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圳東華翔

    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

    這是柏拉圖的一句名言,美國的強大不僅僅表現在軍事上,還表現在其他各個層面。但是一個國家強盛的顯著標志往往就是軍事力量的展現。

    美國今天的繁榮之根本在於教育,所以遠在太平洋西海岸線的中國。要想找到最終的出路自然就是教育。

    我們中華民族是個崇尚完美和不願寄人籬下的倔強民族。中國領先世界幾千年,僅僅落後世界一百年。在這個落後的百年裡,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所以華夏的苦難來臨,大清帝國的國防支離破碎、分崩離析!中國落後世界列強是從清朝的乾隆暮年開始。我們可以看看當時的中國教育和英國的教育之區別,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萬有引力沒有出現在這個千年的古國身上。

    中國的清政府在教育上實行的是以考代教,基本上沒有大規模的集中教育之處,有也是僅僅幾個前朝就有的書院,學生大部以自學為主。有私塾可是沒有更高階的學堂,學生唸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做官。不做官也就不需要讀書了,自然女人不好做官當然就不要念書了(所以我認為中國婦女的悲哀就在於沒有得到受教育的權利)!科舉考試的內容很狹窄,只考儒家經典,即“四書”“五經”。不可否認這些都是我泱泱中華的無價之寶。講授了天理人論和忠君愛國的思想,可以講這些書應該是人文科學的聖經。它的很多題目就是拿到21世紀的今天也沒有幾個人可以交上滿意的答案。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當時大英帝國的教育就拿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 上下的時間來看 ,英國最初的教育是由教會開辦,是一種初等教育。教授的內容以宗教知識為主,雖然它的授課內容談不上先進,可是它無宜提高了英國兒童(物件主要是貧苦兒童)的識字水平。為其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8世紀前後,私立初等學校開始在英中國產生,其形式主要有婦女學校(或稱主婦學校)、普通私立學校等。這類學校收費低廉、水平不高。在1800年以後還出現了一些不收學費的學校,主要是由“***知識促進會”和“國外福音宣傳會”這兩個團體承辦的!到了1900年初,英國政府數次頒佈工廠法,要求工廠設定學校,教育童工,並對童工的學習和勞動時間作了規定。

    1870年,英國國會通過了《初等教育法》,正式確認了初等教育的非宗教性質,政府開始控制教育,撥款設定公立學校,對兒童實行強迫的、免費的教育。從此,英國的國民教育體制開始形成。

    從這裡我們可以粗淺的看到,中國的受教育人群只是一部分(想入仕的),占人口50%的婦女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這麼大的一塊人力資源浪費掉了。中國以部分之人力對抗英國全部資源怎麼能不敗呢(想到中日甲午戰事難道不是這樣嗎?)!

    在這裡我不想再比較兩國教育的內容,因為只此上面一項就讓華人如芒在背,冷汗淋漓!

    大批受到良好教育的國民穿上軍裝再配以優質的兵器,派往海外連年征戰,勝多負少。不僅掠奪了大量的財富還開闊了眼界,反過來又因為教育的成功。促進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改革,這些改革的成功又為國防提供了合格的人力、物力。戰爭成了大英帝國只掙錢不賠錢的好買賣。有了人才要什麼有什麼,小到一顆子彈,大到漂洋過海的兵船。

    反觀大清帝國除了錄取了一群詩詞俱佳的官員,從此在教育上再也沒有什麼建樹。這些官員從來不缺忠君愛國的熱忱,可是他們缺的是禦敵於國門之外的能力。大清帝國的戰士也從來不缺視死如歸的勇氣,可是他們缺的是軍人的思想。教育的不同讓這兩個帝國走向了相反,乾隆之後的中國開始走下坡路,到了20世紀初竟一度徘徊在亡國的邊緣!以前的中國從來不缺錢,可以買來“大清炮隊”、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即使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也可以裝備幾個德械師。可是先進的思想買不來,國民的覺悟也喚醒不了。你豐富的資源只會引來一批批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強盜,將我們的錢用來教育他們的國民,然後再來罵我們是“東亞病夫”!

    同樣今天中國的出路全在於教育,因為他是我們打敗列強最根本也是最廉價的武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錯微信的異性,聊了一週無話不說、時刻關心,還告訴我他的過去,居然說拿我當親妹妹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