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_莫忘莫失
-
2 # 北洋水兵
清初的清軍,從組成上看有八旗以及三順王、續順公的部隊,同時,也有蒙古、北韓的僕從軍輔助作戰。需要注意的是三順王和續順公本人及家屬在旗,其所轄部隊並不在旗。當然,當時八旗部隊以及三順王、續順公部隊屬於朝廷直接統轄的正規軍,後來入關後改編明朝降兵的綠營同樣屬於正規軍。
同入關後八旗去軍事化對比,當時的八旗是明顯的耕戰一體全民皆兵,所有的壯丁在平時都要屯墾打獵,戰時則抽丁輪流披甲,必要時刻可以抽調三分之二以上的壯丁披甲。
其次,當時八旗由於人口少,壯丁不超過10萬,作戰時往往是集中兵力快速攻擊,以消滅敵軍有生力量,儘量避免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其原因除了人少之外,另一點就是財力限制。畢竟明朝留下的是一個破破爛爛的底子,用錢的地方不僅僅是戰爭。
再一點,清軍餉銀和待遇普遍不低,尤其是炮手,一等炮手一個月的軍餉可以達到80兩白銀,而明軍最精銳的鋒兵月餉不過三兩銀子。明朝上下普遍存在喝兵血的行為,士兵的餉銀層層剋扣,到了士兵手裡已不剩多少,武器裝備也很破爛,尤其是火器,由於質量不過關無法填裝足量的火藥,射程和殺傷力大打折扣,其用途不過是聽個響而已。而當時清朝總體來說,雖然已經向君主集權轉化,但是依然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上述問題,再加上立下戰功朝廷也不吝惜賞賜,所以,明末清初有個很奇怪的現象,戰鬥力再低下的明軍,改換門庭以後戰鬥力暴漲,其原因無外乎軍餉,軍功這兩點。這也映證了一個道理——世界上不存在無條件的效忠。
清初戰爭中,八旗往往發揮主要作用,就上文所說清軍往往集中兵力快去攻擊,其主力就是八旗,以綠營為輔助。而綠營也往往借用八旗名號與聲威,來取得戰鬥的勝利。比如,綠營將領經常在戰前揚言“八旗大軍已到”,而這種話不論真假,往往嚇得對手破膽,往往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清初金生恆、黃得功取江西,就放話“八旗二十萬大軍即將趕到”,而李成棟以幾千綠營取廣東,也是同樣藉助了八旗的聲威。直到康熙年間,吳三桂也是經常躲著八旗走,聽說某地有八旗駐紮,尤其是滿洲八旗駐紮,基本上都是繞道。可見清初八旗戰鬥力是如何強大。
當然,入關後八旗去軍事化,八旗兵也向職業兵發展,原有的以旗為軍事單元的編制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諸如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火器營、健銳營等一個個軍事單元,旗丁也不在耕戰一體,而是補缺披甲。
可見,八旗到最後也走了明軍的老路。
-
3 # 使用者6457811510
清八旗的優勢是長途奔襲,可以迅速集結重兵野戰圍殲立足未穩的對手!明軍的優勢是重炮堅城,野戰因為缺乏重灌騎兵兵團的保護,明顯處於劣勢!因此清軍的戰略優勢明顯,明軍處於戰略防禦的劣勢之中也不足為奇了!在平定中原和江南的戰役中,往往都是漢軍突前,八旗壓陣突襲增援!因此只要漢軍綠營拖住對手,八旗軍可以迅速趕來圍殲!因此南明軍和農民軍一直不敢和清軍主力決戰!一路望風而逃!失敗是必然的!
回覆列表
那個時期的清軍經過很多年和腐朽明朝的l戰爭,戰術技能和裝備都很好。有的白甲兵甚至身批幾層甲。加上面對吃空響和裝備簡陋的明朝軍隊,面對土地兼併 黨爭嚴重的大明。他們變得血腥殘暴而又貪婪。佔據東北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野心。慢慢的他們佔據東北大部。和蒙古聯姻 奴役北韓 洗劫明朝北方地區。每次都飽掠而回。讓中國北方的漢人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加上明末晉商通敵賣國,走私物資 。小冰河時代,天災不斷,北方地區人民生活忍受不了極餓和橫徵暴斂 紛紛揭竿而起。最後明朝在流寇內憂 ,建奴外患之下轟然崩塌。清軍入關打敗泥腿子李自成,從此中國迎來了封建社會的頂峰也是無比黑暗時代的開始。中國的科技斷層,徹底喪失了工業革命的契機。所以清兵入關就是一個落後文明奴役先進文明的偶然事件。造成的原因是複雜且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