的一句話給這篇會被定性為“易黑”的稿子收個尾吧,“不管現在的情況有多糟,我依然活著,我的夢想依然活著。”

    只是這個夢想,可能已經不似當年了。

  • 2 # 5卡ALS龍大八菱科技

    謝邀請!在NBA混不僅需要有身體天賦和卓越的球技,還需要較高的情商,特別是融入美國文化。舉個例子,相信大家有個共同印象:nba球員或球星(特別是一些黑人球員)的賽後採訪,球員對記者每次的問題反應非常快,滔滔不絕,絕不停頓,幾乎不給記者對同一個問題追問的機會,這也是一個職業球員基本得素養。像姚明,面對媒體記者完全和本土球員一樣,有時還開玩笑幽默一回,而yi的性格比較沉默言語很少,不可否認我覺得進入nba的中國球員除了yao他算是打的很好的了,身體素質也勁爆。但工作也好事業也罷,人際關係和業務能力幾乎各佔一半的比重,你如果不去經營更衣室關係和教練的溝通,再不去練習英文口語,人家就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你不在球場喊,人家可能就不會傳球給你。再者,大姚走後需要他為中國市場板塊來點事,花邊新聞資料故事都可,也正因為前面有了yao,比較反差太大。綜上:一個是性格言語,一個是大姚這頂大鍋。

  • 3 # 以火焚身

    nba對中國球員來說,不只是專業能力上的差別,還有生活、文化和團隊的融入。如果你只是專業能力夠了,但是融入人家環境的不好,或者和教練,管理層溝通的不好,都會影響你打球的工作。還有就是你得找個需要你的位置和角色型別的球隊,就算你都很好,如果這個球隊不需要或者在你這個位置和型別競爭大,那麼也很難混好,沒有機會。

    用王治郅的話說,他就不太愛說話,易建聯比他還不愛說話。

    個人覺得,易建聯是跟美國文化,美國籃球文化融入的問題,導致他越來越差。

  • 4 # 使用者58783289719

    核心之關鍵在於,不論我們如何喜歡成熟後的易建聯,但是需要清醒的認識到,易防守能力太差,單防沒有,協防更差。這是易建聯離開NBA的原因,也是中國進攻天才級的王治郅,也沒法站穩的原因。在NBA,沒有防守能力,就失去了生存的法寶,進攻強如克6,也是到處顛簸流離。

    進攻能力讓易能進樂透,也能讓易建聯在國際賽場大殺四方。

    綜上,在NBA,防守是起點,進攻決定上限。

  • 5 # 麥冬小子的籃球江湖

    首先是易建聯的在NBA起點是比較高的,由於姚明在NBA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易建聯在進入NBA前被中國媒體寄予厚望。這也導致易建聯本人心態有點浮躁,想要一步登天,那年選秀有奧登也有杜蘭特。當其他球隊,希望易建聯為他們試訓,浮躁的阿聯聽從了經紀人的建議,由於不想去寒冷的密爾沃基比賽,拒絕參加實訓。這裡還有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易建聯在NBA有個綽號,叫做椅子人(chairman,直譯是椅子人,引申義是主席)因為他在一次公開試訓時,背打椅子,用椅子作為障礙物,來展示他的背身技巧。當然這些都沒有影響雄鹿隊摘下易建聯的決心,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簽下了易建聯。

    阿聯在密爾沃基有過高光時刻,他有著中國球員最高的首秀得分。他曾經暴扣諾維茨基。然而,他的發揮並不穩定,雖然偶有高光表現,但他始終無法爭取到一個穩定的出場時間。後來雄鹿把他送到了籃網。在籃網,易建聯一度打出了場均10+的表現,然而天意弄人,一場大傷,只能讓易建聯重新來過。易建聯傷愈歸來後,狀態每況愈下,因為怕再次大傷,不太敢往內線打了。後來籃網把他交易到了奇才。在奇才易建聯也沒有打出他的身價。最終新秀合同到期的他被球隊放棄,最終只能底薪加入當年的冠軍小牛。

    小牛並沒有給易建聯太多的出場機會。易建聯大部分時間在垃圾時間出場,最終只能黯然離開NBA。

    易建聯沒有在NBA打好。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性格,他不像姚明擁有很高的情商。姚主席到NBA後,可以在第一年就和球隊大佬們打成一片。而易建聯性格木訥,對融入當地環境做的還不夠,易建聯至今還無法熟練的用英語與老美進行溝通。語言問題是影響他和隊友和教練溝通的大問題。易建聯性格偏內向無法融入黑人的圈子,最終沒人願意給他傳球,也是他黯然離場的一大原因。

    當然還有不少原因是值得易建聯反思的,比如他請的經紀人團隊不如姚明的經紀人團隊深謀遠慮。要知道當年姚之隊也是在中國籃球圈響噹噹的存在,他們為姚明職業生涯的發展出謀劃策,姚明只需要安心打好球就行了。而易建聯的經紀人在我們文章開頭給易建聯提了那些餿主意,讓易建聯在聯盟各種球隊的印象分,大打折扣。

    再一個就是易建聯本身的技術水平確實跟姚明還有很大差距。姚明是背身及面框技術樣樣精通。大夢的夢幻腳步,大姚練得有模有樣,而易建聯只是一個面框型大前,他幾乎不具備背身單打的能力。在那個崇尚內線的時代,飄在外線的內線,如果沒有奧庫那樣超高的命中率,那只有死路一條。易建聯對自己的NBA生涯缺少長遠的規劃。一名大個子球員,首先還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內線攻籃技術,才能立足於聯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知道彌衡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