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陶德中士

    據稱美軍今年接收的最新型M1A2 SEPV3坦克已經是3人車組,如果屬實,那麼就證明該型坦克採用了自動裝彈機。

    美軍至所以不用自動裝彈機,而還是沿用人肉裝彈主要有兩點考慮:一個是戰術使用背景,一個是歷史遺留問題。

    第一是當時的戰術使用問題 冷戰時期美國及北約在歐洲的主要威脅就是蘇軍的裝甲叢集衝鋒,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與北約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阻止蘇軍的坦克群進攻,應對的戰術就是依託陣地防禦,這樣的作戰環境下坦克只留炮塔對著前方開炮就好,有了防禦的陣地,就可以相對從容的作戰,因此對坦克炮的射速沒那麼高的要求,所以設計初就沒用自動裝彈機。

    這說下德軍著名的豹II坦克,它有一個大的特點就是炮塔裡的備彈只有10發,這10發打完後,要想補給只能把坦克開到後方有掩護的安全地方,把位於車體其他位置的炮彈再搬動炮塔的備彈區,這種設計一旦發生在野戰中進行的坦克作戰中,那必須吃虧。也就是說只有在有防禦陣地的掩護下,豹II才能撤退到後方安全地方補彈。估計是考慮到一旦開戰,利用人工快速裝彈,在作戰最初達到最大的火力密度,藉此擊潰敵裝甲群。根據美軍的經驗,人工裝彈最快可達到每分13發,這要比自動裝彈機每分鐘8發要快很多。當然,不能持久,最多10發彈後,人工就會效率下降。

    我軍外銷型VT4坦克的自動裝彈機正在工作

    回到美軍。當然美軍也是進行過自動裝彈的設計,只是後來發現,還是不如人工靠譜。另外花費的成本也要高出很多。作為一款大規模作戰條件下使用的武器,沒必要搞得那麼麻煩。畢竟大規模改進不光花錢,還要解決一系列技術問題。而且早期蘇聯人的自動裝彈機也不可靠,T-64坦克就出現過把炮手胳膊給懟掉的事故,更別說時不時就“罷工”的小毛病了。

    第二個歷史遺留問題,美軍的坦克主炮的炮彈一直以來都是採用定裝彈藥,不像蘇聯是分裝彈藥。定裝彈好在彈藥手搬起來一次就裝好了,而分裝彈藥則需要裝填兩次,這種情況下機器肯定要比人工省力。另外美軍還考慮到4人乘組在維護坦克上也有優勢,我們都知道坦克兵有三大累,擦炮管、換電瓶、卸履帶。多一個人就能分擔不少壓力,同時裝彈手在戰時還能兼職機槍手和無線電聯絡員。因此種種原因讓美軍一直沒有為M1坦克加裝自動裝彈機。冷戰後,坦克向數字化發展,講究的是精確攻擊,對射速需求也不急迫。

    當然,目前世界上主戰坦克上自動裝彈機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了,美軍M1系列坦克配裝彈機應該也會不遠了,畢竟能節省一個人力,對節省軍費是有好處的~~~

    美國陸軍現役的M1A2 SEPV2主戰坦克。

  • 2 # 利刃號

    眾所周知,美國軍隊一直以來都以數字化,資訊化來標榜自己的武器,所以坦克也一樣。近些年來,美國開始著手坦克方面,也要往資訊化發展。所以,在本世紀初開始大力改進自己的主戰坦克,並立志將其改成最好的。

    美軍首先把目標放在了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上,透過修改,增加二代熱成像系統、車長獨立熱成像儀、真彩平面顯示儀、數字化地形圖和最新的數字化指揮、控制、通訊裝備一系列的工作之後,M1A2 SEP型主戰坦克就誕生了。

    SEP型坦克是在M1A2的基礎上,加裝大量的電腦裝置,以及數字化戰場系統等等,實現增強電子化的能力,目前是美軍二十一世紀軍力計劃陸軍數位戰場的核心,同時也是美軍現役最先進的數字化坦克以及世界綜合能力最強的坦克之一。

    由於是在M1A2的基礎上修改的,所以整體的設計跟M1A2大同小異,裝甲上採用了防彈能力非常出色的貧鈾裝甲和複合裝甲,貧鈾裝甲安裝在炮塔的周圍,能夠有效的抵禦穿甲彈的破壞,車身兩側可以安裝模組化陶瓷外掛裝甲,能夠很好的降低穿甲彈的打擊。

