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希純音樂

    孫悟空的變化是在潛移默化的社會環境中改變的,在權力的脅迫下改變的。這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控訴和妥協,在寫《西遊記》之前,吳承恩曾兩次鄉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擊是沉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不僅付資無由,而且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為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痴?" 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於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裡領回六鬥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了。

    品嚐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於是,在這種情境之下,吳承恩開始了《西遊記》的創作。

    (悟空)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登岸偏訪多時,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蟲,不懼虎豹,登山頂上觀看。果是好山:)取自《西遊記》第一回在這裡有個樵夫,孫悟空認為他是神仙,很可能是因為這樵夫所說的話與他原來所熟悉的那些言論格調有很大不同。對於南部洲那些人,悟空認為他們成不了神仙,這說明他對人品高低有了自己的看法。後面的對話很有意思:(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漢慌忙丟了斧,轉身答禮道:“不當人!不當人!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猴王道:“據你說起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向後必有好處。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拜訪去也)取自《西遊記》第一回。

    如果不是猴王兩個字提醒,誰會認為這是原來的猴子說的話呢?分明是一個有涵養有抱負的大好青年。這個時候孫悟空已完成了猴到人的轉變,除了某些幼年養成的習慣外,他與人無異。由此可見,悟空在進入人的社會以後,是在進步和改變的,也是在這同時,他也是在天庭、佛界的武力及思想轟炸下開始收起了自己的稜角。所以在被唐僧收為徒弟後,雖然武功法力沒有減少,但脾氣卻收斂了許多,將保護唐僧當成了自己的使命。

    唐僧有以下特點:手無縛雞之力,而且總是主動獻身(在妖怪眼裡唐僧在很多情況下都是主動送上門的)的。會念緊箍咒。如果讓如來佛保護他估計也要頭疼吧。除了唐僧的原因外,還有一些限制悟空的東西:首先,孫悟空他們這一行人中起不了決定作用,幹什麼都要透過唐僧的批准;其次,當妖怪抓了唐僧後,孫悟空必須儘快把他救出來(慢了就被吃了);第三很多妖怪有靠山,他們有持無恐,我隨便和你較量你也不敢殺我;第四,豬八戒時不時跳出來唱反調,挑撥孫悟空和唐僧之間的關係。以上原因是使得孫悟空的西行之路變得更加坎坷了,有些東西又是他不能改變的,比如說:唐僧的思想、觀世音菩薩要他保護唐僧的決定、他頭上的緊箍咒以及那些他無法抗衡的力量,都使得孫悟空不得不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方施工機器有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