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帶著課本遊中國
-
2 # 今朝有酒今朝醉sss
一般家族墳地裡都有墓碑的,看的多了就知道了!我不僅只知道,父親的爺爺叫什麼,我還知道在往上幾代人的名字!如果以後百年內沒什麼變化的話,我都知道我死後埋在哪裡!
-
3 # 晉王之裔
肯定記得啊,父親的爺爺就是自己的曾祖,不當知道名字還知道他們的歷史,往上的祖輩都知道,他們的墓,歷史這些,每年都要祖墳上看看
-
4 # 可雲瘋了都知道要孩子
雖然不記得,但是我可以肯定我爺爺姓什麼,爺爺的爺爺姓什麼,以及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姓什麼,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你媽媽的媽媽的媽媽姓什麼嗎?
-
5 # 婉兒家家媽媽
我真的知道,不僅知道父親的爺爺叫什麼名字,我還知道爺爺的爺爺叫啥名,他們的老婆我也知道叫啥名。
我們湖南那邊每年中元節的時候都要給去世的親人寫“包”,裡面都是包的紙錢。然後在中元節燒給過世的親人,外殼上就寫上了名字,避免他們不知道是給誰的。
還有每家每戶的神龕上都寫了先輩的名字。
每個村都還有一本厚厚的族譜。
-
6 # 司馬西坡居士
上點兒年紀的人應該記得自己曾祖父名諱,年輕人,特別是從祖父輩就離開原籍,未回過老家祭祖的人就不一定記得曾祖的名字了。
-
7 # 藝葉翩舟丷
你聽過族譜這個東西嗎?按照傳統模式來講,每個家族的延續與發展,都會記錄在族譜裡面,在以前WG裡面,大部分家族中的族譜都被毀掉了,很多的古董,文物都損壞了,族譜這個東西也被當做其中之一,很多都毀了。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個東西。
每個姓氏家族都有字輩分這個東西,就比如說一個輩分中好幾個人的名字中都有同一個字,這個就是這個輩分的字,一般一個家族都能排出來好多個字。不過現在思想也都開放了,這些東西基本上沒什麼人在用了。
但有些廣東福建那邊,很多家族都有宗祠,這個就是祭拜祖先,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誰。
萬一族譜這個東西還存在,你要翻翻族譜,發現你的祖宗曾經是個大官,你臉上難道沒光?
所以先不說傳宗接代,家族宗族這個概念,還是很有用的,不然五服之內不認識親戚,最後搞個近親結婚,那豈不是完犢子了
-
8 # 死亡盡頭
不記得。我爸他都只記得自己的父親名字,不知道長什麼樣,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改嫁,他爺爺的名字根本就沒人跟他說過,我們這一代就更不用說了。
-
9 # 國家特等貧困戶
不要說我父親的爺爺叫什麼名字了,我爺爺的爺爺的大名小名叫啥我都知道。
再往上,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叫啥我都知道
不出意外,我死後,八成跟我爺爺,跟我爺爺的爺爺,跟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埋在一個地方。
-
10 # 基礎教育
我瞭解家族百年曆史
北方人沒有墓碑,但我屬於能記事的人。父親告訴我過一遍,我就一直不曾忘記。
我知道從我往上四代直系玄祖、曾祖、祖父的名諱、去世年齡及配偶姓氏、孃家所在村莊。
我玄祖是前清秀才,設私塾收徒,某地級市日報社前總編輯(已退休)的父親曾是我玄祖的學生。玄祖置地三十餘畝,使子孫能夠居家吃上飯。玄祖卒於七十三歲。
玄祖成年子女七人:長子是我曾祖,中間是我五個老姑奶奶,幼子是我二老老爺。玄祖母姓鞏,42歲去世。同年,我曾祖27歲,因其母去世,傷心不已病逝。
曾祖一子四女,即我有四個姑奶奶。我祖父在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後,被裹挾至山西。待到1952年返回時,我大姐已經滿月。祖父卒於1992年,時年84歲。
祖父去山西后,我曾祖母、祖母共同扶育我父親。曾祖母姓趙,卒於1958年。祖母姓呂,卒於1977年。
感念先祖之德!
