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亭浪子

    中國古代經歷了原始部落社會、封建主義社會和帝國時代,帝國時代又分為士族豪門掌權的社會和平民掌權的社會。每個時代不同的組織方式造就了不同的御軍之道。

    原始部落社會,其實就是一個血緣聯盟,部落全體成員戰時都需參戰,部落規模不大,控制都不難。

    封建社會是個擴大版的宗族大聯盟,當然天子也會分封一些功臣做諸侯,天子其實就是透過分封制和分封制來管理國家和軍隊。在封建社會早期,各國的軍隊基本就掌握在各諸侯家宗族成員手裡,其實就是靠血緣關係,來維護統治階層與軍隊的關係。

    到封建社會後期,天子權威落地,根本不能調和各諸侯之間的矛盾,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軍隊成員也越來越複雜。戰國後期各國紛紛變法,比較著名的秦國商鞅變法,就是打擊宗族勢力,獎勵耕戰。平民將領作戰立功也能封賞爵位成為貴族,平民士兵作戰立功也能封賞授田,成為自耕農。

    對於出征在外的將領,其家人都不能隨軍一般質押在京城,防止他們變節。比較著名的例子。王翦帥60萬秦軍出征楚國,途中不斷的寄信回去問秦王是否落實對他的封賞,其實就是消解大王對他的擔憂。

    西漢立國之後不久就發生了七國之亂,之後的皇帝對宗族一般比較提防,不讓掌握軍隊,但又怕外姓威脅皇室,就做了個變通,比較喜歡用外戚來領軍。特別是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都是著名的外戚掌軍,之後的霍光家族、漢哀帝時的王莽家族都是外戚。東漢則是更加典型,竇家、梁家、何家都是著名的外戚。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個大混戰時代,人之間的信任變的非常脆弱。軍權在士族豪族、宗族間轉。

    隋唐是個開放的時代,大量胡族人進入政府帶軍。皇帝們也覺得外族人在中國沒有根基,不能犯上作亂。但唐朝的節度使權力太大,最後釀造安史之亂、藩鎮之禍,沒辦法中央禁軍的權力慢慢地就給了宦官,又釀成宦官專權。

    經歷唐朝末年農民起義,士族貴族勢力都大衰。宋太祖一建國就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功臣勳貴們的實權。再將財政大權收歸中央,地方上的軍權、政權分制,徹底消除節度使藩鎮之禍。最後用科舉制選出來的平民做官,徹底消除士族的人事權。宋朝重文抑武,大量任用文人官員領軍,武人地位大跌。平時禁軍有人訓練,出征時另外派任軍官。造成軍隊沒有常任官員,防止士兵與軍官相識。

    明朝軍隊總兵常任,但是規模不大,相當於現在團級規模,防止大型軍閥出現。大規模軍事行動,由朝廷派遣文官任大帥,同時內廷派太監監軍。

    清朝實行八旗兵與漢人組成的綠營兵相互監督的機制,保證中央安全,

  • 2 # j_orc

    治世能保證,亂世保證不了。一般駐邊將領的家屬都在京師,士兵也不能將家屬帶在身邊。太平時誰也不想造反,沒有時機,士兵也不會冒著誅九族的罪跟你,不需要刻意防備,軍隊自然聽命於中樞。除非是遇到哪個昏了頭的皇帝,比如唐明皇李隆基,讓一個胡人領三鎮節度使,兵力幾乎相當於全國總兵力的一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更何況對安祿山來說,TMD老子帶著全國一半的兵,精銳都在我這,就差臨門一腳了,幹嘛還要再聽你的命令,乾脆自己做皇帝得了。就算他有些猶豫,他的部下也會攛掇他造反。到了明代文人做軍隊的最高指揮,文人是不敢造反的,雖然經常全軍覆沒,但是聽令於中樞是沒有問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去澳洲打工,給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