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沐
-
2 # 塞外天空
金庸的作品為什麼無法在全世界範圍內大火?這個問題,簡而言之,就是文化的差異性造成的。
要是細說的話,我認為有這麼幾點:
一.世界範圍內語言的不同限定了文學作品的傳播。金庸的作品在華人區域的知名度是無法比擬的,而在其他區域就不一樣了,這就是語言的不同造成的。你讓講漢語的人去接受莎士比亞的名著也是比較難的,起碼我就是.
二.文化傳統的不同,一個人從呱呱落地,然後不斷的成長,他們所生存的環境,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社會,宗教,人文的影響,都滲透,薰陶著這個人的思想,品味!所以,作為在中國這塊大地上成長起來的人接收金庸的作品自然要比外國的名著更容易產生共鳴,相反,在英國吃牛排長大的人接收莎士比亞是不是比金庸更容易呢?
三.讀過金庸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基本上和中國歷史相結合,甚至有些人拿他的作品去解讀歷史,可以看出,金老先生對中國歷史還是有深刻研究的。不懂中國歷史,就不能更好的進入作品,只有更多的瞭解了中國的歷史,才能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他的作品,才有更強的代入感!
四.在金庸作品中,自創的也好,援引的也罷,存在著許多古詩文。這些詩文裡的意境,只有漢語才能表現出來,甚至只可意會,單拿出一首詩翻譯成英語,估計也就是一片文章了,還一定不能盡善盡美。
很大程度上翻譯的問題,和文化差異。
比如乾坤大挪移,九陰,九陽,春蠶掌法,倚天劍……怎麼翻譯是個很大的問題。就算翻譯出來,裡面還有很多關於五行,太極,卦位。臟腑,精氣神……需要有一定中國傳統文化基礎的因素在裡面。
其次金書經常有歷史時代背景,不瞭解歷史也會影響一定的體驗感。
最後武俠小說是歷史積累的產物,近現代儘管有創新,仍無法完全斬斷它的歷史淵源,西方並無所謂武俠的歷史存在。在體裁上接受也有一定的障礙。
因而儘管金書可以在儒家文化影響的東亞東南亞產生很大的轟動,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下,卻會相對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