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醫生楊白勞
-
2 # 小小QQ66
前幾天又聽說一個很…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為什麼有錢的人,會…前半生也是負出很多的,有錢,治不了他的內心深處的負能量,如果,有正能量的話,和有錢的話,不會跳…人生不易,希望大家,真惜生命。
-
3 # 姝子
抑鬱症並不會根據經濟狀況去大概率得或不得。給人們留下有錢人容易得抑鬱症的印象是因為在普通人眼裡,有錢就等於幸福啦,怎麼還會抑鬱呢?
抑鬱症是神經介質失衡導致的病,誘因很複雜,有遺傳器質性的、有內分泌失調的、有長期高壓狀態下的、受到嚴重打擊或刺激的……
從發病誘因來看,有錢沒錢都可能得抑鬱症,甚至沒錢人應該更容易得才似乎更合理。但是抑鬱症在輕度時,是比較容易通過自我調整而自愈的。有錢人在自我救贖的方面,反而比較困難。比如:
1、在窮人眼裡,基本出現的煩惱都可以通過錢去解決。窮人掙錢雖然難,但是微薄的希望總是比較容易尋找到。
2、窮人面臨的責任比較輕,窮人最大的責任壓力基本來自親人家庭。而有錢人的責任除了家庭,還有公司員工的生存,甚至還有其他的頭銜光環的社會責任。
3、窮人在概率上來說體力勞動比腦力勞動多。抑鬱症在輕度時,體力運動可以幫助身體分泌多巴胺,晚間沒事早睡分泌褪黑素。而有錢人很多忙於應酬,長期的晚睡或失眠會容易加重病情。
4、有錢人在物質慾望基本滿足後,產生的精神追求更高層,也就更難達到自我滿足。精神快感的閾值越來越高,普通的行為就難以實現快樂體驗。我們經常會懷念小時候隨便一點零食就可以吃得開心,而現在卻經常會為了想到底吃什麼而煩惱。所謂知足常樂,經常被窮人用來自嘲,但在抑鬱症面前,就需要這樣的阿Q精神。
現代人整個社會的物質條件都比幾十年前好多了,但是普遍都變得難以開心幸福了。大環境下是社會變化太快了,生活節奏太快了。抑鬱症是自然給人類的剎車警示。嘗試放慢腳步,放空思緒,專注於當下每一刻的心靈體驗,在抑鬱情緒還沒有病態化就調整好心態。有錢沒錢都值得過美好的一生。
-
4 # 我獨享孤獨
抑鬱症確實存在,而且是可怕的,因為它能摧殘你的定力,它的幻覺可以似是而非的漂游和無限擴大,猶如你走在大海邊,潛意識的思維告訴你已經身在海水裡;比如你只是發表或者辯論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潛意識的思維可以無限推進矛盾的程序,讓你感到無話可說;比如你站在一處高崗或者一個山峰上,潛意識的思維可以助力你感覺躍然而下了,不由自主的所以然的下意識的各種想法和做法是重症抑鬱者無法控制的,無數個夜晚躺在床上的時候願意躲避在黑暗裡,也不願意見到明天的Sunny,甚至永遠就此而別!
沒有遭受過抑鬱症折磨的人,尤其是嚴重的抑鬱症患者,永遠無法體會這其中的“身心及靈魂之頹廢之無奈之孤獨之絕望等的感覺”!
重症抑鬱症者除非具有頑強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勇氣,一般情況是很難“走出來”的!我為自己慶幸!但還是需要藥物很長時間的配合治療和調節。
請關注和幫助抑鬱症患者!它雖然有別於“精神分裂”的病症,但是它的危害不低於精神分裂的後果,因為它是一半清醒和一半下意識的相互模糊錯覺的衝突著,在強與弱的“爭鬥中”不可控制地走向極端和釀成各種悲劇的發生!
這是我自己數年的親身感受及過程!也是痛苦不堪難以言說的經歷!直到今天還“心有餘悸”!
-
5 # 劍舞之風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先表明一下,抑鬱症和有沒有錢沒有關係的。抑鬱症的簡單表述就是求而不得,只能一死了之。當然我這個說的是嚴重到極點的那種,輕微的抑鬱症有的是情緒低落,有的是焦躁。那麼為什麼非要一死了之呢?
