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才思敏捷的小小周

    的作品——巨大的半球彷彿一顆生命的種子。“中國

    國家大劇院要表達的,就是內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寧

    靜籠罩下的內部生機。一個簡單的‘雞蛋殼’,裡面

    孕育著生命。這就是我的設計靈魂:外殼、生命和開

    放。”如圖[1]

    三、設計理念

    設計師安德魯說:

    “大劇院是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場所,

    是一個可以充分呼

    吸和享受的文化空間。

    這就是我這個設計的目的。

    ”他對中國國家大劇院的理解

    主要有

    4

    點:

    第一,地點決定了它的象徵意義:旁邊的人民大會堂象徵國家的最高權

    力,而大劇院則應該成為文化的代表;

    第二,它是一個新的、龐大的重要建築,一個可代表新世紀的建築,一

    個傾注了人們強烈願望的建築;

    第三,要有完備的社會功能,就是說,好用,而且人們愛用;

    第四,外觀要吸引人,有文化感、歷史感。

    (一)切斷歷史,向新時代邁進

    中國當初對設計方案的要求是:一看就是個劇

    院,一看就是個中國的劇院,一看就是天安門旁邊的劇院。

    中國的「大屋頂」「琉璃瓦」各種真偽「傳統」建築,在北京已氾濫成為人

    們取笑的物件。中國建築界對大劇院的爭論,便集中在「傳統」與「現代」問題

    上。無疑,保羅·安德魯的設計與中國傳統一點不沾邊,大屋頂、琉璃瓦絲毫不

    見。

    天安門一帶,因為有中央領導人用於慶典檢閱的城樓,有迎接外國首腦儀

    式的廣場,

    有召開各類政治性大會的人民大會堂,

    有黨中央和國務院集中辦公的

    中南海,

    所以顯得政治氣氛十分濃烈。

    如今,

    一座或可領導未來世界建築新潮流

    的乾燥土地裡豁然冒出的

    “水中珍珠”

    無疑將為天安門這一政治性極強的地帶,

    匯入大膽浪漫的文化象徵。

    “對一個古老的城市來說,新的建築設計更要謹慎,但不是一動不動。如果

    北京的城牆和城門留到今天更好,

    但既然已經沒了,

    就得想新的辦法。

    難道就此

    不再設計新的建築?”

    只有一種思想

    在國家大劇院設計方案的最後一輪投票

    中,安德魯的方案憑藉其簡潔、大氣的特點獲得勝利,

    “簡單的體型更能體現永

    恆性。其他方案都過於花哨,只有這個設計能符合國家級的分量”。

    (二)劇院中的城市

    大劇院外形雖然簡單,

    內部卻非常複雜。

    國家大劇院總建築面積

    14.95

    萬平

    方米。內部就像一個小城市一樣。

    除了劇場,還有音響資料館、錄音室、音響

    後期製作室、

    演播廳、

    圖書館等等,

    是一個面向所有人群的設施齊全的藝術中心。

    1

    除了演出,還可以進行音響製作、錄音、排練,練琴房對外開放。”

    劇院內部

    設施的檔次在國內也沒有其他藝術中心可以與之媲美。

    國家大劇院的業主調研了

    世界各國的劇場,

    採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舞臺設施,

    如戲劇場的舞臺鼓桶式轉檯,

    13

    個升降塊和

    2

    個升降臺組成,具有“升降推拉轉”等多種變化形式。劇場

    地下建有

    1000

    個車位的停車場,將來會成為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的配套設

    施。

    (三)國家大劇院的設計和中國庭園一樣

    安德魯:

    古老的建築在古老的城市裡有獨特的價值,

    它們必須存在,

    但同時

    它們也必須能夠容納新的建築,

    要把新的東西和舊的東西融合在一起看,

    我們現

    在這個建築(國家大劇院)利用了大量的空間,水面、樹木,包括我們的紅牆都

    在和周圍環境進行呼應。

    它本身並不是炫耀出獨立的建築物,而是融入到了這空間裡面。就這建築來說,

    它非常尊重北京的空間和規劃的要求,

    尤其是比如像“對稱”這樣的空間

    (設計)

    理念,

    它是絕對遵循的。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北海的白塔,

    你從白塔那看國家

    大劇院,是一個相當美麗的建築。無論是烏雲也好、藍天也好,它都作為一個建

    築物存在,

    你不會看到不協調,

    就好象它屬於這個空間一樣,

    所以看上去相當美,

    感覺相當好。我們這個建築,不是在看歷史的東西、看舊的東西,不是往後看,

    是在往前看,

    它的整個設計理念是在向前看,

    這是一個很現代化的建築,

    功能很

    齊全,但你看上去是一個很清靜的建築,是一個很寧靜的設計。

    (四)滲透中國古代思想的規劃理念

    國家大劇院建在天安門

    廣場的西面,

    西在中國古代八

    卦方位中是兌卦的方位。

    如圖

    [2]兌卦二陽一陰,其形象

    如口,

    代表說話、

    辯論、

    演說、

    歌唱等,

    在兌卦之地建大劇院

    符合易學原理。兌卦五行屬

    金,

    金的形象為圓形,

    所以國

    家大劇院的蛋形外觀也符合金

    的屬性和形象。

    通道上的水池也設計得很恰當,

    因為五行關係中金和水是相生的

    關係,

    在圓形建築旁邊建水池,

    晚上燈光一開非常美麗,

    堪輿學稱為

    “金生麗水”

