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無論,生活,工作,智商,情商,意志力,交際,健康甚至連個打遊戲都是三流水平,完全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失去了所有力氣,你們有這種感受麼?
8
回覆列表
  • 1 # 苒苒葉原創文章

    主要還是因為懶,勤奮一點專注一件事,一定會有所成就。如果你選擇一件事你就要努力,不僅努力你還要堅持,如果覺得堅持不下去那就放棄,但是放棄了自然不會再有收穫,世界上大部分都還是普普通通的人,都是這樣的。

  • 2 # 大豆和他的朋友們

    1

    這個世界,除了極少數的,有誰不是三流水平呢?

    我當然也是三流中的一員。

    發現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是三流水平,通行的答案是:坐三望二,從三流開始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成功就是99%的汗水,再加上1%的天份”,云云。

    還可以是這樣一個版本的雞湯:是不是三流並不重要,重要是你是唯一的那一個你。

    成為你比逃離三流更重要。

    2

    可是我看過一部電影,講的卻是一定要達到第三名的故事:

    電影是二十年前的了,片名叫《小鞋子》,很小眾,伊朗電影,但是豆瓣評分9.2。

    先劇透一下結尾:

    這是獲得冠軍的小主人公。得了第一名卻如此垂頭喪氣,充滿委屈。

    3

    從情節上講,《小鞋子》與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像姐妹片,同是描述貧窮的孩子的奔跑。

    對比起來,後者顯然過於煽情以致矯情,前者則以一種平靜的注視面對貧窮,效果卻更加激動人心。

    鏡頭總是在俯視,望著主人公腳上那雙破舊的鞋子,哥哥和妹妹只有這一雙鞋子,他們倆輪換穿著去上學。

    對於這兩個孩子,一雙鞋子就是他們的終極關懷。

    4

    哥哥於是參加了長跑,目標是季軍,因為季軍的獎品是一雙鞋子。

    把人生看成簡單的比賽,只需奔跑就行了。

    勵志片大都沿承這種理念,《一個都不能少》在奔跑,《少林足球》也是把目標設定為冠軍的一種奔跑。

    然而《小鞋子》的目標是季軍,所以它講述的不僅是潛力的挖掘,奮鬥與堅持,還有哲學。

    存在主義之父克爾愷郭爾講過他小時候的故事:

    父親要求他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回家。父親說,對於天才而言,取得最佳成績是輕而易舉的小事,而要穩坐第三名的寶座,他必須學會心理學--他必須先得揣測出班上的第二名和第四名同學來。然後再恰如其分地把自己的成績擺到他們兩者之間。

    5

    在哥哥參加比賽之前,我一直把這部電影看成一個陳述追求的作品(甚至會像戛納的評委們懷疑《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宣傳片一樣,懷疑它是否跟伊朗的“希望工程”有關),直到小主人公決定參加比賽,目標設定為季軍。

    這場奔跑於是變得格外激動人心。

    冠軍,通常應該是最振奮的結局,在《小鞋子》卻變得曖昧難明。

    電影結束在水池邊,小主人公脫下鞋子,那雙跑爛了的鞋子令人聯想到梵高的一幅以舊鞋子為主角的繪畫。

    然後,畫面轉到水下,有Sunny的水,一雙還很年輕就已經歷了磨損與苦難的腳伸進水裡,一群金魚游過來,圍著它們......

    這個充滿宗教感的結尾改變了整個電影,它不只是講述貧窮,它更講述了人生的苦難;它也不只是講述了苦難,它還講述了安慰。

    6

    最後想跟題主說,我們被這個世界注射過太多雞血,其中最可疑最傷害的就是“成功學”,它告訴你三流是沒有價值的,一流才配生存。

    它的意思是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不配被愛,被珍視。

    它的目的就是想擊垮你,而從你的失敗中獲利。

    所以,推薦《小鞋子》給你。

    另外,這幾部反成功學電影:《Sunny小美女》、《飛鷹艾迪》、《百元之戀》,都非常值得一看,推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開個華為零售店,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