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此故事節選自《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地藏菩薩是佛教中一位願力深厚的菩薩。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髮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農曆7月30,就是地藏菩薩的聖誕。地藏菩薩以大悲願力,發願救度一切眾生,雖然功德智慧與佛齊等,而不現佛身,常住地獄,更發下宏大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
經文: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衹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衹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唸佛力故,自然無懼。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湧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為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屍羅善現。母號悅帝利。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佈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地藏菩薩形象】大乘佛教中一切大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在此世界度眾生,所示現的都是在家相,比如現白衣大士,或者現天人等相;文殊師利菩薩現童子相;普賢菩薩也是在家相;只有地藏菩薩現出家相。《地藏十輪經》說:“以神通力,現聲聞(出家眾)像” 。地藏菩薩的功德究竟圓滿與佛相齊,他在娑婆世界釋迦佛法會中現出家相,這是地藏菩薩的特色。大乘經說,淨土中沒有小乘法也沒有出家眾。佛教認為穢惡世界的佛法有出家眾,具有積極和特殊的意義:穢惡世界充滿罪惡黑暗,眾生貪嗔痴和無明都很深重,為爭名奪利而活,不像淨土眾生的清淨,所以有出家眾存在的必要。《地藏十輪經》認為出家相是穢惡世界的清淨幢相。在不理想的社會建立清淨僧團,能夠薰染眾生而身心清淨。所以佛法認為,穢土的佛法重心在出家眾,而淨土則無所謂出家。釋迦佛和地藏菩薩在穢土現出家相,具有佛法上的特殊意義。
編者注:此故事節選自《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地藏菩薩是佛教中一位願力深厚的菩薩。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髮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農曆7月30,就是地藏菩薩的聖誕。地藏菩薩以大悲願力,發願救度一切眾生,雖然功德智慧與佛齊等,而不現佛身,常住地獄,更發下宏大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
經文: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衹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衹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以唸佛力故,自然無懼。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云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湧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為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屍羅善現。母號悅帝利。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佈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鬼王言畢,合掌而退。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地藏菩薩形象】大乘佛教中一切大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在此世界度眾生,所示現的都是在家相,比如現白衣大士,或者現天人等相;文殊師利菩薩現童子相;普賢菩薩也是在家相;只有地藏菩薩現出家相。《地藏十輪經》說:“以神通力,現聲聞(出家眾)像” 。地藏菩薩的功德究竟圓滿與佛相齊,他在娑婆世界釋迦佛法會中現出家相,這是地藏菩薩的特色。大乘經說,淨土中沒有小乘法也沒有出家眾。佛教認為穢惡世界的佛法有出家眾,具有積極和特殊的意義:穢惡世界充滿罪惡黑暗,眾生貪嗔痴和無明都很深重,為爭名奪利而活,不像淨土眾生的清淨,所以有出家眾存在的必要。《地藏十輪經》認為出家相是穢惡世界的清淨幢相。在不理想的社會建立清淨僧團,能夠薰染眾生而身心清淨。所以佛法認為,穢土的佛法重心在出家眾,而淨土則無所謂出家。釋迦佛和地藏菩薩在穢土現出家相,具有佛法上的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