    象徵文藝繁榮。

    而且國家大劇院的建築外形和鄰近的人民大會堂比較協調,

    人民

    大會堂是方形,國家大劇院是圓形,一方一圓,陰陽和諧。國家大劇院唯一的不

    足之處是離人民大會堂近了點,顯得有點擠,建築間距不夠寬鬆。這樣看來,

    家大劇院並不是炫耀出的獨立建築物,

    而是融入到了周圍環境裡面的。

    就這建築

    來說,它非常尊重北京的空間和規劃的要求。

    四、建築特點

    (一)設計手法——建築符號

    國家大劇院運用設計符號學理論,對建築中的造型、

    彩、材料進行了巧妙的應用。在大劇院中的設計符號一種是

    抽象的、隨意的,只考慮構圖美觀,沒有什麼特別寓意,

    給觀眾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由人們任意的發現、

    聯想,

    品味。

    如舉目殼體頂部,除透明玻璃外,都是由珍貴稀有的非洲巴

    度紅木拼裝而成的不規則圖案吊頂,像中國古代窗稜、像瓷

    器的裂紋、像冰裂紋,任你遐想。這種看似有意卻無意、無

    章法的圖案,被設計在大劇院內、外有規則的串聯起來:室

    外水池周邊

    6m

    寬通道瑞雪石材的分格,室內公共大廳地面

    石材

    24

    個區域的分格;歌劇院外環廊石材地面的分格,吊

    頂木波紋板的分格;

    歌劇院公共空間中自動扶梯下部熱熔玻璃的條形燈佈置的形

    式;貴賓接待廳的吊頂分格等等如圖[3].

    又如蘭花草式樣的符號在大劇院中運用在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材料當中,它不但自成景緻,而且還相互呼應。橄欖廳牆面

    石材之間磨砂玻璃上的不鏽鋼鏡面蘭花草與上部深色蘭花草欄板相互映襯;

    公共

    大廳的歌劇院暗紅色牆壁上的金色蘭花草與戲劇場、

    音樂廳外環廊灰色蘭花草欄

    板遙相呼應;

    甚至公共區域的售票臺、

    咖啡臺、

    服務檯石材上的裝飾圖案也為蘭

    花草,主人口暗紅色的弧牆同樣雕刻著類似蘭花草的圖案線條。

    另一種建築符號是將傳統中的區域性、

    片段做某些變形或材料處理,

    按照今天

    的審美情趣投射到現代建築中,並使其具有傳統的資訊,起到新舊溝通作用,

    起人們的關注與聯想。

    如大劇院橄欖廳中的銅門充分體現了這點,

    銅門上橢圓方

    向各異、

    呈不規則排布是由中國古代門釘變形演化而來的,

    體現了中國傳統元素

    與現代設計理念巧妙的融合,

    同時會讓人們聯想到橢圓的門釘又是大劇院的殼體

    外形的鳥瞰效果微縮板。

    又如環繞音樂廳、戲劇場中帶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

    紅色漆帶,中國盛產漆樹,大漆的應用和漆文化在中國擁

    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在設計中把漆紅色進行了更加藝術

    化的演繹,紅色光漆帶隨著自然光而

    變化,飄逸灑脫,越接近殼體紅色變

    得越模糊、朦朧,直至融入消失在盡

    3

    4

    頭。

    紅色漆帶給空間帶來了能量和視覺的跳躍。

    中國傳統的紅色符號在大劇院中

    比比皆是:主入口紅牆、殼體內紅木吊頂、歌劇院觀眾廳內外紅牆、戲劇場紅色

    弧形樓梯,

    牆面上紅色的油漆布塊、

    曲線紅色藝術燈帶>>”

    設計透過光線變化和

    對映的現代手法,賦予了

    紅色不同的氣質,

    這也是對中國傳統的現代闡釋。

    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元素與時

    代脈搏之間神奇的共鳴。如圖[4]

