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浪1752092

    瓦子是表演場所,北宋就有,相當於現在的演唱會體育館。南宋臨安,就是杭州有瓦子13座,有的可容納千人。大家搞娛樂活動用的,唱唱戲,跳跳舞,我倒覺得更像是現代大媽廣場舞的前身。

  • 2 # 蘇式生活

    瓦子又稱“勾欄”、“瓦舍”,即古代的表演場所,通常是和酒樓、茶坊靠在一起,通宵營業。通俗點說,就是如同人盡皆知的舊中國上海“大世界”那樣的遊樂場。“瓦子”裡玩鬧的專案很多,人們進去了,會有不少享樂的專案,相應的也要花費不少的錢兩。

    瓦舍原在北宋盛行,靖康之變後,康王趙構建都臨安(現在的杭州),當時駐軍較多,有官員就在城內外創立瓦舍,召集藝妓,以為軍卒閒暇之日娛樂,瓦舍便在臨安興盛起來。

    人們住在城裡不能沒有生活情趣,而瓦子的出現正預示著廣大老百姓的生活將會越來越豐富多彩,娛樂專案越多,經濟越繁榮。但是凡事都有兩面,瓦子的出現也有一定的弊端,吳自牧說:瓦子為“士庶放蕩不羈之所,亦為子弟流連破壞之門。”意思是說不諳世事的“子弟”們,在瓦子裡流連忘返,會破壞了自己的前程。其實就是害怕當時的青年才俊沒有自制力,玩物喪志。

  • 3 # 野狐狸

    瓦子就是又稱瓦肆、瓦舍、瓦市、瓦子勾欄,是宋朝比較興盛的一種娛樂場所,之所以稱謂中帶有“瓦”字,是取“來時瓦合、去時瓦解”的意思,寓意人們來時聚集,去時各自分散。

    瓦子不是南宋時才有,在北宋其實已經很興盛了,光都城汴京就有瓦子50多處,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比較著名的有新門瓦子、朱家橋瓦子、保康門瓦子等。南宋定都臨安後,瓦子再次興起,根據《夢梁錄》記載,臨安較著名的瓦子有24處,如米市橋瓦、艮山門瓦、赤山瓦等。除了都城以外,其他一些人口眾多的發達城市也建有瓦子,比如南宋的建康(南京)、烏程(湖州)都有瓦子存在過。

    宋朝瓦子的興起的背景是商業經濟和城市經濟的發達。宋代是少有的不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的朝代,獨立工商業者地位提高,商業取得了較好的發展空間。隨著商品經濟的進步,一些大城市的人口不斷增加,城市格局發生了變化。以前的城市是坊市制,也就是說,商業區是相對固定獨立的。到了宋朝,逐漸演變為“仿市合一”,商業局和居民區開始混雜,城市人口增加,市民階層形成。商業的夜市還打破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相應的,人們的生活內容更加豐富,對娛樂活動的需求也開始增加。瓦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催生出來。

    瓦子由數個勾欄(戲臺)組成,每座勾欄內又設有數個看棚(觀眾席),大的看棚能上座千人,小的可能只容納幾十人。各類表演者就在勾欄內表演,觀眾坐在看棚內觀看。當然,瓦子裡還會設有酒類、店鋪和攤販,有著各類其他商業活動,比如售賣食品、飲料以及其他小商品等,這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大型綜合性商場。

    瓦子上演的娛樂節目是比較多的,根據《武林紀事》、《夢梁錄》等書記載,瓦子裡的節目主要有“雜劇、小唱、說話、傀儡戲、雜技、影戲”等幾大類,細分可多達百餘種。“說話”類似於現在的說書,又分講史、說渾話、小說等名目;傀儡戲就是木偶戲,又分杖頭傀儡、懸絲傀儡等名目;雜劇類似現在的戲劇、舞蹈;影戲就是皮影戲;小唱、雜技就不用多解釋了。除此之外,相撲之類的活動也很受大眾歡迎。

    在宋代,常來光顧瓦子的以城市市民為主。宋朝風氣開放,閒散文人、貴家子弟、各色官吏也經常來光顧。當然,還有一些正統文人不屑於來這種地方,認為瓦子是玩物喪志的場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永浩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