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視職場

    題主這個問題,需要從不同層次角度來談,絕不能“一刀切”,這樣很容易讓我們迷失自己。

    如果題主處於省部級政府機關,副科級幹部也就是一個很普通的打雜幹活人員,根本就不算個啥,一句話就是一個下力的人,只要到點便可以輕輕鬆鬆的成為副科級幹部,而且處級以下幹部幾乎都不太考慮。

    所以在這個層次上,35歲才成為一名副科級幹部,那真還是比較罕見,除非是年齡較大才進入公務員,否則題主這個副科級幹部也晉升太晚了吧!那題主真還應該好好的自我反思一下,為什麼自已現在這個年齡才成為一名副科級幹部?

    如果題主是在地市級政府機關,35歲成為一名副科級幹部,那也略有些晚了。正常情況下在30歲成為到科級幹部,35歲應該準備晉升正科了,而你才成為一名副科級幹部。

    所以按照《新公務員法》幹部“年輕化”的標準來說,你的起步也未免晚了點,要想有更大的發展前途,還真沒啥希望。不過在單位還是可以算是一個小領導,手底下還有幾個兵,可以供你調遣使用。

    倘若題主是在區縣級政府機關,35歲成為一名副科級幹部,那題主應該是很有能力和人緣,才可能會取得如此的成績,在本級政府機關也算得上是一號人物了,至少應該是本單位的副局長之類的人物,說話做事都是比較有份量了。

    在這樣的政府機關裡,題主應該是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角色了。也可以說是題主有了驕傲的資本,在當地也是可以光耀門楣的事情。

    因此,35歲成為一名副科級幹部,如果處在不同層次的政府機關,內心的體會和感覺完全會不同,這裡很難給出一種明確的體驗。所以我的同學在省級政府機關任副處級領導幹部,平常他都沒覺得自已是個什麼領導。若他是在區縣級,那他可是響噹噹的一個角色,他所享受的體驗可能會完全不同。這也許就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真實感受吧!

    所以,題主在35歲成為一名副科級幹部,若在省部級部門不能妄自菲薄,若在區縣級政府部門也不能妄自尊大,飄飄若飛,還是踏踏實實的幹好自已的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 2 # 80後小公

    35歲是副科,在行政機關是一種什麼地位,要看是在什麼單位。

    如果是省級以上機關,35歲還是副科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半道上岸的,比如30出頭才考上公務員,上岸晚自然提拔晚,這種情況情有可原;二是自身出了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省級以上機關處級以下級別遵循的原則是到點就提,如果大學畢業或者在30歲之前進入單位,一般已經提拔到處級,至少也是正科級,這還是因為進單位晚點的原因。如果早早進了單位,在35歲還是副科,大概率是自己出了問題,否則不可能幹這麼多年還是副科。換言之,正常來說,在省級以上機關35歲還是副科是比較少見的。

    如果是地市級機關,35歲副科進步略顯緩慢,但總體還算正常。在市直機關,提拔科級不是難事,可要再往上走,沒有領導賞識,幾乎不太可能實現。因此,在市直機關三四十歲副科、正科的很普遍,少部分在科級崗位幹了十幾二十年,到50多歲還是在科級原地踏步的也不在少數。35歲的副科,在市直機關只能說發展一般般。

    如果是縣區級機關,35歲的副科如果是實職,在縣區大小是個領導,不僅不算慢,還屬於發展比較順的。走得好,到40歲提拔一個正科實職,比如擔任縣區部門正職或者鄉鎮書記、鄉鎮長,在縣區已經算得上一個人物,對於很多人而言足以光宗耀祖。

    不過不管是在哪個層級的單位,一個副科最大的價值是級別待遇,其他多數情況與普通科員無異,都屬於基層工作人員,都是幹活的料。個人想進步,必須踏踏實實做事做人,聽領導指揮,加班加點是常事,這樣才有可能更進一步。而如果個人沒什麼追求,35歲還只是個副科,大可繼續混日子,把重心轉到家庭和生活上來,也是很好的一種享受。

  • 3 # 公務員感悟和知識分享

    35歲作為一名副科級幹部,成功還是失敗,關鍵要看其所在的平臺高低:

