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醫養生鄭芝環

    很多患者在用中藥治療的時候,都會問用藥的時候有什麼禁忌?如何養生?

    這個問題比較泛,給出個很明確具體的答案。如果病人是陽虛體寒的,用藥的過程自然是要忌生冷寒涼的食品,有一些人是陰虛火旺型別的,那用藥的過程要忌用辛辣燥熱食品,諸如此類。

    但在治病養病的過程中,有一些習慣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做到這些,配合用藥,對於疾病的恢復,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點是要堅持不熬夜,子時之前睡覺。就是儘量在晚上11點鐘之前睡覺,人體在夜晚的時候陽氣潛藏入於陰,陰陽都屬於一個潛藏的狀態,如果把人比喻成一臺手機,那夜晚睡覺的過程,就是相當於手機關機充電,目的是第二天醒來的時候,手機電量百分之百。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去看,凡是經常熬夜加班至深夜的人,或者日夜顛倒工作的,沒有一個是健康的。子時之前睡覺,對於人體來說,有養陰養陽的效果,這種功效有時候勝過藥物本身,所以不管陰虛陽虛或陰陽兩虛,堅持不熬夜對養生治病防病都非常關鍵。

    第二點是節制性生活。不管身體患有什麼疾病,如果還過度的性生活,必將耗損元氣腎精腎陰腎陽,而這些先天腎臟中的精微物質,是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原始物質,一旦耗損,五臟空虛,臟腑的功能必將紊亂,奈何如何精準用藥,也是於事無補。

    第三點要調暢情緒。很多病人在用藥的過程中,或者對醫生不信任,或者顧慮藥物的毒副作用,或者擔心疾病複雜難治癒,或者情緒受困於生活工作瑣事,於是惶惶焦慮終日,而這樣的狀態,必將導致肝氣鬱結 ,氣血逆亂,進而影響脾胃中樞的運轉,使脾胃氣血不能條達,心中懊惱,水谷不化,後天脾胃的精微物質不能輸布;在這種氣機逆亂的身體狀態下,藥物能夠發揮的功效自然是微乎其微。

    於是,疾病的康復轉歸,除了跟醫生的用藥精準度有關係之外,還跟病人的情緒養生等方面有諸多聯絡,需要醫患雙方共同努力協調,才能有好的結果。

  • 2 # 醫學慕課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先給大家簡略的介紹一下中醫的特點,中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醫學,它是我們古代先賢及其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與疾病做鬥爭,積累的豐富經驗的總結,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從人的整體觀念出發,注重調理人各個臟器的功能,對具體的人具體分析,辨證施治,由病因到病理,由病理到治法,由治法到方藥,環環相扣,思維縝密!瞭解了中醫的特點,回答這個問題就不難了。

    第一,它在調理人體時講究因地制宜。對於同樣的疾病,在南方人和北方人調理方面是不一樣的,比如同樣感受風寒之邪而感冒,由於北方寒冷乾燥,人的面板腠理多緊密(即毛孔多小),在發散風寒時用藥量宜大,才能把汗發出來,才能達到祛除風寒之邪的作用;而南方人溼熱,人的面板腠理多疏鬆(即毛孔較大),再發散風寒時用藥量宜小,否則容易過汗,損傷津液!

    第二,它在調理人體時講究因時制宜。比如同樣的病,冬天多寒冷,調理人體時用藥多辛溫,而夏天多溼熱,調理人體時用藥多辛涼!

    第三,它在調理人體時講究因人制宜。比如同樣的病,對於老人小孩,體質虛弱,用藥量宜輕,對年輕體壯之人則用藥量宜大!

    第四,它在調理人體時多從人的整體出發。比如:患者訴最近老不想吃飯,西醫只會想到是人的消化不好,只給予助消化的藥物。而中醫則從人的整體出發,不僅看到人的消化不好,脾胃功能差,也會想到患者最近有沒有生氣,睡眠情況咋樣,會不會是肝氣犯脾,肝木克脾土所致!因此在治療時不僅補脾胃助消化還會重點疏肝理脾,安神!

    第五,它在調理人體時多從人體臟器的功能出發。比如,腹痛,西醫可能會想到闌尾炎,胰腺炎,腸梗阻,腸炎等,就會要求做腸鏡來檢查腸到的情況,看有沒有器質型的變化,再對症支援處理;而中醫則不同它更關注胃腸的功能,認為通則不痛,不通則痛!治療則以通胃腸,恢復其功能為主!

    第六,它在調理人體時多以個體化治療為主,講究四診合參,辨證論治。比如:頭痛,如果患者表現為癲頂頭痛,口苦,目眩,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則辨證為肝陽上亢,治療以天麻鉤藤飲為主方加減!如果患者表現為後腦勺痛,脖子僵硬,惡寒無汗,舌淡苔白,脈浮。則辨證為太陽風寒表證,治療以發散太陽風寒為主,以麻黃葛根東加減變化!

    第七,它在調理人體時以人的體質為參考。比如痰溼體質的人,調理時多以化痰祛溼為主,陽虛體質的人調理時多以溫腎壯陽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時候沒有電哪裡來的“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