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其拉
-
2 # 厚重且寬廣
發展階段不一樣,對學生態度不一樣。就拿最近打學生事件來說,打當然是不對的,當一個老師真正由於不敢打學生不敢管學生「即使說教嚴重了也有可能被告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吧啦吧啦」我們就和外國差不多了。一個班6070個學生,你一個個耐心說服教育?為什麼大城市素質教育好,一個班多少學生才?什麼時候國家真正有錢了,真正小班教學了,不打孩子了。
我這剛停了一個老師,讓我接班,怎麼接,只好把握一個原則,我好好教,聽不聽是您的事。
-
3 #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
以下內容由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整理釋出。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專業練習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等高效學習技能。
下面對比下中西方在思維模式、教育方式上面的區別。
東西方的概念其實一直都比較模糊,但是我覺得你所說的西方國家應該傳統意義上與中國的教育體制有著很大不同的美國,英國,澳洲等熱門的留學國家。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很寬泛,首先要弄清西方國家究竟指的哪些國家,另外還可能涉及到文科和理科的不同。在此我主要正對於中學階段的理科課程。我對於西方教育和中國教育親身體會都是非常侷限的,暫且總結出了以下差別,能力有限若有疏漏多多包涵。
1、教學範圍
總的來說,中方教學範圍更小,但是內容較之於西方教學內容要深的多,西方教學範圍雖然廣,但在中國學生的眼裡不過是蜻蜓點水。舉個栗子,在sat物理中會有類似於“狹義相對論”、“電子元件”這樣的章節,而在我學習的教材中甚至直接給你來一個chapter名字就叫做galaxy,直接把人打蒙。而在高一的上學期我們就將圓周運動學完了,而這一部分放在中國高中的話應該是在必修2,會在高一下期開學才講到。從這樣的教學進度來看便可知道中國和西方教育在高中階段的孰深孰淺了。
不過所謂的教學範圍也因不同的課程有所不同,AP、A-Level、IB、SAT、VCE等等都不盡相同,這僅僅是個大體趨勢。
2、課堂模式
中國課堂以老師為主,由於一般課堂的節奏都比較緊湊,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老師在講臺上進行所謂的填鴨式教學,這一點主要是由於中國教學大綱內容深,技巧性強導致的。相反西方教學的課堂則顯得輕鬆,首先是因為西方教學內容的難易度普遍小於中國,另外一點則在於一般的西方課堂絕不會出現像中國一樣60+的人坐在一個大教室裡上課。具體人數一定是課程不同、地區不同也有所差異的,但是較少的學生意味著學生可以與老師有更多的交流。我認為最本質的區別在於,中國教學課堂裡,主角是老師,而西方教學課堂中,老師和學生同樣重要,甚至學生會在課堂裡起到更加主導的作用。
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中國老師在control課堂,而西方課堂則是由老師和學生share的呢?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我覺得可能有一下原因:
①學生:華人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如“尊師守紀”、“尊重師長”等,這些從小就被灌輸進大腦的東西讓學生認為老師是一種權威,既然是權威自然是不太容易挑戰的。當然這樣的觀念在90後乃至00後的腦海中已經被逐漸淡化,勇於質疑的學生隨著時代發展變得越來越多(不知道時是好是壞?);
②教師:“急功近利”的教師群體(絕不泛指全部),許多教師將“教師”這一職業簡單地當做謀生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完成上面下達的指令成為了主要目的,那麼自然對於學生是否接受、接收、認同其內容就顯得並不重要了。
3、高效性
這一點可能顯得非常片面,我再次強調我只討論中學理科範圍裡的兩者差異。在我看來中國教育的高效性要高於西方,首先從教材的高度統一上來看。中國高中生絕大多數都是使用的全國統一的教材,而這份教材歷經了多次專家修改在我看來已經顯得非常嚴謹、科學了。而西方教育,拿美國為例,不論是IB、SAT還是AP都絕不止一本教材,特別是IB,Princeton、Cambridge、Pearson等等都有出版其教材。而這些教材有的是由一個人獨自編寫的(這樣的教材能好到哪去?),有的是統一編寫的,但是這些都不如中國的教材集思廣益、引經據典,畢竟全中國就這麼一種教材。西方的教材的多樣性導致其良莠不齊,最終導致整體教育的高效性降低。
4、順序問題
這一點我感觸極深。什麼是順序問題?這裡的順序問題針對的是在整個中學的教學過程中每一項具體內容教授的先後問題。
舉一個我自己的栗子,初中時我化學不好,但由於我勤奮好學的本性,我要求自己就算理解不了也要死記硬背地背下來。這樣下來記住了不少的莫名其妙的口訣,“升失氧降得換”、“金非離非非共”等等。這些口訣我當時可以說是是一點也沒有理解到的(我有多笨),但是反觀初中班上的其他優等生,叫他們解釋,他們一定是這樣頭頭是道地告訴我“化學價上升,失去離子,是氧化反應;化學價下降,得到離子,是還原反應”云云。可是究竟什麼是化學價呢?什麼是離子?離子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有氧化還原反應?這樣的問題,可能就沒有哪個初中生可以答出來了。
上了高中,學習西方教材的時候發現書上把我初中學的內容統統都放在了後面,而在書的前一部分則是仔仔細細地講解了什麼事原子分子電子,化學價怎麼來的,粒子構造,金屬非金屬為什麼有這樣的性質,化學鍵的分類,反應發生的具體步驟等等。所有的這些內容在我看來都是我初中所學知識的基礎,是本質。而相反,初中所學的則大多數是現象性的知識或者僅僅是結論,老師教會了你結論,最多一點結論下面的皮毛,而再往下則僅限於那些天資極好的同學自己去問去查了。
科學研究可以從現象到本質,因為科學是探索的過程;而學習則不同,學習應該是有本質到現象。這樣的教學順序我認為能夠更好理解,學生也能掌握的更加紮實。一句話,在這方面,就我瞭解的西方教育課程的內容安排更加科學。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顯而易見的問題,那麼為什麼國內的教育專家不就此改變一下呢?一方面是因為我太過於想當然了,實際情況要複雜許多,另一方面則可能因為這樣“不科學”的順序可以更好的篩選人才,要知道中國地大物博外加人多,而全國優質的教學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能更好的篩選人才比學生如何能夠很好地接收知識更為重要。
5、技巧性
中國理科基礎教育是全球出了名的難,我認為具體難在技巧性和多變性上。理科中有這樣的一類綜合性題目,這樣的一道題目往往可以將你初中或者高中所學的所有重要知識點糅在一起,再加上各種七十二變變換的難度蹭蹭蹭地往上竄。亦或者編來各種有著美麗的巧合、充滿想象力的問題僅僅為了將兩個知識點結合在一起,而這樣的題目在西方教育中不太常見。原因可能同上。
回覆列表
謝邀,這個說起來很多了。先拿教育簡單的說下,上幼稚園或者小學時候,西方人主要在教孩子記住家裡聯絡方式,獨立性,簡單的生活常識,例如報警電話,急救電話等,水,電安全等等。我們這裡主要教的是aoe,123,床前明月光等。雖然經過幾年改革,有所提升,但總體還是應試為主。 生活習慣,思維方式,是經過長期的一個過程形成的,從而導致後期的教育,理念等方面形成差異。大的生活環境造就不同的理念。就和動物種類不同一樣,就比如山羊和野山羊,都屬於羊這個種類,但是生活環境和平常的一些生活習慣是有區別的一個概念,人也是高階動物,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