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關於成交量的四大美麗陷阱,你知道多少?
3
回覆列表
  • 1 # 喝醉的梅超風

    許多技術分析書籍中都赫然寫著“股市上什麼都可以騙人,惟有成交量不可以騙人”。“股票的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買的人多,賣的人少,價格就會上漲”等警句。一般入市者多早已耳熟能詳了。但仔細想一下,這些所謂正確的東西一定正確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迷信成交量變化程度的投資者最終還是以虧錢收場呢?

    成交量虛偽的一個重要方面

    大資金操盤時刻計劃著能誘出的籌碼和誘進的資金的最小值最為下一步的操作的依據,成交量是交易雙方對市場的反向認同程度的反映。反向認同度越大,成交量越大,反向認同度越小,則成交量越小,成交量對市場的預示功能是極其有限的,尤其在最近這種很低成交的調整中,很多人還用成交的萎縮來當成什麼底,這個時候成交量的委瑣,恰恰說明根本少有資金參與,有成交出現的也是多殺多或者繼續放量出逃的莊股。

    成交量的虛偽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倒,自買自賣,以使對成交量迷信的投資者上當。要知道股市是一個買入別人不想要的東西而賣出別人想要東西的場所,而且大部分人都是錯誤的。莊可以扮演散戶,但散戶絕不可能扮演莊,莊家行為有時和散戶行為是相似的,他更會利用成交量的情形來誘騙一般投資者。如果投資者一定要用價量關係來判斷的話,也一定要分清行情發展的階段特徵,同樣的價升量增,出現在大盤的頂部和底部意義完全的不一樣。

    四大美麗陷阱

    陷阱一:久盤後突然放量突破

    久盤有時是指股價在炒高了相當大的幅度後的高位盤整,有的是炒高後再送配股票除權後的盤整,還有的是中報或年報公告前不久的盤整。

    所謂盤整是指在一個時期內(如兩個月、三個月,甚至半年等)股票在一個相對窄小的價格區間進行波動,上行無力,下跌無量,交投極不活躍,不被市場人士關注。這種股票有時候會在某一天的開盤後發現掛有大量的買單或賣單,擺出一幅向上拉昇的架式。

    開盤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內,大量的買單層層疊疊地封掛在買一、買二、買三的價位上,同樣,賣單也大批大批地掛在賣一至賣三各價位上。成交量急劇上升,推動股價上漲。散戶會立即發現它的成交量異常變化,不少人甚至會試探性地買入。但是由於買單已經塞得滿滿的,要想確保成交,只能直接按市場賣出價買進。正是因為這種市場買入的人增多,儘管拋單沉重,股價還是會不斷上升,更進一步增強了買入的信心,併產生該股將突破盤局帶量上升,展開新一輪升勢的聯想。

    一小時左右,股價可能勁升至8%左右,有的甚至以大量買單短時間封漲停。但不久後又被大量賣單開啟漲停,回撥到漲幅7-8%左右盤整。盤整時買二、買三的掛單很多,買一的掛單相對少一些。但賣一至賣三的三個價位的賣單並不多,然而成交量卻不少,顯然是有賣盤按市價在買一的價位丟擲。直到當天收盤時,大部分股票都在7-8%的漲幅一帶成交。

    第二天,該股可能略為低開,然後快速推高,上漲至5-7%一帶。也有的乾脆高開高走,大有形成突破缺口的架式。當許多人看到該股突破盤局而追漲時,該股在漲到5-7%左右會突然掉頭下跌,大量的拋單拋向那些早上掛單追漲而未能成交而又沒有撤單的中小散戶。雖然隨後還會反覆拉昇,但往上的主動買單減少,而往下的拋單卻不斷,股價逐漸走低,到收市前半小時甚至跌到前天的收盤價以下。

    隨後的日子,該股成交量萎縮,股價很快跌破前次的起漲點,並一路陰跌不止。如果散戶不及時止損,股價還會加速下跌,跌到難以相信的程度,使散戶深度套牢。

    仔細研究一下,為什麼該股會在突然放量往上突破時又調頭向下,甚至加速下跌呢?這就是主力利用成交量設定的陷阱。通常的情況是,主力在久盤以後知道強行上攻難以見效,如果長期盤整下去又找不到做多題材,甚至還有潛在的利空訊息已經被主力知道。為了趕快脫身,主力在久盤後,採取滾打自己籌碼的方式,造成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引起短線炒手關注,誘使人們盲目跟進。這時,主力只是在啟動時滾打了自己的股票,在推高的過程中,許多追漲的人接下了主力的大量賣單。那些在追漲時沒有買到股票,然後就將買單掛在那裡的人更加強了買盤的力量,併為主力出貨提供了機會。主力就是這樣利用量增價升這一普遍被人認可的原則,製造了假象,達到出貨的目的。