    一、省直機關以上平臺

    在省直機關以上平臺,除非近30歲才考入,否則,不可能是副科級幹部,因為在省直機關以上副科級幹部基本到點就提,而且上述機關沒有科室,因此一般副科級幹部都是主任科員,沒有實職。

    二、地市級機關平臺

    在地市級層面,由於市直機關基本都是正處級,單位局長正處、副局長副處,內設機構科長是正科,那35歲才是副科級別的大有人在,很多還是非實職的主任科員。在市直機關,這個35歲的年齡,在市直機關任副科級幹部很正常,畢竟前面還有人,你需要排隊需要熬資歷。

    三、縣鄉級以下平臺

    在縣鄉級以下平臺,35歲就能成為副科級領導,已經算很不錯了,特別如果是實職,在縣直機關那就是副局長級別、在鄉鎮更是副鎮長級別了,已經算非常不錯了。

    因此,@35歲才任職副科級幹部感受和體驗是不同的,關鍵在於其所處的平臺咋樣?

  • 4 # 職抒胸意

    從“在政府機關35歲才是副科級幹部”這句話看出你對現在這個職務不太滿意,但其實這對大多數人來講,是很不錯的了。在省級以上機關,35歲才副科,確實有點慢了,但在省級以上機關的人卻很少,部分人都是集中在市、縣、鄉這三級,而在市、縣、鄉這三級機關35歲能到副科已經很不錯了,在縣級機關,副科就是縣直機關的副局長之類的,可以分管某一方面的工作,而在鄉鎮,副科就是副鄉長副鎮長之類的,雖然很辛苦,但也是管理不少人員、事務,是出類拔萃的幹部了。

    以上說的是大體的情況,下面說一說體驗,以市級機關副科為例子。市級機關副科算中層幹部,主要有以下體驗:

    第一,權責都不大。市級機關的副科,基本上沒有什麼權力,在上有科長、分管領導,下面可能還有一兩個科員,但支配權在科長,副職也說了不算。上面說的是副科領導職務,如果你這個副科是職級,那就跟科員一樣,受科長安排,更談不上權力了。至於責任,也與權力一樣,基本沒有,因為你做什麼事都是執行者,只要你多請示彙報,把握原則,就沒你什麼事。

    第二,提拔較困難。35歲的副科在網上提拔也挺困難的,主要有兩條路:一個是接替科長,一個是走職級。接替科長的話科長要提拔走才行,一般部門的科長是很難獲提拔的。由正科到副處是一道坎,政府機關除非是政府辦、發改委等強勢部門重要科室,科長提副處的較多,其他的特別困難。所以接替科長很難。晉升職級相對容易一些,但有職數限制,晉升一次就很不錯了。副科晉升一次也只是到三級主任科員,還是副科層級。

    第三,沒有想法,相對輕鬆。35歲了,只是副科,自己也很不熱衷晉升職務,那麼就會過得很輕鬆。在市級機關,大部分人還是隻能到科級就退休的,你已經副科了,退休前達到正科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年限長一點罷了。那麼你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不會太計較個人的得失,心情就會很不錯,在這個位置上也會幹得很輕鬆。

    綜合來看,35歲到副科已經很不錯了,但後勁不是很足,只要不太看中,日子會過得很輕鬆。

  • 5 # 膽哥解封智慧

    我35歲時就是機關裡的副科級幹部,當時的體驗有三點:

    第一,沒權更沒力

    副科級幹部屬於業務幹部,也就是具體幹事的幹部,除非副科級主持工作,否則毫無權力可言。

    35歲的副科級很尷尬,由於年齡,不敢使喚比自己年齡大的哥哥姐姐,又由於沒有權,沒人怕,因此使喚不動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

    第二,活多特別累

    副科級幹部的苦,經歷過的人都清楚,由於使喚不動別人,因此工作都是副科級幹部自己來做,難免特別累。

    最主要的是,你是副科級,你是業務大拿,理所應當工作都是你的,連個講理的地方都沒有。

    第三,出事全是責

    因為乾的多,因為是業務領導,再加上是副科級幹部,所以只要工作中出現問題,責任立刻都是你來承擔,科長不會幫你分擔,下面的人更躲得遠遠的。

    因此,35歲的副科級幹部,屬於捱罵最多處分最多的幹部。

    最後

    35歲的副科級幹部之所以如此尷尬,其本質還是因為35歲了,只是個機關副科級幹部,給人一種後勁不足前進無力的感覺,所以別人可以放心大膽的欺負你。

  • 6 # 近墨者儒

    35歲已幹到了副科級,很厲害啊。年紀輕輕,在縣裡面已經是某一局的副局長、某一鎮的副鎮長,相當了不起。在老百姓眼裡已經是很大的“官”了。

    如果頭腦靈活,運氣不太差,40來歲就能弄個局長鎮長噹噹,那在縣裡可是人中龍鳳啊。退休時搞個副縣級,真香!