-
11 # 南柯396
不記得了,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不關心得,小的時候不懂什麼含義,長大了忙於生活根本不關心這些,已經被房貸車貸孩子上學問題擠滿腦袋得我們根本不會考慮這些問題。所以呢,現實就是如此,除了真正對家譜和族譜有興趣得愛好者以外,其他得家族人員根本不會關心家裡相對偏遠得長輩得姓名得,這是人性,短期內沒法改變。
-
12 # 家佳嘉哥
記得,父親往上上推三代都記得,農村的,有神牌位死了的都有牌牌,上有名字和世代,所以我們那經常說的住到城裡沒根,農村有根有祖墳,逢年過節都要上墳。
-
13 # 零零℃
我有家譜,大明末期到現在共有20代人,只有9.10.11.12.13.世先祖沒有記載名字斷代外,其餘先祖名字都有記載。
-
14 # 凡人閒聊
我父親跟我講過,我父親的爺爺叫範秋月
在傳統上結婚的目的之一,是傳宗接代。不講傳宗接代,這個小家庭就到此為止。大的講,這個姓氏就要滅絕。但在新時代青年人不大講究傳宗接代的,實際上整個民族,整個國家是需要傳宗接代的。
傳宗接代如何傳?其內容之一,就是把上幾輩的姓名傳給下一代,一代傳一代。
我的祖籍是山東省平陰縣東阿鎮原東南門裡,現衙前村。父母和86歲的哥哥出生在原籍。
我父親大約在1937年被日偽時期的封建把頭騙去鶴崗挖煤,我母親和我哥哥也到了鶴崗。1944年我娘生了我,開始了我的一生。
我只見過鶴崗的二姑,在鶴崗見過伯父。沒見過爺爺奶奶,沒見過姥姥姥爺及舅,姨。更沒見過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我家沒有家譜。1991年9月公出福建返程順道到祖籍老家看看,啥人沒了。聽鄰居說,是我伯父家樹以樹為背景照個像還爆光了。
我父親1975年1月7日患鼻菸癌病故在鶴崗。生前父親非常重視傳宗接代,傳宗告訴我高祖,曾祖的名字,高祖是父親的爺爺,叫範秋月,曾祖是父親的父親,叫範義成。我把高祖,曾祖及父母的姓名寫入我寫的《六十年的回憶》,永載史冊。
大約上9代下9代,中間那個字。告訴我哥哥,我哥哥又寫給我。同樣寫入我的回憶錄。我下一輩是龍字,我兒子和我哥哥幾個兒子也就是我的侄是這樣起名的。我哥哥有孫子,中間是訓,也是這樣起的。
到我哥哥孫子有了兒子,也就是哥哥的重孫子,不按老家傳下來的起名了。
我兒子1970年生,還是我父親給起的名字呢。兒媳生的女兒,孫女是兒媳起的名字。我這一支,到我孫女這就結朿了。
-
15 # 五彩窗花
不記得,但是有家譜可查。姓氏是基因的延續,是家族的繼承。人尤其到老了,回憶這一生,都覺得應該留下點什麼。我爺爺的弟弟,我叫老爺,他是歷史系的大學教授,退休之後,閒來無事,開始寫家譜。我們家是滿族人,他從滿族的起源開始,到記錄我們後代的延續,讓我們對家族的歷史,祖父輩的遷移,我們為何定居現在這片熱土,心中有所瞭解。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發展,更好的傳承。
-
16 # 東港朝天闕
我父親的爺爺,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名諱是楊富令。我爺爺的爺爺,也就是我的高祖父名諱是楊春發。我曾祖父的爺爺,也就是我的天祖父名諱是楊倫。楊倫不是我高祖父的生父,他的生父名諱是楊傑,行三,是楊倫的三弟。因為大哥無子,所以他把自己的兒子過繼給大哥做兒子。
在往上的我就說不清了,因為先人沒有留下詳細的文字資料。我們家的祖籍地是山東省登州府福山縣三甲駐六甲社大山夼楊家。大約在清乾隆或嘉慶年間,因山東老家連年災荒,田少人多,無法度日。所以我的天祖父兄弟五人攜老母闖關東謀生。
幾經輾轉,最終落戶在今天的遼寧省東港市十字街鎮太安村。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繁衍七代人。
作為長房的長孫,祖先的名諱以及我們的祖籍地一直牢記在心,不敢有忘!
-
17 # 單子的窗
怎麼可能記得住,我壓根不知道他叫什麼!
人都不認識,根本沒有辦法記嘛,我爸自己都不一定知道吧?
我連爺爺的名字都記不全了……
我記得我們家曾經有一份族譜,他們為了編它,還給我取了一個,我平生壓根沒有用過的名字!
