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億源阿狸

    充電樁的現狀與未來

    現狀

    新能源整車產銷"火爆",充電設施領域的表現也很是活躍。充電樁領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又一重要戰場。敏銳的資本蜂擁而至,線下"搶地盤"建充電樁,線上則是各種充電APP,目前下游充電樁運營的提前火熱,直接拉動了上游的裝置製造,在短時間內就已經達到白熱化。

    然而,有句話說得好,提前一步是勇士,提前兩步是壯士,提前三步可能成烈士。充電樁看似繁榮的背後,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

    1.車與樁發展不協調

    很多車主覺得充電不方便,找不到近的充電樁。然而同時,很多建成的充電樁卻沒有車子來充電,大量閒置,這個情況在高速服務區的充電站尤為明顯。這個很大原因是充電樁建設的無序造成的,市場糾偏需要時間與成本,此時政府的引導顯得非常重要。

    2.相容性問題

    充電樁本身並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也正因為如此,有實力的企業展開了一輪博弈,都企圖用自己的影響力來成為主導者,政府作為利益的參與者之一併沒有及時的出手,直到2015年年底,新的充電設施國標才出臺。而此時,很多充電樁已經建設完畢,更多充電樁產品已經在生產線上,老的樁和車,相容性是存在問題的,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和潛在的矛盾。

    3.電網負荷

    對整個電網來說,目前充電樁的用電量所佔比重是非常微小的,然而隨著行業快速發展,電網也會面臨壓力。尤其從區域性來說,很多老的物業和用電區域,變壓器的富餘容量並沒有那麼多,在建設充電樁的時候就需要額外投入,增加變壓器的富餘容量,這會增加管理的難度和利益各方的調和。

    4.充電樁運營全線虧損

    目前大部分的充電樁運營商肯定是虧損的,這來自盈利模式的不確定。前文已經說過,運營充電站,目前的盈利來源主要是四個:電力差價,服務費,補貼,增值服務。電力行業是涉及壟斷的敏感領域,電力差價有多少,完全在電網手裡,可以有可以沒有,即使有也少到可以忽略不計。服務費一般在1-2元一度電,但這個也受到監管,並且這個名目比較被使用者排斥。地方補貼成了影響一個充電站盈利狀況主要因素,目前具體的補貼政策千呼萬喚還未現身。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高昂的地價,地價每個地方差別很大。充電樁的運營暫時算不出來準確的資料,但可以確定的是目前大部分是虧損的。

    5.充電時間長

    直流快充80%的電量大約需要20-30分鐘,具體時間根據不同汽車電池容量和匹配度等具體情況各有不同,這是加油時間的十倍以上。等待時間過長如果在技術上無法突破,會讓相當部分的消費者無法接受電動汽車,成為制約整個電動汽車產業鏈的瓶頸。但是反過來,這也可以轉化成充電樁運營的商機。國外已經有了一些結合商圈建樁與商業共贏的範例,值得國內運營商借鑑和學習。

    6.行業內的壁壘

    運營商各自為戰,建立屬於自己的結算系統,對商家來說圈地無可厚非,但對車主來說這樣十分不便,因為運營商太多,各自的充電樁數量有限,只找一家運營商無法滿足日常充電需求,為此可能要辦理不止一張繳費卡。同時,筆者發現和充電樁有關的智慧手機APP已經超過100款之多。APP尋找定位十分方便,但不同的軟體使用體驗各不相同,最大的問題還是行業壁壘,幾乎所有大的商家都是隻提供自家充電樁的相關搜尋定位服務,事實上目前僅靠同一家運營商很難滿足消費者的全面需求。根據商業執行的規律,行業的洗牌將在所難免,未來必然會淘汰大部分,留下資金實力強,規模大,服務優質的商家。目前來看,真正燒得起錢的只有國家電網和有決心投入資源的上市公司,中小企業很可能熬不到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未來

    充電樁的未來是美好的,但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整合,大浪淘沙。2016年新能源汽車是繼續快速增長的局勢,電動車的存量大幅增長是明確的利好趨勢,市場需求量變大,投資回報率有所提高,企業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而如何更高效的投入,需要政府的引導,行業的規範,等行業上下游的共同發展共同促進,一起探索更新更有效的商業模式。潛在的想象空間在於:

    ✦ 1.增值服務

    包括樁體的廣告,與商場停車場的合作,作為配套設施進行消費者引流。

    2.充電樁網際網路+

    充電樁連線的不是一輛新能源汽車,它可以是能源變現的渠道,也可以是能源資料流量的匯入埠,進而也可以是一個數據門戶的入口。有了網際網路的加持,充電樁不再只是一個樁,而成為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介面,可以配合電動汽車的分時租賃,電動車4S店的增值服務,電子支付,大資料等,也可以成為車聯網甚至是網路社群的重要一環。當然,前提是要有足夠的規模。特銳德目前正在做的就是不斷的擴大規模,打造基於充電樁網路的商業帝國。

    3.能源服務商

    電力改革充滿了坎坷,但大的趨勢永遠是逐漸放開的。售電端的真正放開,將會給予電力能源生產者更大的利潤空間,而民用的充電樁有很大的可能成為順理成章的第一個出口,真正兌現利潤。

    從政策的力度和產業上下游的火熱程度看,商業運作的大勢已經起飛,短期沒有什麼可以阻擋電動汽車以及充電樁產業的加速發展。如果說有,那只有氫燃料電池,石墨烯以及其他新技術被證明可以從各方面完全取代電動汽車的那一天。像這種整個行業的黑天鵝出現的機率是存在的,但不會以很突兀的方式出現,畢竟社會投資的沉積不可能被輕易放棄,所以只需要保持一定關注就可以。

  • 2 # 龍之雲上

    1、個人慢充樁必須先行,對於有私人車位(庫)的車主,政府、電力公司應主動作為。應規定物業不得阻撓個人自用充電樁的申請和安裝,並有積極配合的義務,並作為其物管的一項內容,否則對其釆取一定的懲罰措施。

    2、對社會公共停車場,強制配套一定比例的快充樁。

    3、對政府、企業、事業等單位的自有停車位,應配置一定比例的慢充樁,或在每個車位提供3Kw以上功率電源介面。

    4、為滿足長途出行,所有高速路服務區,必須配套一定數量的快充樁。

    5、有條件的城市路段,結合路邊停車位,可設定一定數量的路燈杆充電樁,或開放路燈杆電源介面。

    6、加強所有非私人充電車位的管理,確保不被非充電車輛佔用。

    7、農村和三線以下城市,車位更為寬裕,電源更易接駁,應列為優先推廣範圍(如加大購車優惠、加大充電優惠、優先推廣經濟適用的車型等),農村包圍城市,加快電動汽車推廣步伐。

    8、保險行業必須將動力電池納入承保範圍,以消除車主、物業及其他業主的後顧之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飄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