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山魂
-
2 # 雙猴機杼
七十年代政治思想工作深入紮實,思想純潔撲實,對物資追求不高,普通女生找男朋友基本是看人品。只要男孩忠誠老實,並且勤勞肯幹,這基本是當時女孩找男朋友的標準。八十年代女孩找男朋友跟七十年代有很多不一樣,除了人品,開始盯著金錢,考察男孩家庭條件,一說訂婚紅包(那時還不叫彩禮)加三金(金項鍊、金手鐲、金耳環)必有。外出打工的掀起,也有一些女孩把目光轉向城市,不願嫁農村的現象逐年增加,直至發展成有房,有車,有存款,一句話女孩要求越來越高,眼光越大。
-
3 # 追星趕月585
在七八是年代,一般生活在農村的女孩喜歡嫁軍人,木工,瓦工,當然看家庭也是很重要的!生活在城市那時叫市民,當然那時城市女孩都找在單位或企業上班的!
-
4 # 湘江評議
七十和八十年代女生擇偶標準差別是很大的,七十年代女生喜歡嫁的是工人幹部和軍人是為了脫離農門。恢復高考後八十年代女生想找的是大中專生,另還有的喜歡找留長髮穿喇叭褲提著錄音機的"富家子弟"。
那時候女生找物件不是以錢為標準,主要是看男方家庭條件和個人是否有穩定收入,丈母孃看女婿越看越歡喜,重點是人品而不是彩禮。事實上漂亮女人都嫁給了油腔滑調,留長髮穿喇叭褲的瀟灑男兒,那時候這是女生心中的"英雄″。
無論什麼年代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七八十年代農村女孩,嫁給吃國家糧的幹部工人軍官(包括老師醫生等)是首選,顏值一般般小學沒畢業,就只好嫁給了農村本地老實小夥子。
-
5 # 東海蘭天
七十年代初,在我們老家魯西南的小山村裡,找物件經歷了這樣的一些變化。
剛開始是以找闖關東再回老家找物件的,時興了有一段。因為闖關東在東北有一些錢,成了富餘戶,所以再回老家找物件,就成了香缽缽,時興了好長一短時間,這種情況一般結婚後就隨男方離開當地,去了關東。好些好長時間,就沒了下文,不知道生活過的怎樣。
接著,有一段時間找退伍軍人,他們有部分退伍費,在當時來說,己經也算是有錢有背景的人啦。
再後來,就找城裡當工人,農村當老師,有公職的人員為物件,就算是燒高香的人家啦。因為即能拿工資,還能幫家裡幹一些家務活,吃香的每月有固定收入,喝好的還能搞點小副業。
再後來,到八十年代後期,就是要財禮越來越高,開始6600元,後來8800元,再後來萬里挑一,給一萬零一元,返給男方家一元。
我說的,這就是七八十年代,在魯西南農村,女孩找物件的變遷情況。這些事實存在,合情合理,大家認為呢?
-
6 # 漢水高峰
七八十年代中國實行的還是計劃經濟,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各類商品物資相對匱乏,一切商品都要按票證供給,許多農村生產的糧食都難以自足,一些農民朋友身上穿的衣褲都是補丁羅補丁,生活過的比較根苦。
而作為當時的女青年在擇偶標準上也有自己的夢想,就是儘早跳出農門,尋求一種新的生活。
一是吃"國糧"的。他們有穩定的工作,有固定的工資,吃穿無憂,哪怕年齡大些也無所謂。
二是當兵的或退役軍人。他們年輕有活力,英俊瀟灑,受過鍛鍊,見過世面,有的還學有一技之長,他們也是女青年們追逐的重點。
三是在工廠上班的臨時工。他們不願像老一輩人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也受到了女性的青睞。
四是家庭相對富裕。有幾間房子,家裡沒有負擔,吃喝不愁還有餘糧,最好還有腳踏車、縫紉機、收音機這些新鮮玩意。
五是出身好。當時女青年找物件還要看出身是貧下中農,還是地富反壞右,一般女性都要找根正苗紅的家庭。
六是家庭聲望好。在村民中的口碑較好,挑出不多少毛病,勤儉持家,會過日子。
城市女青年的擇偶標準:
一是能找一個幹部家庭的男朋友是最理想的選擇。
二是在全民所有制企業工作的正式職工。
三是如果以上選擇落空,就退而求其次,找個大集體的也不錯。
四是時尚青年。留著長髮,穿著喇叭褲,喜歡跳舞,多少還有點音樂細胞等。
以上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女青年找男朋友的真實心理寫照。
回覆列表
那個年代女孩找男朋友標準(武漢市郊)。一:男孩家庭成員狀況,住房,交通,區域位置。二:男孩容貌,交際溝通能力。三:男朋友有養家餬口的能力,有能工巧匠的技能(家裡修理工)力,有讓女孩高興和野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