  • 7 # 魯本科斯塔

    38副科,佛羅倫薩系也,現在感覺就是要職級不要職務,還有——別擋年輕人的路!有需要我就讓

  • 8 # 上善若水132994543

    我就是35提拔副科,剛提拔一週。一批100多人,90後佔了4成。其實和年齡無關,不要覺得自己老,也不要覺得他們就年輕。以後誰提拔的快都是未知。

  • 9 # 獄壑南佃

    政府機關的35歲副科實職,看這個意思,肯定不是省級機關,省級機關沒有副科實職,最低有處級幹部實職。所以樓主應該是市級下屬局或者部門或者縣級機關。如果市級,副科也是一個科室的副職,有一定許可權,畢竟副職,許可權不大,最多分管副業某一個工作,35歲不算突出。如果是縣級機關,可以是某局的副職,單位的委員,具有一定的話語權,而且縣級要突出比較難,35歲副科實職在縣一級算比較好的了。

    當然,人各有志,什麼年齡什麼級別不是我們說了算,今天你是副科或者處級領導,明天可能就被擼下來了,啥都說不準。想好自己要什麼,想好什麼最重要。

  • 10 # 阿西白

    樓主這個問題問得好!!其實三十五歲副科實職已經很優秀了。當然主要還是得看你所在的層次。如果是省直機關,說實話有點差,但你應該不是這種;市直機關的話,屬於中堅力量,以後有希望副處;縣區的話很優秀。除了選調生之外,能這個年紀做到縣區副科實職,證明不光領導欣賞你,而且你人際關係也不錯,前途遠大,加油!

  • 11 # 木子職說

    35歲的才是副科級領導,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對於35歲的公務員來說,提拔為副科級領導其實有點晚,在年齡上並不佔優勢,要想往上進一步提拔重用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如果是在區縣或者鄉鎮工作,副科級領導就是單位副職領導,分管具體業務工作,有明確的工作分工和工作任務,手底下還有幾個兵。當然,做單位副職領導也挺累的,除了要分管具體工作外,還要學會處理下屬之間的工作關係,做具體工作,如果下屬在工作上給力,聽自己打招呼,幹活勤快利索,這樣的副職領導當著還相對輕鬆些,如果下屬不聽自己打招呼,推諉扯皮,這樣的副職領導當著就太累了,工作可能都沒辦法有效推動,到頭來還要自己承擔一堆的責任,甚至還要受到主要領導的責備。

    對於市級及以上部門來說,35歲的副科其實就是單位的中層幹部,甚至在省級及以上部門,副科連中層都算不了,那這個時候的副科其實就是一種政治待遇,這個時候的體驗是什麼呢?比如在市級機關,副科其實就是單位幹活的扛把子,是單位做具體工作的頂樑柱,也可以看作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作為一名幹活的具體人員,科室裡本來就沒有幾個人,這個時候科長以及領導安排做什麼,自己就具體做什麼,手裡無權也無錢。

    不管怎麼說,副科級領導好歹也是一種政治待遇,既然組織上給了自己這樣的待遇,那就要把工作做的更好,得到組織更大的信任。在以後有更大的晉升空間。

    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 12 # 職場娘子白許氏

    三十五歲副科實職是什麼體驗,主要看在哪一級政府機關。

    一、省級以上政府機關副處以下都是按照年頭自然晉升,應該不存在副科實職的概念。所以,你應該是屬於市級以下政府機關工作人員。

    二、市直機關:35歲的副科實職,好像很主流,應該說領導還是比較認可的狀態。如果是剛任副科實職,這種情況,如果在45歲之前任正科,退休前四級調研員或副處實職應該問題不大;如果已經是提拔了幾年,現在培養年輕幹部,在40歲之前提拔正科,如果有人脈,做好爭取外放縣級副處,那就勇往直前吧。