    它的車內成員為4個人,分別是車長,炮手,裝填手和駕駛員,駕駛員在最前方,幾乎是躺著駕駛的,而車長和炮手位於炮塔的右側,也配備了最先進的作戰系統,例如車長有先進的戰場管理系統,這個系統能夠自動的分析敵我情況,並且跟中心指揮系統連線,能夠及時的反饋部隊位置、後勤補給、目標的資料等情況,實現戰場情況可以實時把控。

    裝填手的位置在左側,目前很多先進的坦克都有采用自動裝填機的趨勢,這款坦克居然沒有采用類似的配置,還是採用了人工裝填,第一可能是覺得自動裝填機可能沒有裝填手靠譜,萬一出現點故障,還難以排查。第二可能是這款坦克的儀器比較多,萬一出現故障,一個車長一個炮手一個駕駛員可能修不過來,再加一個身強力壯的裝填手能夠幫不少忙。

    武器上,車長操作控頂部的12.7毫米機槍,炮長操控頂部7.62毫米機槍,車長位置還有一個自動武器戰,能夠及時的應對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主炮為M-256型120毫米44倍徑滑膛炮,這款主炮在發射500發炮彈後就需更換炮管,能夠發射尾翼穩定貧鈾合金脫殼穿甲彈,據說在2000米的距離上首發命中率高達90%,同時能夠發射的炮彈種類也很多,所以在戰場上,能夠應對各種對手。

    雖然它的配置效能很出色,在實戰中表現也非常的不俗,不過在一些小的區域性戰爭中,也沒有做到那種站在一群敵人中間,無數RPG呼嘯而來卻對你無可奈何的地步,曾經也在一些戰場被炸,而電子裝置這麼多,也很容易有大的故障,所以,優秀的坦克也有很多的缺陷,在未來誰是強者,還有待時間考證。

  • 3 # 憤怒的山藥

    因為當時就這麼設計的,後期再改自動難度比較大,而且面對蘇聯T-72/80等坦克有很大的技術優勢,再出新坦克就沒那麼迫切。更深層次的原因,蘇聯解體後最直接的威脅消除,美帝空中打擊優勢遠比裝甲優勢效果更好。

  • 4 # 狼盡天涯

    因為美軍用的是整裝彈藥,毛系的用的是分裝。整裝彈藥優點就是相對來說初速高,缺點就是彈藥略長,不好上自動裝彈機。不過採用這個方案還有個好處,彈藥可堆放在炮塔後部,並設計洩壓艙蓋,有效降低因彈藥殉爆引起的人員傷亡情況。毛系的自動裝彈機(其實叫自動提彈機更合適)雖然減輕了成員負擔,不過炮塔下面的彈藥吊籃一旦發生彈藥殉爆成員存活機率~呵呵

  • 5 # 麥田軍事觀察

    M1坦克沒有安裝自動裝填機,看似技術問題,其實為不同選擇的問題。

    上世紀60年代,蘇聯/俄羅斯在研製T64坦克時,第一次應用了自動裝彈機,從此成為俄式坦克的標準配置,主要優點,可以提高射速,又有利於減少坦克的體積。俄式坦克坦克外形低矮且炮塔內部空間狹小:如俄式的 T-72坦克明顯要比小於西方坦克,戰鬥全重只有40多噸,相比之下,西方坦克坦克往往在50噸以上,通常達到60噸的水平。如此一來,外形尺寸小,中彈機率低。發動機功率雖說與西方差了一大截,但是車重輕的後果就是在功率比方面,並不比西方差,機動性反而顯得更好。

    西方在同一時期,也在研究自動裝彈機,其實最早提出自動裝彈機構想與研究就是西方,論水平不對蘇聯差,但是與蘇聯的思想有所不同,西方認為太高,自動裝填機的故障率過高,一旦出問題,等於無法戰鬥了,即便能人工裝彈等,不能接受。這個問題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技術沒法解決。而且西方認為4人的坦克車組比3人車組更高效。

    更重要的一點,當時西方的120毫米坦克炮採用整裝彈,與蘇式的分裝彈不同,對採用自動填機會造成很大的技術問題,至少以當時的技術解決不了。所以西方坦克除法國的勒克萊爾與90式,因出現較晚,採用自動裝彈機外,其它坦克都沒有使用自動裝填。

    M1坦克出現的時間早,早期還是105毫米炮,從人工工程學角度說,100毫級炮彈使用人工裝填即可達到理想的效率,當然也就沒想自動裝彈,結果等到換成120毫米炮,這才發現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豪可以有多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