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淺妍婉愉

    德國:

    珍珠港事件後,德國空軍對研製六個發動機的超遠端轟炸機的興趣急劇增溫,來自奧地利的著名火箭專家奧根·強卡博士提出了研製火箭轟炸機的方案。按他的設想,該轟炸機長為28米,翼展15米。起飛時將轟炸機安置在3000米長的單軌上,用火箭助推器將它加速至1.5馬赫。轟炸機被火箭助推器發射出去後,火箭發動機開始點火,能產生100噸的推力,轟炸機再次被急劇加速,繼續沿水平方向飛行。由於地球是圓的,轟炸機能飛出大氣層,進入外層空間。當轟炸機升到160公里高時,駕駛員熄滅火箭,轟炸機開始下降。轟炸機進入大氣層後,和大氣層產生磨擦,產生巨大的熱量。因為轟炸機攜帶300公斤的炸彈,德國想用它襲擊紐約和華盛頓,或者攻擊費城等海軍造船廠。根據計劃,投彈後的轟炸機繼續朝西飛行,到達日本佔領的太平洋各島。

    1943年9月8日,義大利發生政變,新政府囚禁了墨索里尼,退出了軸心國集團。希特勒聞訊後怒不可遏,宣佈佔領義大利。隨即,納粹德國軍方接管了義大利菲亞特、佈雷達和比亞喬等軍工企業,並將這些企業納入納粹德國的軍工系統,在這裡進行超遠端轟炸機Ju390相關零件的製造。納粹藉助義大利工程師的力量,完善了另一機型Ta400的設計。三家義大利公司還製造了相關的實物模型,並按照同時生產五到六架飛機的規模準備生產模具。

    日本:

    20世紀30年代,日本就把美國看成頭號敵國。日本的遠端偵察機曾於1937年經幾次降落加油後,從日本飛到倫敦參加英國王室的慶典,爾後又順利返回。日本人備受鼓舞,他們夢想能用超遠端轟炸機從空中對美國本土發起進攻。

    日本中島飛機公司經理中島知久平曾提出研製一種“Z”型飛機。該飛機有三種機型:第一種是轟炸機,裝有6臺發動機,每臺功率為3670千瓦,最大飛行時速770千米,炸彈裝載量20噸。中島知久平計劃用它轟炸美國的軍工廠、海軍基地等,同時對美國大城市進行地毯式轟炸;第二種是空中格鬥攻擊機,設想在機腹上配備96門20毫米口徑機關炮,飛臨美國上空,從1.3萬米的高空,攻擊飛行高度較低的美國戰鬥機群;第三種是魚雷攻擊機,攜帶20枚各重1噸的魚雷,用以擊沉美國的海軍艦艇。中島知久平認為,只要日本擁有5000架“Z”型飛機,就一定能打敗美國。

    1943年4月,中島公司開始研製代號為“G10N1富嶽”的遠端戰略轟炸機,它是在“Z”型飛機方案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空中巨無霸,長460米,寬63米,高8.8米,最大時速780公里,最大飛行高度1.5萬米,乘員6人,裝彈5噸,另有4門20毫米口徑機關炮。

    儘管計劃如此宏偉,最終卻連一臺試驗樣機也沒生產出來,原因是製造成本太高。從當時的日本國力來看,根本不可能進行批次生產。因此,在1943年秋,圖紙設計完畢後,曾製造了一個木模型飛機,停放在中島飛機公司的小泉製作所內。

    義大利:

    義大利空軍1942年5月曾遠襲衣索比亞的阿斯馬拉。1942年6月到7月間完成從羅馬至東京的往返飛行。這兩次飛行的成功使得義大利空軍上層軍官產生了更加大膽的設想,其中包括從空中打擊美國的心臟地帶。

    根據義大利雜誌《AEROFAN》近日的一篇報道,1942年春天,比亞喬公司的資深試飛員尼古勞·拉納在公司總設計師喬瓦尼·卡西拉吉的幫助下,上書義大利空軍部,要求駕駛專為破紀錄飛行設計的P23R型遠端飛機空襲紐約。P23R是一種大型三發動機飛機,動力為三臺比亞喬PXIRC40發動機。該機的載荷達到5000公斤,由兩名駕駛員坐在兩個獨立的駕駛艙中駕駛。

