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汪小鯉

    首先歌詞跟散文和詩還是兩回事,就比醫院醫生很多但主治不同。西方以及港臺都是先有曲後填詞,因為他們詞作者本身音樂素養就很高可以按照曲作者譜子和走勢大致輪廓把歌詞填好再跟曲作者溝通修改。中國內地是先有詞後有曲。改革開放整體文化缺乏詞作者音樂素養不足不懂音律所以一直延續先有詞後有曲的習慣。歌詞段落很重要,大多分段落都是ABC,BCC.後來對流行音樂的認識出來的段落是ABC.BCDC。最專業的歌詞每一小節最後一個詞應該是開口音這樣有助於歌手開口氣息支撐把尾音拖足。當然了現在流行音樂的國際化更注重於咬字的洋氣發音所以注重於咬字的國家化!寫詩的寫小說的不一定就能寫出歌詞。因為不是一科

  • 2 # 笑談文化

    謝邀,歌曲是相輔相成的,不太像古詩和散文詩,一定要在最後一個字押韻,當然能壓到那也是很棒的。很多歌手都是出去寫生時候找到靈感,創作了歌詞,然後才能譜曲。這時候的歌詞是需要修改的,為了可以符合心意和曲調,往往就會變得不怎麼押韻但卻又非常好聽。

    有的歌曲,是先有曲調。因為也有很多歌手喜歡填詞,比如一首純音樂,一首民族音樂。這種型別的音樂在某一點觸發了歌手的心情,再配上民俗民風。都會形成不押韻可是又很有韻味的歌曲。比如李健的那首《三月的一整月》。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用外國曲調配上中文詞,相信這種歌曲大家都不陌生。而日本歌曲似乎是歌手們的熱愛。稍微省力的會直接翻譯成中文來唱。比如張信哲的《從開始到現在》或者兩個語言混搭,比如張碧晨的《愛你的宿命》所以就會有不太押韻的感覺。

    不過最終還是看個人愛好,只有你對這首歌有感覺了才會覺得好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頁跳轉一般是前端做還是後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