    三、如果是在縣區的話,這樣就很優秀了。說明不僅領導認可,恐怕你的人脈關係也不錯,稍加培養,大有前程。不過縣級畢竟級別低,有機會還是要爭取往上級機關靠攏。

  • 13 # 王俞重生

    35歲的副科級幹部挺難受的,這個年齡在地級市以上機關,應該在副處或者至少是正科的崗位工作,如果在縣區以下機關,也還算中等狀態,因為有的副科都幹到退休了。

    難受一:職務上升不快

    和那個別優秀的28歲左右就到正處的相比,心理也算平衡,因為咱沒那個背景;但是和其他條件相仿的,人家都上調下升的,年齡不大這個什麼長那個什麼書記的,心裡就有些失衡了,算是大齡青年了。

  • 14 # 職言職覺

    35歲才副科,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很多人35歲才考上公務員,很多鄉鎮公務員50多歲還是在科員級別上原地踏步,甚至以科員終此一生。我曾經在鄉鎮工作過11年,擔任過黨委委員,見過太多一輩子不提拔的基層公務員,有的還是名牌大學生,有的素質也不弱,但就是提拔不上去。下面我說說我在鄉鎮認識的1個一輩子都沒有提拔副科級的老哥情況。

    老李,2020年底退休。我和老李是同事,但老李比我大20歲,我到鄉鎮工作時,老李已經是鄉農業辦主任,我當黨政辦主任時,老李還是農業辦主任。老李是83年重點大學的畢業生,當過鄉農業辦主任15年,97年、98年、2003年,鄉黨委3次推薦其提拔未果。或許是對仕途已經看透,老李從此對提拔這事再也提不起興趣,多次向鄉黨委提出辭去農業辦主任職務轉任普通科員(鄉鎮農業辦主任雖然級別屬於正股級,但實質還是科員),書記鎮長均不同意。2006年,老李46歲時,生了一場病,住院了3個月。此時,鄉黨委才決定免去老李的主任職務,轉為普通科員。轉為普通科員後,老李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個人養病上、照料家庭,每天按時上下班,對提拔晉升、評先評等敏感事項,幾乎不參與、不發言,連其他幹部的民主測評都懶得參與。2011年,我從鄉黨委委員兼黨政辦主任職務調到市直辦公室,老李還是科員。2015年底,縣以下機關實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老李終於享受了副主任科員待遇,但級別還是科員。2019年底,公務員職級並行,老李套改為四級主任科員。2020年底,老李以四級主任科員的副科虛職退休。

    像老李這種情況,在鄉鎮很多。主要原因還是鄉鎮提拔副科級太難了。在鄉鎮提拔副科的難度,我的感慨是:工作一輩子,心酸一輩子,能提拔副科級是大家終生追求。 普通鄉鎮公務員編制45個左右,大約有14個副科級以上領導職務。其中正科級3個:書記、鎮長、人大主席;副科級領導職務有11個:副書記2個、黨委委員兼副鎮長1個、紀委書記1個、組織委員1個、宣傳委員1個、武裝部長1個、副鎮長2個、人大副主席1個、其他黨委委員1個。鄉鎮副科級領導職位11個,大概有8個正股級的所長、主任。8個正股級崗位競爭11個副科級崗位,130%的提拔。看起來,提拔副科似乎已是囊中之物,睡大覺,躺平也能提副科。其實不然。在鄉鎮工作過的同志都知道,鄉鎮的副職領導絕大多數都是縣直機關空降的。以我所在鄉鎮為例,11個副科級領導職務,有7個是縣直機關空降的,1個副書記是團縣委書記空降的,準備接任提拔鎮長;1個副書記是其他鎮調過來的,準備升任人大主席;組織委員是組織部科長空降的;宣傳委員是宣傳部科長空降的;紀委書記是縣紀委科員空降的,1個黨委委員兼副鎮長是縣府辦科長空降的,1個副鎮長是縣發改局科長空降的。真正屬於鄉鎮土生土長的鄉鎮副科級領導幹部也就3個,即1個武裝部長,1個副鎮長,1個人大副主席。