    根據拉納的構思,他將和他的老搭檔馬里奧駕駛滿載燃料和1噸炸彈的P23R在超重狀態下起飛,隨後用3臺發動機在巡航速度下飛行,隨著燃料的逐漸消耗,他們只需開動兩臺發動機就可維持一定的飛行高度。麻煩的是,以P23R的航程不足以往返跨越大西洋遠征美利堅的行動。拉納設想:在完成轟炸美國的任務後,P23R將在大西洋中部迫降,由事先潛伏在那裡的義大利潛艇將機組成員接回。

    不過,參與研討的義大利海軍對這個行動計劃並未認真對待,導致後來空軍試圖轟炸美國的傳聞滿天飛,甚至一份美國報紙都聽到了風聲,他們在報道中繪聲繪色地寫道:“中國在巴林群島的煉油廠即將遭到在海上由潛艇加油的義大利遠端轟炸機的襲擊,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大航程飛行將使得戰火蔓延到波斯灣。”在同一篇文章中,美華人甚至對義大利人尚在論證階段的計劃細節和資料都瞭如指掌。

    眼見偷襲美國的計劃已被搞得滿城風雨,義大利空軍便以拉納不是軍人,其平民身份不適於參加軍方行動為由,駁回了拉納的計劃。

    “藝術國度”計劃

    就在拉納提出偷襲美國計劃的同時,包括義大利工程師阿爾曼多·巴蘭卡和曾參加遠航日本行動的普布里奧·馬吉尼上尉的另一組更專業的人員提出了第二個利用飛機偷襲美國的計劃。從1942年起,義大利空軍一直在研製可對美國進行轟炸的洲際轟炸機。義大利空軍將這個計劃命名為“藝術國度”計劃。

    該計劃預計使用裝備四臺發動機的Z511型水上飛機或SM95型陸基轟炸機對美國本土進行襲擊。1943年1月11日,比亞喬公司發動機生產部門的主管沃羅上尉同工程師巴蘭卡和試飛員烏里維一起赴蒙法爾科內研究Z511水上飛機的操作問題。隨後,Z511又被運到維尼亞迪瓦萊進行一系列的發動機油耗測試。2月7日,義大利將軍埃拉爾多在其主持的一次會議中透露:義大利空軍計劃,由被軸心國佔領的法國城市波爾多出發空襲美國。義大利的潛艇將在大西洋中部靜候這些飛機,為它們加滿足夠完成任務的航空油料。不過,由於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開闊水面上降落面臨太多的變數,而嚴格的無線電管制又讓機組和補給潛艇無法找到確切的會合地點,水上飛機方案最終被義大利軍方放棄。

    1943年5月,義大利軍方等待良久的陸基轟炸機SM95試飛成功。聽到這個訊息後,巴蘭卡馬上造訪了飛機制造廠,並按照任務要求向廠家提出了一系列修改意見,如重新設計飛機的某些系統,重新安排飛機的儀表和燃料箱等等,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將SM95的航程增加到1.2萬公里左右。

    此後,這個計劃又做了多處修改,如投擲炸彈改成了在紐約曼哈頓上空撒下宣揚軸心國正義性和法西斯理論、要求意裔美華人在整個美國引發騷亂反抗政府等內容的傳單。由於計劃被不斷修改,以至於當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倒臺時,SM95的組裝工作仍沒完成。同年9月2日,SM95被送到戈多尼亞進行測試,幾天後,義大利宣佈停戰。

    多年後,巴蘭卡在一次談話中透露,當時義大利軍方甚至連完成跨越大西洋飛行的機組成員人員名單都已經擬好,駕駛SM95的飛行員是羅西中校或德·佩特里斯上尉,而Z511的駕駛員是烏里維上尉。

  • 2 # 迷彩派

    從廣義上說,二戰軸心國確實對美國本土進行過攻擊,最著名的襲擊事件就是偷襲珍珠港,此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計劃:飛象計劃。

    1939年,為了解決戰爭資源不足的問題,日本曾經制定了兩個作戰計劃,一個是北上計劃,一個是南下計劃。隨著諾門坎戰役的失敗,北上計劃也就隨之泡湯;唯一可能的就是南下作戰,奪取東南亞地區的油田。

    但當時東南亞還是歐美國家的殖民地,日本對東南亞的野心引起了歐美國家的不滿,為了警告日本,美國凍結了對日貿易,其中就包括日本急需的石油資源,這反而加快了日本南下作戰的步伐。