    (二)從建築環境來看

    人們對大劇院爭議最大的就是與周圍環境的協調問題。國家大劇院的中方

    設計總負責人姜維對此談了他的看法:第一次投標時,用地面積為現在的一半,

    因為當時考慮天安門廣場為

    T

    字形,

    把大劇院放在了更臨近長安街的位置,

    因此

    大劇院應該與周圍建築相協調。

    但這個問題同時也是大家困惑的問題——到底應

    該協調到什麼程度?後來決定將大劇院位置向南後退其實已經退出了天安門廣場

    的建築序列。安德魯的方案確定後隨著設計的深入,姜維又有了新的體會:

    “北

    京的天大多時候是灰濛濛的,

    在白天,

    大劇院的鈦板和天空很和諧。

    而且建築的

    形狀是不斷往上收的,並不是太突兀。從夜景照明上看,建築外殼上小的

    LED

    燈和天上的星星相輝映,

    使殼體和天空融在一起。

    只有中間的玻璃是光線明亮的,

    透出濃郁的藝術氣息。

    (三)談到大劇院建築本身,姜維認為是個內涵豐富、意境含蓄的精品。

    其特色設計之一是水下廊道。如圖[5]

    “人

    們透過長

    80

    米的廊道進入大劇院,這是一個讓

    心情過渡的廊道,它營造了一種讓人心靈不斷沉

    靜的氛圍。進入殼體下平臺空間豁然開朗,眼前

    是一個充滿浪漫藝術氣息的殿堂。

    特色設計之二是紅色吊頂。如圖[6]

    。進入

    北側水下廊道,兩側都是藝術品商店,廊道上部

    能看到十公分的一層水。透過玻璃,可以看見歌

    劇院的金碧輝煌。

    “從地下

    7m

    進入殼體時,能看

    見木製的紅色吊頂,

    原料來自於非洲,

    是我們

    2002

    訂購的

    54

    棵樹,

    砍伐後送到北歐加工製成。

    我曾和安

    德魯有過交流,他希望人進入殼體後看到的是紅色的

    木材。感覺彷彿進入到樂器的內部。

    ”姜維認為“功夫

    在詩外”

    建築師應把藝術、哲學等內涵很好地融會

    在建築設計中。

    “當時還有設計哲學上的一個想法:

    長安街上的人看大劇院的時候,

    看見的彷彿是剛拉開幕布的舞臺,

    休息廳的觀眾

    5

    6

    就像舞臺上的演員,

    長安街上的行人像是觀眾。

    但是當演出開始的時候,

    休息廳

    的人又進入劇場成為觀眾,

    真正的演員又出現在真正的舞臺上。

    人生舞臺,

    舞臺

    人生,人的角色在不斷變化。

    特色設計之三就是穹頂。如

    [7]

    這個大屋頂並非只是裝飾,

    而是內部功能的需要。外觀是一

    方面,

    但更重要的是內部的需要。

    這個大屋頂把大劇院內部許多不

    同的功能組織起來了,脫離內部

    功能,

    只批評這個外觀如何如何,

    不夠客觀全面。

    我相信,

    當觀眾、

    參觀者進入國家大劇院這個渾然一體的建築時,他們會覺得這個最高處離地面

    45.9

    米、略低於人民大會堂的

    46.5

    米的大屋頂很有必要。透過這個穹頂,

    們會發現這是一個新的觀察北京的角度。

    結構

    國家大劇院殼體採用大跨度鋼

    結構,

    內部是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

    不是規矩的剪力牆結構或框架結構,

    而是

    柱子託著牆,牆架著梁,樑上又有牆。數學模型無法完全套用計算機程式。用結

    構工程師的話講,

    這屬於概念性設計,

    很多地方要憑經驗,

    不能完全靠計算軟體。

    大劇院整體建設過程中,

    業界內外一直存在各種爭議並延續至今。

    從建築形

    象、

    建造位置到材料選擇、

    景觀風格等,

    無不見仁見智。

    就像大劇院

    “水上明珠”

    的建築造型被喻為

    “水煮蛋”

    一樣,

    大劇院的景觀設計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

    無論怎樣,

    這都是一次設計師大膽的嘗試,

    創造另闢蹊徑的風格也是不錯的選擇,

    人們或許應該嘗試去從好的方面來欣賞這個巨大的建築,發現它的獨特之處。

    也許,在成為一個看得見、進得去的建築之前,人們很難想象它的美麗。

    一旦它建成,人們就會明白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而不是那樣設計。

    “大劇院是有

    文化和教育功能的場所,

    是一個可以充分呼吸和享受的文化空間。

    這就是我這個

    設計的目的。”也蕭何”!金庸武俠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正在於此。

  • 2 # 肖月涼

    之所以選擇殼體造型是因為國家大劇院的設計理念是:不遮擋周圍的任何東西。

    國家大劇院地理位置獨特,前有故宮博物院,後有人民大會堂,都不能夠被遮擋。

    殼體結構,沒有菱角,並且採用大部分主體結構深入地下,就像一個建築“趴在那”,而不是“立在那”,能夠極致發揮出不遮擋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看說明書拼出魔方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