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骨科焦勇主任

    同性戀

    同性戀,又稱同性愛,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慾的人,具有這種性取向的個體被稱之為同性戀者。在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為,但這與基於高階情感的人類同性戀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人類多元化發展的一種具體表現。

    產生原因

    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並無優劣之分。關於性取向的產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絕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發表的一篇科學文獻表明:長期的實驗記錄證明,同性戀是無法被"矯正"的,性取向無法改變。

    許多研究人員早已得出了較為一致的看法:同性戀有深厚的生物醫學基礎,同性戀者的性取向是由同性戀基因決定的,無法通過後天改變,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部分同性戀者在12歲時,就已經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同性戀者要在12歲~16歲的階段繼續探索自己的性取向並逐步確定下來,絕大部分同性戀者在20歲的時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但是也有一些同性戀者可能在40~50歲時,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並深信不疑。

    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同性戀者意識到自己性取向的早晚,與個人經歷、所處的社會和文化環境,有很大的關聯。這是因為異性戀在數量上佔據碾壓性的優勢,同性戀者很難在周圍充滿異性戀者的環境下,像異性戀者一樣從小認知自己的性取向。年幼的同性戀者充其量只會疑惑自己為什麼不像周圍人一樣對異性感興趣,但不會發覺自己是同性戀。這就是"後天同性戀"的由來,實際上這些"後天同性戀"只是過晚意識到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戀者罷了。當然,前提是這些人從未對異性產生過愛情和性慾,否則就是過晚意識到自己性取向的雙性戀者了。[2]

  • 2 # 婦科醫生張澤梅

    同性戀在醫學上面呢已經證實不是病。既然不是病,為什麼還要去治呢?新時代的人了,思想不能還停留在舊時代啊!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雙性戀的傾向,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在選擇一起生活的人的時候,說句不好聽的話,就像芸芸眾生在選擇衣服一樣,你喜歡紅色,我為什麼要喜歡紅色?我就要黑色的,你跟異性一起生活開心,但是,我就是跟同性生活開心。

    性取向多為天然形成,無所謂對錯。

    用理性的、前衛的思想去看待這個世界,不要拘泥於對與錯之分,尊重每一個人是我們應該有的覺悟~

    多一點理解和包容,畢竟每個人都不容易~

  • 3 # 暮光的城

    同性戀,又稱同性愛,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慾的人,具有這種性取向的個體被稱之為同性戀者。也是人類多元化發展的一種具體表現。

    同性戀的形成原因較為複雜,但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同性戀主要還是由同性戀基因決定的,且後天無法改變。就目前的醫學水平而言是無法進行後天矯正治療的。在中國,同性戀並不被大眾所接受,大多數人的認知還無法理解,歧視現象較為普遍。因此很多同性戀者在生活中備受煎熬。 中國在2004年首次公佈了同性戀的人數:根據衛生部統計,男同性戀的人數約為500~1000萬。同年,中國研究同性戀問題的著名專家張北川教授估計,女同性戀的人數也在1000萬左右。2006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再次公佈了男同性戀的人數統計,中國大約有2000萬左右的男同性戀者。2014年,根據科學研究院的平均統計,中國的同性戀人數可達7000萬,其中男同性戀者的人數在3000萬以上,女同性戀者的人數在3500萬左右。人口占比還是比較大的。

    就中國當前國情而言,同性戀還屬於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國家對此也沒有明確行動和出臺相關政策。同性戀者還屬於一個相對隱蔽和弱勢的群體。很多同性戀者無法過上正常生活,由於中國同性婚姻還沒有合法化,在婚姻問題上他們也只能妥協。中國的國情特殊,相當一部分民眾意識較為滯後,同性戀者被認同,被接受,甚至同性婚姻合法化這一漫長道路,中國還要走很長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男約會不積極,爽了幾次約,一氣之下說了分手對方刪除微信。但對方條件太好現在想挽回改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