因為族譜上的名字都得按排行寫名字,而我爸媽給我們幾個取名字壓根沒有用到那個排行的字,所以只得臨時瞎編嘍!
你看,連族譜都造假呢,那誰知道上面哪個名字是真的哪個名字是假的?
而且,即使有族譜,我們當時還是小小孩,字也認不全呢!
爸爸的爺爺,估計我們還沒多大的時候就已經不在了吧,我們根本沒有機會見面呢!
而且,似乎長輩的名字不輕易跟小輩說的,因為不恭敬!
爺爺和外公的名字,還是我這個充滿好奇的小孩打破砂鍋才問到的呢!
-
18 # 追著雲的風
我是根本不知道父親的爺爺叫什麼名字,只知道姓()!
古時候,大戶人家都設有祠堂,每個故去的人都有牌位,那就肯定會知道祖先們的名字(也不會上溯到幾十代去)。但太多的小戶人家肯定不可能設有祠堂,我想他們的子孫大約也不知道父親的爺爺的名字吧!
現在鄉下流行建祠堂,認祖歸宗的意思。那麼有心的人可能會去看自己的先人的名字。我們這一宗沒有進家譜,所以我根本不知道父親的爺爺叫什麼名字,而且非常抱歉,父親都走了很多年了,我連自己爺爺的名字都不知道,因為我的小叔叔都沒有見過他,那就更別說我了!
但是我想傳宗接代並不意味著要知道或者記得自己父親的爺爺的名字吧?
那麼提問者你記得你父親的爺爺的名字不?
-
19 # 藍色夢幻75962314
父親的爺爺是我的老爺爺,我不知道他叫什麼,因為他很年輕時就走了,但是他奶奶我知道叫什麼名字,我爸還有其他姑媽伯父還年年給她上墳
-
20 # 漢關駝鈴
農村很多家庭都有一幅供奉祖先靈位的畫,我們這叫“老爺牌位祖(音zhu)子”,上面畫的就是祖宗牌位,從上到下,一排一排的,有十幾排。每個牌位上寫的都是人名,從最高祖宗往下一直排到爺爺奶奶這一輩,每一排的人是同一個輩份。牌位是豎寫的,內容是:某(幾)世祖諱,左邊是男人(丈夫)名字,右邊是女人(妻子)名字,下面是之靈位。這裡的一世祖往往搬遷到這個地方的第一代人,然後往下傳,一排一輩,一排一輩。當同一輩人多的時候往往只記自己本家的兄弟,以自家的祖宗為主線。
祖先靈位每年過年時要請出來掛在堂屋後牆的正中間,從正月初一一直掛過正月初五,前面擺上香案,或者是八仙桌,桌上要擺上供品,點上香。正月初一本家來拜節的人都先到祖宗靈位前磕頭跪拜,而初一早晨第一碗飯也要端到供桌上。
所以大家每年都會看一下上面的祖宗名字,太遠的不記得,但是父親爺爺的名字還是能記得的。即使沒有祖宗靈位畫的家庭,也要用一張紅紙寫上供奉祖宗三代之靈位,帖在堂屋的牆上,這三代就是活著的人往上數三代,一般是爺爺奶奶、老爺爺奶奶、曾爺爺奶奶,並且要把名字寫上。
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墓碑是在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砸了,家譜也在那個時候燒了,而祠堂多是在解放初期就拆除了,或者是改成小學了。但是在八九十年代又興起了修家譜熱,很多姓氏又都重修了家譜。雖然說舊家譜燒了,但總會有人私藏有沒燒的。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這一次重修家譜很多姓氏都把妻子、女兒的名字都添上了(一般是隻添近三代的)。因此來說家譜上都有人名,只不過家譜平時不怎麼看。
現代人已經徹底淡化了宗族觀念,特別是城市人獨生子女家庭眾多,而且城市是陌生人的社會,對這些事就更不講究了,都是隻記得活著的人,很多孩子連爺爺奶奶叫啥都不知道。況且城市的樓房也不適合供奉祖先靈位,城裡人都不再供奉了。
回覆列表
從小就沒見過爺爺。但經常聽年紀大的人提起爺爺。就好像他一直在身邊。關於爺爺的一些事,也都是鄰居老太太們說給我聽的。這或許生命的傳承吧。我沒有見過的,卻是爺爺奶奶們記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