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戴圓框眼鏡的少年
-
2 # 維知書法
《三體石經》用古文、小篆和漢隸三種書體羅列而刻,內容為《尚書》、《春秋》等片斷。建於三國魏齊王正始年間。
從書法角度來看,無論是古文、篆書與隸書,在用筆上都顯得乾淨利落而規整化一。古文用筆多出鋒成尖,幾乎沒有逆鋒用筆。它書寫自然,形如刀刻,表現出上古簡潔的風韻。在筆畫粗細上,它稍存差異。多於起筆、轉變、交會和字畫中部加重用筆,形成豐滿渾厚的鼓腹之狀,如同鑄在鐘鼎等禮器上的銘文,具有沉凝古拙的韻味。小篆仿照秦篆刻石,結體依然舒展縱逸,但在用筆上則表現出方多圓少的時代風尚,字型更為規整,形態更加端莊。在這三種字型中,尤以隸字書法最為突出地表現出規整化一。在用筆上,已無奇異的變化,以方筆為主,很少有圓筆的運用。它雖已無《張遷碑》等以方筆見長的書法所表現出的豪放峻拔與粗獷凌厲,但另具一種溫厚恬靜的風格。在字型結構上,它克守著均衡勻適的法度,表現出體態的端莊與體勢的平和安然,其筆畫收放有度,既無縱肆逸放之筆,也無緊縮斷折之筆,神情溫厚典雅,頗具儒者中庸平和的氣度。不僅其體其勢無奇無險,而且字型中的各部分也都遵循法度,表現出平正與端直。因此,在其結體之中所反映的精神面貌,也是溫厚恬靜。總之,字型雖有古文、小篆與隸書之別,但書法風格基本相同。內容是儒家經典,書法藝術風格也合於儒家之溫文爾雅的品形與敦厚朴實的含養的規範和要求,內容與書法達到了和諧與統一。
《三體石經》又稱《正始石經》,刻有《尚書》《春秋》,約二十八通碑,三國魏齊王曹芳正始二年(242)立於洛陽南郊太學,《三體石經》是中國繼東漢《熹平石經》後刻立的第二部石經。
《三體石經》因為使用古文,篆,隸三種不同字型而得名,在中國書法史和漢字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北朝時期,《三體石經》和《熹平石經》一起被多次遷移,屢遭損毀,由於字字珍貴,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三體石經》出土後被鑿成小塊出售。
下圖為《三體石經》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