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鍛彰趣義
-
2 # 縈旭
這一輩子,兩部書一句話都看不懂:一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再是錢老的管維編。不過文學類書籍,本人還是推崇陶淵明的讀書方法:不求甚解。學以致用啊。80年代,人民日報記者採訪中宣部副部長周揚,問他和毛澤東魯迅的學術異同。他說:他們倆會用,我們不會用。
-
3 # 雁過無痕007
管錐能讀完的先膜拜!光看目錄,從易經,詩經,左傳,史記,離騷,莊周之學~,洋洋灑灑,這還是第一本。涉及面之廣,之深,只能仰望!這套書不是小說,也不是學術書!(因為他只是錢老個人看書心得和筆記,大都是學問探究式的)所以通篇拜讀下來是痛苦的,也是無益的,因為沒有一個主題,也不是系統論述,只是錢老個人閱讀中的閃亮點隨時加以研究,筆錄。在他自己是有大框架體系的,但於讀者,研究相關學問時,可以查查錢老的觀點或結論倒是非常有益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是字典是用來查閱的,不是用來看的,當工具書來隨時翻閱,跳著看,按需要章節篇章來看,
-
4 # 西行客5
建議你先去讀他的談藝錄,嘗試著他的思考方式——發散思維,由點擴散到面,比如講到圓,這家這麼個說法,嗯,好像有點意思,可是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就彆扭了,突然想到另一家是那麼用的,就這樣一路跳出去,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真完成不了。管是其晚年傾心之作,相比談更需要沉靜之心,而且前者才氣更佳,更活潑一點。如果談看不下的話,管就不要強求了。
不同的書有不同的准入門檻,並非認全了字,過了語言關,拿起哪本書都可以暢快無礙地讀下去。不清楚史實的文獻記載,讀趙翼的《廿二史札記》只能兩眼一抹黑,沒讀過《論語》的幾個校注本子,讀《論語別裁》之類恐怕也不會有多大樂趣,還可能有害,因為生髮出的幾句議論就是確鑿無疑的意見呢。
《管錐編》也是如此,這不是論文集,不需要符合嚴格的學術規範,更像是一個飽學之士自娛自樂的隨筆集,和詩話、詞話、書話是一個路數,懂的人,讀起來樂趣無窮,這裡有一個梗,那裡有一處妙解,不懂的人,拿起來也就是拿起來,四處去翻書找出處,恐怕也實在是過於辛苦。所以張公子說:“本身蘊藉深厚,但因為作者們並不負責普世指導,簡直還有點自娛自樂,所以,若本身積澱沒到那份上,讀的樂趣不會太大。”
舉個例子,錢鍾書先生自己玩味“獨不”、“同時”的用法,把《史記》、《漢書》、《三國志》,杜甫詩的例子捻出來,比較一番,對這些用法出處非常熟悉的人,看到了知道他為何發這一通感慨,知道趣味在哪裡,不知道的人,拿起來還以為他做的這一番比較就是學術界的定論呢,殊不知拿到古漢語教學的體系中,又是另一番解釋了。
一生浸淫此道的學術大家,寫一本書,旁徵博引,印證平生所學,不那麼容易看懂的。若是實在難讀,不妨放下,這世界上可讀的書這麼多,找自己喜歡的,讀完了,再找比自己閱讀能力稍高的,逐漸進步,不要怕哪本經典沒讀過,就落伍了。經典是該讀,但不是每本經典都要讀,非經典不讀,這恐怕也不是合適的讀書之道,沒有哪本書經典到讀完可以解決這一領域內的所有問題,有些人談明朝必舉《萬曆十五年》,談中國法制史必舉《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談存在主義哲學言必稱《存在與時間》,戲就有點過了。也別想著一上手就要和最高水平對話,不在一個語境裡,不在一個頻道上,何苦勉強自己,對於讀書,還是要務實,不要急躁,胡適說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至於怎麼才能讀的懂《管錐編》,那不妨先從讀原詩開始,幾十個重要詩人的幾十本詩集打底,再讀幾本詞話,可以讀懂不少吧,全讀懂似乎也不必,廣博到錢鍾書先生這種程度的畢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