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阿明”在高考之前,最後一節體育課的時候和兩個小夥伴一起打羽毛球。不小心把羽毛球打清了一棟廢棄的宿舍樓裡。三個人一同進到宿舍樓裡去撿羽毛球,期間“韓梅梅”為了找鑰匙與他們走散了。他們兩個繼續在宿舍樓裡探索,卻忽然感到內心很惶恐,於是爭先恐後的跑出宿舍樓。
兩個人之後卻驚訝地發現,很多人都已經不認識他們走失的那個同學了。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說根本沒這個人,對於他們兩個人的陳述,只是認為他們高考壓力太大了而已。這件事情幾乎讓他們兩個人崩潰,高考也發揮得不理想。這麼多年來,他也曾尋找過真相,然而卻根本沒有結果。他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大腦出了問題,可是為什麼兩個人的大腦同時出現了問題呢。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偶爾在網上寫下了這段經歷,沒想到卻引發了很多人的熱議。
雙縫干涉實驗最早是在1801年被做出來的,當時實驗的目的是為了向世人證明:光是一種波而不是一種微粒。
如果將光子變為電子,如圖所示,在遠處設定一個電子束源,中間的是有雙縫的板,前面是顯示板。雙縫干涉實驗大致講的是一束電子束透過兩條縫(雙縫)後,在顯示板上形成了數條綠色條紋線。
但是恐怖的地方在於,如果你一個一個的發射電子,經過雙縫後,電子也會在顯示板上形成干涉條紋!那麼,這時候,單個電子是和自己發生了干涉,還是和幾秒後才到的未來電子發生了干涉?要麼空間失去意義,要麼時間失去意義。
這是高中學過的物理。
更為恐怖的是,一旦我們去看單個電子是怎麼發生的干涉,這時候顯示屏就只有兩條亮線,也就是單個電子直直的打在顯示屏上,不發生干涉;然而不觀測,則又出現了干涉條紋。這就是著名的:觀察者效應。
十年前“阿明”在高考之前,最後一節體育課的時候和兩個小夥伴一起打羽毛球。不小心把羽毛球打清了一棟廢棄的宿舍樓裡。三個人一同進到宿舍樓裡去撿羽毛球,期間“韓梅梅”為了找鑰匙與他們走散了。他們兩個繼續在宿舍樓裡探索,卻忽然感到內心很惶恐,於是爭先恐後的跑出宿舍樓。
兩個人之後卻驚訝地發現,很多人都已經不認識他們走失的那個同學了。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說根本沒這個人,對於他們兩個人的陳述,只是認為他們高考壓力太大了而已。這件事情幾乎讓他們兩個人崩潰,高考也發揮得不理想。這麼多年來,他也曾尋找過真相,然而卻根本沒有結果。他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大腦出了問題,可是為什麼兩個人的大腦同時出現了問題呢。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偶爾在網上寫下了這段經歷,沒想到卻引發了很多人的熱議。
雙縫干涉實驗最早是在1801年被做出來的,當時實驗的目的是為了向世人證明:光是一種波而不是一種微粒。
如果將光子變為電子,如圖所示,在遠處設定一個電子束源,中間的是有雙縫的板,前面是顯示板。雙縫干涉實驗大致講的是一束電子束透過兩條縫(雙縫)後,在顯示板上形成了數條綠色條紋線。
但是恐怖的地方在於,如果你一個一個的發射電子,經過雙縫後,電子也會在顯示板上形成干涉條紋!那麼,這時候,單個電子是和自己發生了干涉,還是和幾秒後才到的未來電子發生了干涉?要麼空間失去意義,要麼時間失去意義。
這是高中學過的物理。
更為恐怖的是,一旦我們去看單個電子是怎麼發生的干涉,這時候顯示屏就只有兩條亮線,也就是單個電子直直的打在顯示屏上,不發生干涉;然而不觀測,則又出現了干涉條紋。這就是著名的:觀察者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