    陷阱二:中報或年報公告前個股成交量突然放大

    中報或年報公佈前,許多企業的業績已經做出來了。因此,公司董事會、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以及發表中報或年報的新聞媒體都會領先一步知道訊息。因此股價在中報或年報公佈前會因訊息的洩漏而出現異常波動。業績好的公司,其經營狀況早就在各券商和大機構的調研之中,其經營業績也早有可能被預測出來。因而主力早就入主其中,將股價做到了很高的位置盤整,等待利好公佈出貨。

    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資訊披露保密工作做得好,直到訊息公佈前幾天才在有關環節洩露出來。這時,主力要在低價位收集籌碼已經來不及了,可是優秀的業績又確實是做短線的機會。

    因此,一些資金會迅速進入這些股票,能買多少買多少,股價也不急不火地上升,成交量溫和放大。待訊息公佈時,散戶一致認同該股值得買入時,該股會在漲停板位置高開。然後,先期獲得訊息的人會將股票全部丟擲,做一個漂亮的短線投機。顯然該類股沒有長線炒家,都是一些短線炒手。

    類似這種股票,千萬不要在復牌後那天追高買入,應冷靜地觀察一下,看看有無主力出貨的現象。假如該股後來真的漲上去了,你未能在復牌那天買入,也不要後悔,因為你避免了一次風險。

    報表公佈前,還有一種情況是,某隻股票本來一直陰跌不止,形成下降通道。但中報公佈前的某一天,該股突然以壓低開盤,或在盤中狠狠地打壓,造成股價異常波動,以吸引市場人士關注。

    隨後,該股會有大量的買單或者賣單同時出現。成交量猛增,股價也在不斷推高。這時,廣大投資者認為該股中報或年報一定會公佈業績有重大改善,於是,想搏一下該股的報表,作一次短線炒作,在當天大膽跟進。豈料第二天,該股放量不漲,有的甚至縮量盤跌,隨後更是一路加速下降。待公佈業績時,該股業績大滑坡,股價無量下跌,有的甚至連連跌停,使投資者深度套牢。

    一些業績一直不錯的股,部分被套機構希望中期報表公佈前有些表現而做局。但實際上,市場上關於該股業績滑坡早有傳言,因而無新的主力介入。越是臨近中報公佈,被套主力也知道該股業績不好,解套無望,只好反手做空,以降低持籌的成本。於是,主力利用報表公佈前許多短線炒手搏訊息的愛好製造假象,以滾打的方式在開盤時造成成交量放大的陷阱。自己實際上在推升股價的過程中出得多進得少,且戰且走,減少籌碼。第二天仍有可能勉強推高,但因出得多進得少,成交量不能有效放大,甚至量縮,引起市場人士警惕。買盤減少,有的甚至平倉離場。這時候,主力又利用手中剩下的籌碼,反手做空。特別是在業績滑坡的訊息公佈後,投資者恐慌,出現多殺多的現象,主力乾脆以連連跌停的方式封殺股價,殺得一些投資者失去理智,在連連跌停後仍然在跌停板上掛出賣單。這時候,主力見做空成功,又會低價位加倍買入股票,攤平成本,以圖在下一輪行情中獲利。

    歸納一下,中報或年報公佈前股票走勢行情有以下三種:

    1、股價一直長時間在上升通道中執行,股價大幅漲升,有的甚至翻番,該股一般業績優秀,一定有長莊入住。待優良的業績公佈後,通常伴有高送配訊息。復牌後,會放出巨大的成交量,主力借利好出貨。

    2、股價在報表公佈前,一直作窄幅盤整,但是於某一天溫和放量,股價穩步推高。該股通常業績不錯,但無長線主力炒作。業績公佈後復牌,成交量放大為短線炒手出貨。

    3、報表公佈前,股價一直在下降通道中,業績報表在所有報表截止日前幾天還遲遲不露面,但股價卻於某一天突然放量。這通常是被套主力反多為空,製造成交量放大的陷阱。這種陷阱是最值得防範的。

