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霧山中繞清泉石上流

    從生理學角度角度,睡眠可分為包括快速眼動期(REM)在內的五個階段,下圖表示了一個完整的睡眠週期。

    簡單來說,第一階段為放鬆階段,是睡眠的開始;第二階段類似於我們說的『半夢半醒』的階段,此階段被喚醒的人往往會說自己還沒睡著;第三第四階段是深度睡眠階段;REM階段的機制與作用較為複雜,通常認為與夢境、學習、記憶有關。

    再結合上圖可以看到,進入第一個深度睡眠時段需要 45 分鐘。如果能把小睡限制在 45 分鐘之內,醒來會感到精力充沛——第二階段對恢復身體精力也有很大作用。而從深度睡眠階段被喚醒,人就會覺得疲倦,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題主所述的『睡兩個小時』恰好落在在深度睡眠階段。

    白天睡眠時間過多(睡懶覺)也會出現越睡越困的現象,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會產生影響,如不吃早飯造成能量供應不足,日照不足導致褪黑素水平得不到下降等。

    一、一個不得不說的誤區

    很多人都把自己睡不醒的原因歸結為睡眠時間不夠,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1977年,穆拉尼曾指導了4對非常渴望縮短睡眠時間的夫婦進行實驗。實驗採取的是逐漸縮短睡眠時間的方法。與此同時,為了使該項研究更具科學性,這4對夫婦每週要有3天時間在家裡接受腦電圖監測。他們採用的方法是:首先每2周縮短30分鐘睡眠時間,逐漸將睡眠時間縮短到5小時;然後堅持1個月;最後在這些基礎上逐漸地、適當地調整睡眠時間,以受試者白天無明顯睏意為準。

    半年以後,這8人中有2人每天睡5.5小時,4人每天睡5小時,2人每天只睡4.5小時。對他們進行身體和智慧的全面檢查,未見有任何能力降低的跡象。此時這8人都變成了短睡眠者。堅持了半年後,再讓他們自由選擇睡眠時間,停止一切試驗。一年後追蹤觀察,8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為6小時,一切都正常。

    穆拉尼的實驗證實,人類的睡眠時間是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縮短的。睡眠時間被縮短不會對我們的健康有絕對的不良影響,主要還是看自己習不習慣。

    越來越多的睡眠專家認為,人的睡眠時間不能一概而論,主要是看自己的身體經過多少小時的睡眠可以恢復精神和體力。只要我們透過睡眠休息,醒來後感覺自己體力充沛、精神抖擻就可以說是睡了一個好覺。因而,把自己睡不醒的原因簡單歸結為睡眠時間不夠是不科學的。

    二、深睡還是淺睡?這是個問題

    人的睡眠是有節律的,深睡眠和淺睡眠交替反覆進行,直到清醒。一般認為,淺睡占人全部睡眠時間的47~60%,深睡則佔13~23%,剩下的20~25%則是做夢。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深度睡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熟睡”,也有人稱呼它為“腦睡眠”。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此時人的大腦皮層細胞處於充分休息狀態,對穩定情緒、平衡心態、恢復精力有重要作用。可以說,如果有一場酣暢淋漓的熟睡,我們的身體不論怎麼勞累,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

    大腦經過深睡期已經得到休整,希望接收到“工作”的命令時,我們卻還在睡覺。當我們一再地給它下達睡覺的指令,大腦就會用淺睡的方式執行命令,讓我們不斷做夢,感覺總是睡不安穩,身體也變得有些沉重。當我們醒來後,更是覺得大腦混沌,疲憊異常。這時,我們就會有一種睏乏的感覺,認為自己還是沒睡醒,奇怪自己怎麼會越睡越困。

    三、幫兇二氧化碳

    人體血液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們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調節人的呼吸,是人體強有力的呼吸劑。如果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高,就會影響腦細胞代謝,降低腦細胞興奮性,抑制皮質活動。健康成人在睡眠時,呼吸越來越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就會增高。

    有研究認為:一個正常人,在覺醒時血中CO2分壓平均41.0毫米汞柱,睡眠1小時後就會上升到44.6毫米汞柱,睡的時間越長,濃度就越高。按這樣的上升速度,10小時以上的睡眠就可以使血液中蓄積的二氧化碳變成人體內天然麻醉劑,讓人覺得昏昏沉沉很難清醒。

    此外,室內二氧化碳含量偏高也是讓人越睡越困的原因之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和加州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認為: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注意力和決策能力,使人更容易昏昏欲睡。

    威廉·菲斯克博士表示,當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000ppm時,參試者在9項測試中,6項成績明顯下降。而當二氧化碳濃度超過2500ppm的時候,測試成績則更為糟糕。與此類似的是,我們睡覺的臥室往往也都是緊閉和不通風的,時間越長,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就越少,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就會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條件下,睡眠時依然在活動的大腦的反應也會變得遲鈍,對於“清醒”命令的執行能力也會下降。所以,越睡越困的無奈就在所難免了。

    四、精神壓力來作怪

    上文已經提到,睡眠是讓人恢復元氣的重要方式。但是,睡眠能夠恢復的是身體上的勞累,卻對於精神疲勞不起任何作用。與此相反,精神因素卻是影響睡眠的關鍵因素。有睡眠專家認為,75%的睡眠問題都是因為精神問題所導致的。

    睡眠問題研究專家魯瓦揚·帕羅拉博士就曾指出:“在疲憊與睡眠的緊密關係中,精神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從事自己非常喜歡的工作或事情,即使減少睡眠時間,我們也不會感到十分疲倦。但當我們處境困難,某方面出現危機,焦慮不安,心神不寧而導致睡眠不佳時,疲勞感則會一天比一天加重。”

    當勞累一天的我們,帶著不安進入夢鄉,身體卻沒有得到充分放鬆。如果不解除精神疲勞,不論睡多久,我們還是會覺得一樣累。要想睡一個好覺,就請在睡覺前放鬆身心,就像伏爾泰所說的:“上帝為了補償人間諸般煩惱事,給了我們希望和睡眠。”所以,不要把白天遇到的困難留給睡眠解決,大可以把問題留給明天解決。要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今天養精蓄銳睡一個好覺,明天所有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力系統中有哪些最基本的物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