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主案設計師李志鑫

    不少學生只有在練習書法時才接觸到繁體字。資料片本報記者 李飛 攝

      在全國兩會上,馮小剛等政協委員表示,文化傳承需要繁體字,建議學校教育重拾一些有生活含義、反映祖先智慧的繁體字。文化傳承需要繁體字嗎,該不該讓繁體字迴歸學校教育,怎樣迴歸。  正方  文化傳承需要繁體字  一辯@陳立新:學校教育重拾一些有生活含義、反映祖先智慧的繁體字,有利於傳承漢字文化。漢字是象形文字,好多字一看字形就大體知道其意。一些漢字的簡化削弱淡化甚至看不到了這種象形的特點,使得年輕人感受領悟不到我們民族文字的優美。將一些有生活含義、反映祖先智慧的繁體字迴歸課本,對傳承和發展漢語文化有推進作用。  二辯@田華:繁體字迴歸課本,可以讓年輕人更好地領悟中華傳統文化。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在言談舉止上越來越追求西方化,反而對祖先流傳下來的許多傳統文化知之甚少,任其繼續發展的話,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老傳統恐怕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遺忘殆盡。適當地讓繁體字迴歸課本,是一種對新一代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辯@陶玉山:繁體字有其自身藝術魅力。而好多漢字經過簡化後,只看字形難以知道其意,更缺少藝術的魅力。部分繁體字迴歸課本是必須且應該的,讓我們的後代從中看到民族文字的美妙和精湛,使得這種獨有的文化不間斷地傳承下去。  四辯@郭漢傑:繁體字迴歸課本也是有法可依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七條:“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另外,中國的臺灣、香港、澳門以及許多國外的同胞還在使用繁體字,所以很多作家和學者的作品,如果需要海外發行時也必須用繁體字出版。  反方  還嫌孩子負擔不重嗎  一辯@李梅傑:文化的傳承,簡體字同樣能夠擔當起傳承的載體。漢字字形只是一種符號,相對於拼音文字而言,漢字難寫是世界公認的。現在的簡體字裡面還有不少筆畫繁多的字形,也不適宜再簡化了。尊重漢字的穩定性,是傳承文化的基礎。  二辯@王平: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會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負擔。文化傳承有多種形式,不一定必須要有繁體字。如果進行文化傳承教育,可告知孩子們歷史上曾有過漢字由繁到簡這樣一個過程,及繁體字在當今書法及古籍中的美感和作用,讓孩子們對繁體字有個認知過程。  三辯@宿長學:有時間和精力去普及繁體字的識記,還不如號召更多的學生和家長重視漢字的書寫。瞭解漢字的生活意義、感受祖先在漢字創作中的智慧,應當強調漢字的識記和書寫,而不在於學習的是簡化字還是繁體字。簡化字基本繼承了繁體字的特點,大部分的簡體字也基本反映了象形文字所應該象徵的意義。  四辯@甘泉:文化傳承的方式多種多樣,並非要進入到學校教育一個渠道。“一動百枝搖”,為避免混亂,在不上課本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把繁體字限制在個別出版領域和特定場所,比如古籍出版、博物館、書法書畫等進行延續和加以傳承,何必非打擾學生的課本不可。  精論  寫簡識繁更加可行  @王婷:嘗試恢復一部分繁體字,既可以傳播祖國文字之美,又可以讓書法藝術傳承下去。其實,古代書籍可以用繁體字印刷,而現代的新的出版物則還是用簡體字。對一些富有文化底蘊的繁體字,我們不必非要能書寫,但起碼可以認識,能夠體會到裡面的含義,特別對中小學生來說,瞭解一些這樣的知識對他們的全面發展很有好處。  “字”業要專攻  @張愛學:對包括繁體字在內的豐富的中國文字,一定要有一批專門的人去學習、研究和掌握。一方面要透過立法立規,使繁體字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另一方面加強對繁體字的專業研究,在大學開設相關專業,同時對中文系的學生、教中文的老師、考古和語言研究者等要求必須會讀、會寫、會解繁體字。同時,對中、小學學生喜歡學習繁體字的,則可以透過書法課等形式自主學習,既可達到辨識理解繁體字的目的,又能傳承文化。  多管齊下傳承民族文化  @莊秋燕:傳承民族文化的方式有很多,並不一定非得要書寫繁體字不可。閱讀簡化漢字版的經史子集、學習唐詩宋詞、認真演練毛筆書法、學習國畫創作、學唱各種各樣的地方戲曲、學習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等等,都是繼承傳統的好做法。其實推行簡化漢字的工作,並沒有危害到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繁體字進課本,也不是那麼必要。  繁體字讓文化視野更寬闊  @鍾倩:繁體字迴歸課本,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一是讓孩子們認識與瞭解傳統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這也是良好的教育;二是可以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對思維邏輯、文化視野、個人見識等都有益處;三是認識繁體字,在閱讀古籍、挖掘本土文化方面都會得心應手。  親歷  到臺灣旅遊成了“睜眼瞎”  @陶玉山:老友的孩子去臺灣旅遊後大發感慨,說別看他是大學生,臺灣街頭巷尾、酒店、景區的指示牌好多都是繁體字,看著面熟卻不認識,為此覺得很沒有面子。簡化字只是我們內地實行的,在港澳臺,東南亞等地,都是我們所說的繁體字。正如這位老友的大學生孩子所言,不認識繁體字,到這些地方如同睜眼瞎,很影響溝通交流。  讀古典書籍求助百度  @曉慧:我的女兒很喜歡讀古詩和古典書籍,前段時間還買了一套豎排的《史記》,上面全是用繁體字寫成。由於很多繁體字不認識,造成了女兒的閱讀障礙。女兒遇到不認識的繁體字,先猜一下其對應的簡體字,然後到百度上查一下簡體字對應的繁體字是否如書中所寫。當然,也有猜不到的時候,女兒乾脆找出簡體字版的《史記》對照來看。  建議  不妨將識繁設為選修課  @李洪嵩:要在學校大規模普及學習,是不現實的。實踐證明,簡化字具有易學易記便於書寫的諸多優點,更能獲得學生喜愛,在生活中用起來更加便利。當下,很多學校都開設選修課,把繁體字作為選修科目,作為興趣科目去學,會取得較好的效果。既讓那些喜歡古典文化的學生有一個去處,也有利於繁體字、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現在學習、使用的都是簡體字,那繁體字何去何從?會完全消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