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車大師

    不少人一直認為日系車安全效能不佳,網上時常有日本車被撞碎的照片釋出。那如果拿一輛雷克薩斯跟Jetta撞呢?

    日系車一直堅持的輕量化設計比較省油,雖然在發生事故時車體損害比較嚴重,但透過剛性車身結構的吸能作用,對乘員的保護並不差,而德系車則更看重車體的受損度,所以用料上也更足一些,但這也是為什麼德系車比日系車貴的原因。汽車的安全性主要強調對乘員的保護,就這方面來說,日系車做得並不差。

    就美國IIHS的撞擊測試來看,最耐撞的車是本 田和斯巴魯——都是日本車,而非德國車。至於其它撞擊表現一般的或者很差的,既有德國車,也有日本車,所以至少德國車安全性好於日本車的結論是無法得出的。

    鋼板較厚的德系車,在發生碰撞時整車的形變相對較小,日常輕微碰撞往往毫髮不傷,不過,當碰撞能量達到一定數量級後,吸能區也會發揮作用,以保護乘員艙安全。日韓系車鋼板較薄,往往採用複合式車身,在吸能上下足了功夫。比如,將前部發動機艙和後部的行李廂剛性適當下調,受到衝擊時,車頭和車尾就會吸收撞擊的力量,避免傳遞到乘員艙,自然看起來受損更嚴重。

    事實上,現代汽車的撞擊安全性設計理念都是一樣的——乘客艙堅固、吸能區吸能——乘客艙必須非常堅固,從而確保人員儘可能少的受到直接撞擊;吸能區則儘可能吸能,從而減少被人所承受的能量——這兩者缺一不可,並且所有現代汽車都是如此設計的,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德國車靠堅固,日本車靠吸能”的說法。至於德國車和日本車誰更堅固?從IIHS的撞擊測試來看,車體最堅固的是本 田和斯巴魯——都是日本車。

    而廠家方面的解釋也是一樣,廣汽本田認為,汽車的輕量化、低重心是發展趨勢,車身安全性取決於車身結構、鋼板強度和碰撞吸能技術,鋼板厚的車=重的車,在事故中(對對方)造成的危害更大。車友們討論的低價位車安全效能不如高價位車的說法也有一定道理,價位高的車往往在主動與被動安全配置上更全面豐富。

    安全駕駛意識才是關鍵

    一直以來中國汽車在安全上的重視已成共識,高剛性車身、四個乃至六個安全氣囊、ABS已是標配,新車ESP的裝配率也不斷提升,但是歐美的新車安全標準一年比一年嚴格,國內的標準卻多年未變。但從14年下半年開始,中國C-NCAP機構已經提升其碰撞標準的評分機制,此舉可以讓所有參與碰撞測試的新車在得分上平均降低3分左右,這將把一批車型擋在五星或六星評級的門檻外。

    在現今汽車設計下:一、車速為40公里時撞到行人,行人的死亡率為20%;二、在車速不低於80公里時撞到行人,行人的死亡率為100%。先別說汽車的安全性,請大家記住,安全駕駛才是汽車安全的第一要素。

    無論是德國車、美國車還是日本車,實際上時速達到50公里時,1.5噸的車體發生碰撞衝擊,鋼板厚薄差0.1毫米根本不起作用。據不完全統計,超過60%的交通事故源於駕駛者的違紀與疏忽,一直以來大家都將目光集中在安全配置上,而酒駕、超速等引發的交通事故顯示粗暴、不文明的駕駛習慣依然根深蒂固,文明的行車習慣遠比硬體重要。

  • 2 # 蒲衣子1

    我們首先把安全劃分為兩個層次 分別為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然後按照不同的碰撞程度分別分析。

    1輕度碰撞

    生命安全都沒問題。但是皮薄,泡沫車肯定財產損失大

    2中度碰撞

    這個生命安全只有美國碰撞測試可以供參考,結論是分數相近,美日德都差不多。

    車損呢 ,自己想

    3重度車禍

    不用想了,大貨車連裝甲車都碾碎。

    大多數財產損失都由保險出,但是看見車頭碎一堆零件,然後到4s變得光新如故,呵呵

    所以安全就是好好開車,彆著急別違章,別冒險,比買什麼車重要。

    但也需要注意死亡率排行榜上的‘’名車‘’都是日韓的,日產Sunny,k2,本田CIVIC2門版,等等。隔應不是。

    個人肯定不買日韓車,但不強求別人,只是建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電商平臺越多,淘寶、天貓平臺反而會越來越好。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