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導彈主要有兩種方法:
•推力平衡環。
這是一種推力向量,透過側翼的旋轉噴嘴來改變導彈的推力向量(你也可以用個更花哨的詞:“方向”)。
你可以用鉛筆做個簡單的實驗,這樣有助於你理解這一概念。
把鉛筆放在一個平面上,然後像這樣把食指放在它旁邊。
如果你把底部推到右邊,那麼“火箭”就會向右轉,對吧?
反之亦然——你把它推到左邊,“火箭”就會指向左邊。
在這個實驗中,你的手指就是鉛筆的“萬向架連線”。
這和平衡環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如果你不太相信的話,可以參考第一張圖來驗證下。
雖然這種方法會令發動機更加複雜,而且運動部件越多,就越容易發生故障,但是這的確非常有效,因為它能夠讓導彈幾乎瞬時改變方向。
這一特性被應用於新一代的AIM-9X響尾蛇導彈 :
這是ole的剖面圖:副翼、升降舵、鴨翼……
它們是導彈的機動標準——無論導彈是否具有推力向量,仍會安裝控制面,並且控制面會與推力向量協同作用。
是的,對於沒有推力向量的火箭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
(這些是我最喜歡的導彈設計:AA-10或R-27“阿拉莫”)
它們看起來是不是很酷?
阿拉莫沒有推力向量,所以它利用多個控制面幫助它進行目標鎖定。
簡單說吧,這些表面透過操控火箭周圍的氣流、使其產生壓力差來發揮作用,以此來控制導彈的方向。(請參考上圖)。
但是我認為最好的控制面是哪個呢?
柵格翼被應用於超音速導彈,因為它們可以提供更大的機動性並減少阻力。不過,隨著現如今空中目標的發展,亞音速/超音速導彈在大多數時候都難以達到目標。
還有一種型別的導彈
(LGM-3“民兵式”洲際彈道導彈)
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未被公諸於眾的控制方法:反應控制系統(RCS)。
由於洲際彈道導彈超出了空間限制,而那裡幾乎沒有空氣可以控制表面正常工作。因此,洲際彈道導彈是依靠氣體推進器來控制方向的,由上圖所示。
估計你也猜到了,反應控制系統也被應用於航天器,譬如太空梭以及大多數探測器當中。
(它們是宇宙飛船鼻子上的大洞)。
它們通常用於調整洲際彈道導彈的最佳再入位置,同時為了精度更加準確,還有自旋穩定的功能。
這是一個四軸RCS推進器,共有四個噴嘴在四個方向上操控導彈。
控制導彈主要有兩種方法:
•推力平衡環。
這是一種推力向量,透過側翼的旋轉噴嘴來改變導彈的推力向量(你也可以用個更花哨的詞:“方向”)。
你可以用鉛筆做個簡單的實驗,這樣有助於你理解這一概念。
把鉛筆放在一個平面上,然後像這樣把食指放在它旁邊。
如果你把底部推到右邊,那麼“火箭”就會向右轉,對吧?
反之亦然——你把它推到左邊,“火箭”就會指向左邊。
在這個實驗中,你的手指就是鉛筆的“萬向架連線”。
這和平衡環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如果你不太相信的話,可以參考第一張圖來驗證下。
雖然這種方法會令發動機更加複雜,而且運動部件越多,就越容易發生故障,但是這的確非常有效,因為它能夠讓導彈幾乎瞬時改變方向。
這一特性被應用於新一代的AIM-9X響尾蛇導彈 :
這是ole的剖面圖:副翼、升降舵、鴨翼……
它們是導彈的機動標準——無論導彈是否具有推力向量,仍會安裝控制面,並且控制面會與推力向量協同作用。
是的,對於沒有推力向量的火箭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
(這些是我最喜歡的導彈設計:AA-10或R-27“阿拉莫”)
它們看起來是不是很酷?
阿拉莫沒有推力向量,所以它利用多個控制面幫助它進行目標鎖定。
簡單說吧,這些表面透過操控火箭周圍的氣流、使其產生壓力差來發揮作用,以此來控制導彈的方向。(請參考上圖)。
但是我認為最好的控制面是哪個呢?
柵格翼被應用於超音速導彈,因為它們可以提供更大的機動性並減少阻力。不過,隨著現如今空中目標的發展,亞音速/超音速導彈在大多數時候都難以達到目標。
還有一種型別的導彈
(LGM-3“民兵式”洲際彈道導彈)
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未被公諸於眾的控制方法:反應控制系統(RCS)。
由於洲際彈道導彈超出了空間限制,而那裡幾乎沒有空氣可以控制表面正常工作。因此,洲際彈道導彈是依靠氣體推進器來控制方向的,由上圖所示。
估計你也猜到了,反應控制系統也被應用於航天器,譬如太空梭以及大多數探測器當中。
(它們是宇宙飛船鼻子上的大洞)。
它們通常用於調整洲際彈道導彈的最佳再入位置,同時為了精度更加準確,還有自旋穩定的功能。
這是一個四軸RCS推進器,共有四個噴嘴在四個方向上操控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