1、貪
很多人在現在生活變得衣食無憂甚至物產富足的年代選擇自殺,其實就是一個貪字了得。曾經的饑荒年代,曾經的貧窮、曾經的戰亂,多少人頑強地和命運抗爭,只為了能夠活著。以前的家庭只有一個勞動力卻能養活5/6個孩子,而現在的人一個孩子覺得累,兩個孩子就養不起了,這就是生活富足帶來的負效應。以前的人只要能吃飽穿暖就是莫大的幸福,然後將自己的餘生奉獻給了孩子,讓孩子從小就是衣食無憂,攀比一切,當某一天發現無法達到要求的時候就崩潰了,就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2、窮
我在這個說的窮不是沒錢的意思,而是思想上的窮,精神上的匱乏。我們的父母在改革開放的年代,為了脫貧一心沉醉於賺錢,告訴我們的只有一句話:好好唸書。沒有教會我們吃苦,沒有教會我們社會的殘酷。如今的我甚是懷念以前唸書的十幾年,比起現在的爾虞我詐好太多了。但是我是幸運的,因為我通過對抑鬱症的治療瞭解了很多事情,我們是時候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富足了,多看看社會的永珍,學會思考人生。
所以我們現在要重視我們下一代的心理建設,給他們的心上課比應試教育要重要的多!
-
6 # 北祁紅雲
先讓我們對抑鬱症做個大概的瞭解,《我戰勝了抑鬱症》一書說到,這病如今成為了全球第四大疾患,百分之二三十的人群有輕度抑鬱症。中國患者數量超過2600萬,重度抑鬱症患者的自傷行為終身發生率86.%,而其中只有10%的接受過專科治療。
這種情況與我們多數人對抑鬱症仍有大量的誤解有關,認為全都是心理疾病,受過刺激,屬於主觀問題,只要“想得開”就能痊癒。
可事實上,成因非常複雜,任何人都有可能患該病,不僅僅是有錢人,或者是後來變成了有錢人才患。
病因主要與遺傳,壓力,人格,性別等有關,比如女性的產後抑鬱,與金錢無關,與年齡也無關,也有孩子患者。
現實中,可能對得了抑鬱症的有錢人關注過多吧,或者說,更多沒錢的人總是感嘆有錢就好了,認為有錢就是幸福快樂!很少憂愁抑鬱,更不可能患抑鬱症了,我認為,主要是源於誤解。
無論是有錢還是沒錢,只要積極治療,都是可以戰勝的,只是需要我們更多的去了解。
-
7 # 雲中黑馬
知識儲備不足,試著以自己理解的,解答一下。
首先,人的慾望承載不同,貧窮的人擁有的財富很少,慾望就少,想法單一,需求較小,揹負的壓力小,承載的負重自然輕,患抑鬱的機率當然就小。富人的生活則不同,擁有的多,需求增多,來自方方面面的錯綜複雜關係需要打理理順,揹負的壓力就自然大,當壓力超出該人的自然承受力時,倘若該人心胸寬廣,格局較大,自然會消融化解部分壓力,也不會抑鬱,假如那種壓力不能及時化解,日積月累,超出該富人精神所能承受不起的極限時,抑鬱便不可避免,嚴重時會放棄抵抗結束生命。
其次,人的思想觀念不同,貧窮的人頭腦想問題沒有那麼複雜,樸素簡單,真誠實在,心理上就不那麼累,人常說最累莫過人心累,所以思想簡單的人,不會累及心理,雖然貧窮的人會常年奔波,不停的勞累,但那只是對身體累及,完全可以承載得起。相對於貧窮的人,富人就不同了,養尊處優的生活,不愁吃穿環境,不得不讓他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更多更雜更深更寬的問題,思考過多,累及心理,承載力難以消化吸收排解,不抑鬱都不行。
總之,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就是他們的想法,思維都或多或少異於常人,同樣的身軀,他們要揹負起超過常人數倍的負重在前行,這也是他們的性格,習慣決定的,無法改變。
-
8 # 馬哥遊釣
1
內外不一的“分裂”,會誘發抑鬱。
Sam是我一位來訪者,他說自己得了抑鬱症。
在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淡然地說,自己不缺錢。確實,作為一傢俬營企業的企業主,一雙兒女都在國外讀書,太太的父母、兄妹住的房子都是由他來提供的,而且是房價頗高的一線城市。幾個簡單的資訊,他的財力可見一斑。
用Sam自己的話說:
“即便現在退休不幹了,這輩子也絲毫不用為了錢而感到擔憂”。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感慨:既然都這麼有錢了,為什麼還不快樂呢?很多人掙扎在貧困線上,還活得開開心心的,怎麼一個億萬富豪會得抑鬱症了呢?