    為了配合南下作戰,1941年12月7日,日軍實施了偷襲珍珠港的作戰。這次作戰讓美軍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也是二戰期間,日本對美國本土實施的唯一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作戰。

    但如果只將北美大陸視為美國本土,那麼日本對美國本土的襲擊事件應該是戰爭後期日本提出的一個腦洞大開的計劃飛象計劃。

    1944年6月開始,美國開始對日本本土實施戰略轟炸。當時制海權、制空權已經被美軍完全控制,日本找不到有效的報復辦法,於是就有一個氣象學家提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計劃:用氣球攜帶炸彈,利用太平洋上空的氣流把氣球帶到美國本土,用燃燒彈引燃美國西海岸的森林,在美國製造恐慌。

    日本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只有死馬當作活馬醫,就採用了這個計劃,第一批氣球在1944年6月起飛,全部墜入太平洋;日本在對氣球進行改進後,於11月1日再次釋放了大量氣球,隨後美國在本土發現了一些氣球,這些氣球引發了一些火災,但對美國造成的損失有限。

    由於美軍迅速封鎖訊息,日本並不知道有氣球確實抵達了美國,以為這個計劃沒有成功,隨後便取消了這個計劃。事實上,1945年5月5日,一枚氣球炸彈在美國造成了一些人員傷亡,這可能是日本唯一的一次對北美大陸進行的有人員傷亡的襲擊事件。

  • 3 # 薦商12345678

    當然有過傷心病狂的軍事攻擊,但只是象徵性地,日本軍國主義一直都在尋思怎麼才能把戰火燒到美國本土,飛機飛不去,軍艦,潛艇開不到美國,在半路上就基本被美軍攔截,有什麼辦法夠得著美國本土呢?當然軍迷們會說用在美國的幾十萬日本僑民搞暗殺,爆破在美國發動軍事起義不就結了?可惜!沒門!羅斯福當總統的美國當局早就想到這一層面,已頒佈法令:集中全美日本僑民關進集中營。日本科學家還是開動腦筋想到了利用熱汽球掛載炸彈,燃燒彈,利用地球大氣環流地原埋讓炸彈汽球飄至美國本土襲擊美國。共研發了幾萬個炸彈熱汽球,只有少數汽球飄到了美國東海岸森林中引起火.災被消防隊撲滅,發現是日本熱汽球后派出巡邏飛機擊落,基本沒什麼作用。

  • 4 # 第一軍情

    在一戰的時候,美國利用其遠離歐洲大陸的國土優勢,不但沒有收到一丁點兒的戰爭傷害,而且還大發戰爭財。而到了二戰的時候,似乎美國還是一如既往。雖然夏威夷遭受了日本的偷襲,損失比較慘重,但其本土還是很安全的,似乎就是一片世外桃源。哪怕是受到過戰火的波及,那也只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在二戰末期,日本軍國主義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成為強弩之末。由於它自身技術和國力限制,缺乏能夠對美國本土造成威脅的遠端戰略轟炸機,航空母艦又只能在西太平洋地區作垂死掙扎,根本無法抵近美國的西海岸,對美國本土完全沒有打擊報復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一名氣象學博士向軍方獻上了一條“腦洞大開”的妙計——“飛象計劃”。就是製造成千上萬的熱氫氣球(風船爆彈),下面吊裝上炸彈和燃燒彈,投放到空中,利用氣流飄到美國,以達到對美國轟炸的目的。

    說起來日本人還是挺有能力的,把德華人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他卻成功做到了。日本的軍國主義者為了扭轉不利的戰爭局面,也為了擺脫美軍參戰以來長期的被動局面。日本幾乎動員了全國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紙糊了直徑十幾米的氣球,在氣球的吊籃裝上炸彈、燃燒彈和沙袋,然後利用氣流,終於成功抵達了美國本土。日本拼盡所有制造的10000多個氣球中至少有1000多個成功抵達了美洲上空。當然大部分除了引起幾場火災外,並沒有對美國民眾的生命造成任何威脅。唯一的一次人員傷亡是1945年5月,1名婦女和5個孩子野餐時被這種“天外之物”炸死。

    這就是二戰時期美國本土唯一的一次因為軸心國的襲擊而造的人員傷亡事件,除此之外美國再沒有受到一丁點敵方的侵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玻利瓦爾想要建立一個類似於美國的大哥倫比亞最後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