    因此,鄉鎮副科是就是鄉鎮公務員的天花板,也就是傳說的鄉鎮“婦科病”,普通人想要在35之前提拔副科級,可以說是天方夜譚,比登天還難。我在鄉鎮工作的11年期間,70%的鄉鎮公務員一輩子都提拔不了副科,絕大多數(包括正股級的所長、主任)都是在科員崗位上原地踏步、終此一生。在我離開鄉鎮到市直單位以前,我們鄉鎮10多年的科員一大把,20多年的科員也不少,還有部分50多歲的老科員,幹到退休都還是科員一枚,年齡上是年輕書記鎮長的長輩,職務上卻比人家矮兩級。

    縣區一級的情況與鄉鎮相差不多,甚至比鄉鎮還要差一些,畢竟改革後,鄉鎮的副科級職務比縣直多一些,加之鄉鎮公務員人員較少,競爭沒有縣直機關那麼激烈。

    如果是在市直機關,副科實職為副科長。市直機關的副科長大多都是28歲左右提拔,題主35歲才提拔副科長,那進步速度就稍顯慢了。35歲這個年齡,部分市直機關人員已經當上科長了,或者幹了好幾年了;部分已經成為老資格的科長了,並且晉升了四級調研員了,繼續兼任科長職務;提拔快一點的,說不定已經是副局長了。

    如果是在部委和省直機關,副科一般沒有實職,只有虛職,即四級主任科員、三級主任科員。部委和省直機關的一級主任科員以下職級沒有比例限制,只要個人沒有違規違紀情況,時間到點就可以晉升。本科畢業生考入部委和省直機關,試用期1年,1年後定級為一級科員,2年後晉升四級主任科員,也就是副科虛職。35歲這個年齡,絕大多部委和省直機關公務員已經晉升四級調研員了,部分已經上上副處長,綜合實力強的早已當上處長了。

    綜上,35歲這個年齡,在鄉鎮和縣區一級算是成功人士,在市級以上機關就顯得比較慢了。無論如何,35歲提拔副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啊,要知足。 對於職務提升,我們應該秉持“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的態度,組織任用提拔就好好幹,沒有提拔也不要灰心,同樣也要把本職工作幹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勝之坦然、敗之淡然,不困於心、不亂於情。

  • 15 # 鐵書生

    政府機關是分級的,副科級是分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的,現在是分職務職級的,一個問題兩個關鍵詞都不明不白的,提問者是外行吧?

    現行體制有中央、省、市、縣、鄉五個主要行政級別。還有副省級的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情況比較特殊,這裡不提也罷。

    在省級以上機關,副科級是非領導職務,現在是職級,到年頭就給,相當於一項待遇了。

    市級機關有副科長和副科級主任科員,現在是三四級主任科員職級,由於一個科少的只有一兩個人,多的也就四五個人,35歲拿到副科級比較容易。

    縣級機關副科級已經是中層幹部了,局長是科級,副局長是副科級,在這個級別的機關拿到副科級就比較難了,得經過組織部考核、縣委常委會透過的,拿到就是幹部,拿不到就是工作人員,屬於一個坎兒。縣級機關也有副科級非領導職務,以前職數少,拿到不易,都是用來平衡的;現在變職級了,看年頭、資歷、表現,像副局長一樣的選拔程式,但比以前容易得多。

    鄉級機關的副科級在本地就是天兒了,鄉長才是科級,副鄉長是副科級,一個鄉百八十人,難度可想而知。但是現在幹部年輕化,35歲拿到副科級也不特別難。

    所以,在省以上機關不存在35歲拿到副科級的問題,除非35歲才入編;市級不算什麼,正常晉升而已;縣級實職難一點兒,職級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但年齡上不好說;最難的是鄉級,屬於百裡挑一吧。

    說的不一定對,各地情況也不一樣,都要努力呀!

  • 16 # 白益達1993

    看起點和職務吧,如果在縣城,35歲副科級實職公務員是某局副局長某辦副主任,這算很厲害了。事業副科的話也挺厲害,縣城事業副科基本上是事業的天花板了。如果在往上,市裡的話那就一般了,在往上就不說了,還是看位置和起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為什麼不讓姜子牙成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