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小猩

    我認為是需要的,每個人的一生差不多都在和錢打交道,學會理財能讓你更好的處理金錢,有些人一輩子不理財也可以生活,但是在我看來,理財是一種對高品質的生活的追求的理念。

    我所說的理財不是人們狹義的投資賺錢,理財首先應該是合理平衡的分配自己的金錢,使有限的金錢發揮最大的作用,以滿足你的生活所需。

    有的人說自己沒有錢,所以也沒有多的錢拿來理財,其實無論你有多少錢,都應該要理財的, 理財不是要有多餘的錢才可以,怎麼分配現有的錢,使自己生活得井井有條,不為金錢所累。如果你在滿足生活基本需求之後還有餘錢,那麼拿去投資理財產品,可以使錢生錢,透過理財就達到了開源的目的。理財還包括省錢,如何精打細算,省掉不必要的開銷,都是要透過理財完成的。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懂得理財的人才能創造人生的財富。

  • 2 # 羅元裳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任何需要財富的人都需要理財,而人們基本上又都需要財富,那麼也許我們可以狹義地理解為,任何人都需要理財;

    我們都知道,10年前的100塊錢,和今天的100塊錢,能買到的東西完全不一樣。同樣是100塊錢,購買力會隨著通貨膨脹的存在而不斷的下降,而如果想要保持自己的生活質量,跑贏通脹,讓手中攢下的錢不貶值,就變成了我們每個人在積累財富的道路上,必須要實現的第一個小目標。那麼,通脹率這個對手,到底有多強大呢?

    圖1-1 2007年-2016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年同月=100)

    上圖藍色的曲線,是國家統計局公佈的過去10年,CPI,也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資料。從圖中可以看出,過去10年間,CPI增速最高的時候有8%,平均年增速大概在3%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攢下來的辛苦錢,每年沒有獲得3%的收益率,那麼它的購買力就是在下降,錢是在貶值的。而我們實際感受到的通脹,僅僅只有3%麼?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些年來,很對人對於“錢毛了”最真切的體會,都是來自於吃,也就是食品價格的上漲。上圖中橘色的曲線,是過去10年,食品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走勢圖。可以看到,食品價格的上漲幅度,在絕大多數的年景裡,都要遠高於“衣食住行”的價格漲幅,平均增速在5%以上。也就是說,想維持跟前一年同等的“吃”的標準,你需要確保手中的資金,每年投資收益至少達到5%。

    如果再考慮上房價,一線城市從2010年的2萬,到現在保守來算的均價4萬,6年翻了一倍。如果你懂“72法則”(注:採用“複利”投資時,計算投資金額增倍或減半所需時間的一種簡單方式。假設最初投資金額為100元,若年回報為9%,採用複利投資的形式,根據72法則,將72除以9,得8,即需約8年時間,投資金額會滾存至200元),你就知道,你需要至少獲得年化12%的投資回報,才能抵禦“住”的通脹。

    整體來看,即便是跟著GDP的增長,你投資的年化回報也得在7%以上,才能實現真正的不貶值。而如果你只單純的依靠銀行固定收益類產品,獲取每年3%~5%左右的無風險收益,長期來看,是根本無法實現不貶值這個小目標的。

    所以投資理財,不是一件你想做或不想做的事,而是一件你必須要做的事。

  • 3 # 廢品之家

    大部分人來說理財是必須的。不是說的買理財產品、炒股、、基金、期貨、網際網路這些才叫理財。理財是一個很寬的範圍。普通老百姓存定期、餘額寶也叫理財。所有人都需要理財,乞丐也需要,每天討10塊錢也要好好分配下,怎麼花錢吃飯。不然就會餓肚子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騎小黃車總忘了還車導致多扣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