    主力在滾打股價時要付出不少的成本。但是,主力滾打自己的股票,往往是在開盤不久和收盤之前進行。開盤不久,許多人不知道某隻股票會漲,很少掛出賣單,所以主力只要很少的資金就能將掛在賣盤上的股票吃進,並同時吃進自己掛出的股票。一旦市場上有人跟進,主力只要在買一至買三的價位上掛上大量的買單,造成有人想大量買入的印象,就會使一些追漲的人以市價的方式買入掛在賣盤上的股票。而主力自己真正買入的股票非常的少。主力不僅買入少,還會將自己的股票拋給那些掛單買入的人,誰要就給誰,一旦沒有人掛單,主力又掛買單推高,使股價再上一個臺階,又誘使別人跟進。雖然主力在推高的過程中,買入不少自己掛出的股票,但丟擲去的會更多。

    同樣,在離當天收盤前十分鐘左右,有的主力會突然以對倒的方式將股價拉昇,有的甚至拉到漲停的位置收盤,造成價升量增的假想。第二天的傳媒和股評人士也能會提醒投資者關注此股。第二天開盤,該股通常還會快速拉昇,然後,見有買單跟進,毫不猶豫地出貨。

    主力利用成交量製造陷阱必須選擇時機,通常這個時機是短線投資者期望的時期。久盤之後的突破,業績報表公佈前,都是極容易製造假象,使投資者產生幻覺的時期。

    陷阱三:高送配除權後的成交量放大

    主力炒作的一條鐵的規律是該股一定有大比例的送配訊息。在大比例送紅股、用公積金轉送和配股訊息公佈前,股價通常都炒得很高了。這時候,一般稍有買賣股票經驗的人都不會在高位買進。而股價大幅上升後,主力拉抬也沒有什麼意義。所以股價要在高位企穩一段時間,等待送紅股或公積金轉送的訊息。

    一旦訊息公佈,炒高了的股票大幅除權,使價位降到很低,30元的股票,10送10就只有15元了。這時候,主力利用廣大中小散戶追漲的心理,在除權日大幅拉抬股價,造成巨大的成交量。道理和手法和上述兩個陷阱設定時如出一轍。當散戶幻想填權行情到來時,主力卻乘機大肆出貨。

    通常這種行情只有兩三天,隨後進入盤整。

    許多股票大幅除權後,的確會有填權行情,但要具體對待。一般來說,除權前股價翻了一番、兩番甚至三番的股票很難立即填權。此外,除權後要考慮總市值,市值過大的除權後也難以填權。只有那些在除權前主力吸納很久,正準備大幅拉昇的股票在除權後才有可能填權。

    值得指出的是,主力利用除權後的成交量放大製造陷阱,有可能在除權當天進行,也可能要過幾天,要根據當時的大局而定。有的一次出貨不盡,就在除權後多次震盪,設定各種看似築底成功的假象,在放量上攻途中出貨。

    對於大幅除權後的股票,投資者要仔細研究其股本擴張速度是否能和業績增長保持同步。還要考察除權後流通股數量的大小及有無後續炒作題材。切不可見放量就跟,見價漲就追。

    陷阱四:逆大勢下跌而放量上攻

    有些股票可能長時期在一個平臺或一個箱形內盤整。但是,有一天在大勢放量下跌,個股紛紛翻綠,市場一片衰嘆之時,該股逆勢飄紅,放量上攻,造成了“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市場效果。這時候,許多人會認為,該股敢逆勢而為,一定是有潛在的利好待公佈,或者有大量新資金入駐其中,於是大膽跟進。誰料該股往往只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後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人套牢。

    顯然,該股的主力利用了人們反向操作的心理,在大勢下跌時逆勢而為,吸引市場廣泛的關注,然後在拉抬之中達到出貨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主力常常是孤注一擲,拼死一搏,設下陷阱,而許多短線炒手正好也想孤注一擲,捨命追高,正好符合了主力的心願。老實說這種陷阱很容易使那些頗有短線炒作實踐經驗的人上當受騙。

    主力在吸籌的時候,成交量不要多大,只要有耐心,在底部多盤整一段時間就行。主力要出貨的時候,由於手中籌碼太多,總得想方設法,設定成交量的陷阱。因此,我們在研究量價關係時,應全面考察一隻股票長時間(半年或一年以上)的執行軌跡,瞭解它所處的價位和它的業績之間的關係,摸清主力的活動跡象及其規律,以避免在主力放量出貨時盲目跟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或者減肥時期,肚子餓透過吃西紅柿增加飽腹感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