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忘記
-
2 # 王思露營養師
首先,無論是甲醛帶魚還是甲醛浸泡過的其他食品,都是“違法違規食品”,甲醛本身是禁止用於食品中的物質。
其次,“甲醛處理水產品”的違規行為的確存在。一種在工業上被廣泛應用的有機原料,無論是透過口服攝入還是透過呼吸攝入,皆會給身體帶來較大危害(噁心、嘔吐、甚至致死)。用甲醛處理水產品,主要是為了獲得更優質的外觀。
而且,一些天然食品當中本身就含有一些甲醛(這個事情不用驚慌),甲醛本身就是生物體正常代謝的中間產物,它廣泛存在於蔬果、牛奶、肉類、水產品中。其實,我們的身體本身可以承受一定量的甲醛,所以那些食品中天然存在和在儲存中自然形成的甲醛完全可以被接受。
此處不可混淆,即使食物當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醛,那也不代表“甲醛可以處理食物”,食物當中一旦添加了甲醛,就屬於違法行為,和劑量的多少無關。
最後,關於“甲醛帶魚”,網路中存在不少“鑑別的方法”,無論是“捏魚感受”、“聞氣味”還是“炸魚時觀察開花情況”,從理論上來看都是成立的。但是,從現實角度出發,老百姓在購買帶魚的時候,其實並不能當場透過“開花”現象進行鑑別,而且帶魚的軟硬度、氣味的變化也需要和相應的對比物(帶魚)進行對比才能分辨明確,所以此事不能盲目相信(依賴),日常購物存在辨別難點。當然,如果一條帶魚在甲醛當中浸泡嚴重的話,味道上會足夠刺鼻,那的確是可以判別的。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最合理的“食品安全維護方法”就是在正規大型的超市或有資質(有良好監察制度)的農貿市場進行食品選購,和“違規操作所承擔的較大風險”相比,這些商家鋌而走險的風險更低,而且食品的流通速度也更快,我們購買起來會更加放心。
不得不說的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總是有各種安全隱患令廣大消費者擔憂,而每一次被媒體曝光的問題食品,都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被消費者拒絕消費,即便如此,也沒有阻止黑心商家在食品中新增各種有害物質,在利益的驅使下,人性早已不存在,所以,儘量遠離可能被黑心商家新增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是我們唯一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