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牌下場
-
2 # 活在未來行在當下
四書五經是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四書五經是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四書五經,指的是九種儒家經典,即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
六缺一
其實早在戰國時,就已經了“六經”的說法,即五經之外還有一《樂經》。後來我們常聽到的陸九淵“六經注我,我注六經”、章學誠“六經皆史”、王夫之“六經責我開生面”等詞句中的“六經”,指的也是五經再加上《樂經》。不過由於《樂經》亡佚較早,因此實際上只剩前述五經。
從五經到十三經
漢武帝置五經博士官職,教授《周易》、《尚書》、《詩經》、《儀禮》、《春秋》,是時方有“五經”之說。後來又用《禮記》代替《儀禮》,把《春秋》和《左傳》合刻。到了唐代,增加《周禮》、《儀禮》、《公羊傳》、《穀梁傳》,合稱“九經”。唐開成年間在國子學刻石經時,又增加《論語》、《孝敬》、《爾雅》,合稱“十二經”。到了宋代又增加了《孟子》一書,明代就合稱為“十三經”了。
需要指出的是,您所言除四書五經外的其他儒家經典,大抵超不出十三經的範疇。畢竟能稱得上儒家經典的書,只有這幾種,可謂寥寥可數。
“四書”是怎麼出現的?
“四書”一詞與一本書有關,即南宋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朱子註釋《論語》、《孟子》,又將《大學》、《中庸》這兩章從《禮記》一書中抽出,加以斷句註釋,四種合為一書,即是《四書章句集註》。元代時規定,科舉考試課目必在四書內出題,發揮題意也需以朱子集註為根據。明清兩代沿襲不變,因而四書成為讀書人必讀的經典。
最後,如果你想讀十三經,可以購買北大標點版的《十三經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