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鳶尾凌礫
-
2 # 莫道別離
一個人的爺爺殺了人 也受了懲罰,他的兒子也表示了道歉和反思,到了孫子輩,又有受他爺爺害的人要求孫子道歉,孫子也道了,可過些時候又有人要求不斷道歉,還新增加了罪名,這下孫子有點煩躁不安,甚至懷疑是不是弄錯了?
一個人的爺爺殺了人 也受了懲罰,他的兒子也表示了道歉和反思,到了孫子輩,又有受他爺爺害的人要求孫子道歉,孫子也道了,可過些時候又有人要求不斷道歉,還新增加了罪名,這下孫子有點煩躁不安,甚至懷疑是不是弄錯了?
這還是民國初年的粗略統計,實際遠不止59個。如果現在再來做這項工作,結果會更令我們驚歎。如:幹部、代表、壓力、排外、野蠻、公敵、發起、旨趣、什麼什麼族、派出所、警察、憲兵、檢察官、寫真,……簡直俯拾皆是。"經濟學"、"哲學"和"社會學",中國以前叫"資生學"、"智學"和"群學",--聽起"哲學"來這倒是象"日文",但它們卻是地地道道的中文。這些"日"常用語,有些其實是中國古代既有的名詞,日本人將之賦予新意使用,遂成規範。而中國拿來,也易如反掌。孫中山發動反清起義,初始自稱"造反",陳少白拿了一份日本報紙給他看,雲"支那革命黨孫文",孫撫掌曰:"好,好!自今以後,但言革命,勿言造反。"還有"經濟"一詞,原意為治理國家;如今誰還用"經濟"來"治理國家"呢?早就專門用"政治"了!
小學讀書時,孩子們就被教導不要生造名詞、形容詞,要保持中國語言文字的純潔與規範。可想"新詞"的產生,不允許隨心所欲和草率從事。詞彙是一種概念工具,如此多的新名詞,帶來的絕不僅僅是語言表述方面的新意,而必然伴隨著對社會結構、思想觀念、文化形態的巨大沖擊和革新。當然並非所有"新"的都是好的。拿日本來說,它以"排日"為藉口,不斷對中國施加"壓力","從而""發起""野蠻""侵略",終成為"世界""公敵"(引號內為日本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