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壇春秋精選

    很多人對於超導材料不是很熟悉,超導就是在超低溫條線中金屬中的電阻突然消失的一種科學現象。

    超導也是人類的意外發明之一,1911年,荷蘭萊頓大學的H·卡茂林·昂內斯意外地發現,將汞冷卻到-268.98℃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在隨後的研究中,他陸續發現很多金屬和合金都有這樣在低溫環境下失去電阻的性質。卡茂林由於他的這一發現獲得了19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超導的零電阻現象發生後,人們想到的第一個應用就是以此特性建造輸電線,因為在輸電線上沒有電阻可以節約很多的電能。

    超導還有另外一個副產品,那就是因為零電阻而產生的巨大磁場,這其中的產生的超導現象中的邁斯納效應使人們可以用此原理製造超導列車和超導船,由於這些交通工具將在懸浮無摩擦狀態下執行,這將大大提高它們的速度和安靜性,並有效減少機械磨損。

    如果能在常溫下實現超導的反應,那對於科技界來說將是一項舉世矚目的重大突破,所以科學家們前赴後繼地尋找或者製造材料提升實現超導現象的溫度。

    而趙忠賢院士就是其中的領軍人物。1986年,他所在研究集體發現在La-Ba-Cu-O(鑭鋇銅氧)系統中有超過90K超導跡象,並注意到雜質的影響。1987年初,他們又獲得了起始轉變溫度在100K以上的超導體。1988年春,他們首先在Ti系氧化物超導體上,獲得轉變溫度在120K的超導體,在世界科學界引起了高度關注。

    但是科學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就算我們實現了120K的突破,但是還是相當於零下153.15攝氏度的超低溫,遠遠沒有達到人類實現常溫超導材料的夢想。

    但是我們堅信,透過科學家的不懈努力,這一天終究會到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涼皮涼麵吃多了有什麼壞處,如何健康地吃涼皮涼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