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直爽火車AO
-
2 # 唐山客
養老院是小社會,裡面也有惡霸,富商,知識分子,平民,和傻子。相比之下,惡霸和富商過的好點,傻子無所謂,在哪兒都是傻,最要命的是文化人和平民,他們什麼都懂,!
-
3 # 海底撈月200207
養老院也是追求盈利的地方,即使有政府補貼,還是會在固有的模式下經營,不可能個性化服務,老人不是孩子,生活習慣各有不同,不適應,不自在,不習慣,不舒服等等問題,老人不再適合去適應新環境了,所以自然各方面都會不好。
-
4 # 手機用飄落的雪花
在家生活習慣了老人們,有的老人一輩子從來沒離開過熟悉的生活環境,享受子女兒孫縈繞,還有熟悉的鄰里經常嘮嗑,和那些山山水水熟悉的環境,突然離開來到人生地不熟的養老院,而且進入眼簾的,都是生活不能自理形形色色的老人,飲食環境的變化,人員的陌生,心裡落差很大,心裡頓時產生淒涼和失落的感覺,這就等死的場所,活著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是被子女們拋棄,他們不想照顧自己的晚年,所以他們想逃離養老院,可又身不由己,他們自己已經無法選擇自己的未來,只能由子女們安排聽天由命,如果養老院的服務質量差,老人淒涼感覺油然而生。所以在養老院的老人們死的更快些。
如果自身經濟條件好的,可以選擇環境好,生活質量高的養老院,老人們可以悠閒的,享受高品質生活,他們的未來還能多活幾年。
老年人當失去行為能力,依靠社會和子女們照顧,那最好是早點見上帝,不管在哪裡生活,都不會得到像小孩一樣最暖心的照顧,都是沒有尊嚴的生活。
-
5 # 笑臉開心4YAv
原因是:
①突然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心裡涼了一半;
②碰到的都是陌生的臉蛋,心裡又涼了一半;
④要繳很多錢,心裡又涼了一半;
⑤4個一半,人就涼了!
-
6 # 一言見本
環境影響,看慣了自己的家,習慣了身邊有親人嘮叨,家庭的佈局氛圍由自己打造而成(不講多美哪怕亂七八糟),而養老院是為大眾服務的,是本著安全,可靠,方便的理念打造的,不可能為某個人去設計,這有個習慣適應的過程!作為老年人絕不能再有“金窟銀窟不如自家草窟”的那種想法!
-
7 # jim173
養老院是名稱好聴一些,實際上是等死院(方艙E院)如果身體健康能生活自理活動靈活為什麼進養老院?就算進了也S不到他她;大部分進養老院的都是話動不方便,家人無法照顧,年紀也大了,S亡率本就高,健康人在其他人都等死的近乎密封的院區耳聞目睹,憋也憋S。
-
8 # 千里馬琴琴
天天看到聽到這個走了,哪個又走了,嚇都要嚇死。還要就是感覺悲傷無助,一生辛辛苦苦養的兒女,在自己最需要親人在身邊時,卻送進養老院等死,兒女沒有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父母的感受,所以心灰意冷的孤獨寂寞無助而死。如果是自己要死了,父母也這樣把你送進無親人的地方等死。你就明白為什麼送進養老院死得更快了。
-
9 # 天地在我心中愛
人老戀家,人老更怕孤獨,人老喜歡兒女繞身邊,就像孩子一樣需要呵護,可以吃的不好,住的不好,可以有爭吵,但就怕兒女不理他們。
我媽媽八十八歲過世,過世前幾年裡住二哥家,二哥出去打工的日子,每天到吃飯的時候就會說,小錄還不回來吃飯呢?(小錄是二哥的小名)。二哥只要在家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去看看老媽,和她說幾句話,才能安心回自己屋裡睡覺,半夜三更還要起來兩次看看老媽睡了沒有,有啥情況。老媽就是在二哥二嫂的護理下才安穩的生活到老去。如果沒有二哥二嫂給的家,媽媽不會好好的活那麼多年。
送到敬老院的老人不管條件多好,最重要的是他們覺得沒有家了,沒人管了,那種失落和心痛是無法彌補的。她們就在每天想家的痛苦中苦熬著,最後悲傷的離去!
人老了就怕兒女把他們送去敬老院,就像孩子和媽媽分離,給老人一個家吧,那才是最好的孝順!
-
10 # 小安YQS
在我們國家一直都有養兒防老家庭養老的傳統。
有一些人對養老院有一種排斥的心理,對養老院十分不信任,覺得無依無靠的老人在養老院會遭到不好的對待。
認為住養老院就是去等死這種想法也許會給一些老人,產生負面的心理暗示,造成恐慌。
也有不少老人不習慣集體生活,特別是合住一間房子的老人之間,可能因為生活方式問題產生矛盾。
有很多子女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後,很少去探望父母,甚至在老人生病的時候都不來探望,老人缺乏親人的關懷和孝心等等原因。
老人去養老院死的快,這也不是絕對的。其實對養老院沒有必要那麼排斥牴觸,一些老人在養老院也能過得不錯。
現實是無法改變的,老人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住在哪裡都能自得其樂。
以後都是獨生子女的多也不想給子女增添負擔,也許養老院就是我們老了之後該去的地方,我們的最後一站。
回覆列表
孤獨,養老院常有人走,再加之養老院大多還做的較差,照顧老人根本不專心。希望國家把養老院當件事,好好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