這也是Sam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他不明白,金錢的充足為何沒有給他帶來想象中的快樂。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其實都可以分為兩個層級,一個層級叫做“淺表”,它對應的是外在形式,是他人眼裡的樣子;一個層級叫做“內裡”,它對應的內在需求,是自己渴望的模樣。
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的需求和諧一致的時候,我們說,這個人處於“整合的狀態”,Ta必然也是開心的、愉悅的;
可若內外不一致,我們則認為這個人處於“分裂”的狀態,Ta自己肯定是痛苦的、難受的。
從Sam的表達——“金錢的充足,沒有給我帶來想象中的快樂”可以看出,富裕多金,是他生活的表象;渴望快樂,是他生活的實質。
而對於Sam來說,他符合大多數人對於“成功”的定義,無論是飛去倫敦喂鴿子,還是隨便換一臺新出的豪車,對於他來說,似乎都不是什麼難事兒。但這只是他生活的表象。
這些表面存在的東西,不能夠滿足他內在真正的需求。這才是Sam抑鬱的原因。
可是,他內在需求到底是什麼呢?
2
對金錢的追求,源於匱乏感。
每個人的行為背後,一定隱藏著某種驅力。
就好像你喜歡的是某一型別的異性,這背後的驅力可能是潛意識的吸引;大家都喜歡用美顏相機拍照,這行為後面的驅力是每個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戀。
同樣,對於Sam來說,拼命賺錢的背後,肯定也藏著他未曾意識到的驅動力。
據Sam回憶,在自己兩三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上面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兄妹三人是被嚴厲的父親養大的。
小時候家裡很窮,有時候父親會讓他拿著碗去隔壁鄰居家借米煮飯,為此,他受過不少冷臉白眼。不止於此,父親有時候做工回來,會因為喝多酒或者心情不好,對他們兄妹幾人暴打一頓。
Sam說,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內心就清楚地知道,他長大後一定要錢。
故事講到這兒,相信你已經找到了關於Sam賺錢背後的驅力,沒錯,是源於小時候的匱乏。
每個人對於自身匱乏的東西,都會本能地去追求並以此獲得補償性滿足,這是人類所共有的本性。
按理來說,當匱乏被滿足的時候,就應該快樂了呀,可是為什麼Sam還是鬱鬱寡歡呢?
這是因為,拼命賺錢的背後,其實還暗合著一條心理暗線:Sam賺錢,並不是僅僅為了彌補物質的缺失,更是因為小時候物質的匱乏,與之捆綁他人的嘲諷和白眼,他希望成年後的物質豐富,可以換來別人的尊重乃至敬仰。
用更直接的表達,似乎是這樣的:他拼命賺錢,是因為不想再被人瞧不起。
也就是說,在Sam的潛意識裡,“錢”與“瞧不起”這樣的字眼是捆綁在在一起的。只要想到錢,或者想到物質,他內在的匱乏感就會如影隨形地被喚起。
因為有錢,Sam也的確換來了很多人的尊重,但在他看來,那些人之所以尊重他,是因為錢,而不是因為他。如果他一旦沒錢了,尊重也必然會隨之消失。
對Sam來說,生活裡的一切,似乎都是虛假的,是徒有其表的。
3
一個人的快樂,源於懂得拒絕 。
每個人都有通過自我肯定和通過人際關係而體驗自我的習性,對於前者,我們可以叫作“自我界定”,對於後者,我們可以稱為“人際中的自我”。
對於Sam來說,他體驗到的“人際中的自我”,似乎是非常美好的:人們會誇獎、稱讚、投來羨慕或者崇敬的目光。
可問題的關鍵在於,他不相信這些是真實的。
而之所以不相信,其實就源於他的“自我界定”。這種自我界定不是意識層面的,而是潛意識層面的。
也就是說表面上看,Sam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厲害,很多人都很在意他,但在潛意識深處,由於父親的嚴苛、鄰里的挑剔,他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美好,他更相信自己不夠好、有缺陷、不被愛、不被尊重,這才是Sam對自己真實的“自我界定”。
事實上,大多數人的抑鬱,其實都源於這種內在的自我譴責、自我嫌棄,它是通過“內攝”了早年父母或其他重要養育者對我們的態度而形成的某種人格特質,因此,這型別的抑鬱,也被稱為內攝型抑鬱。
這種根深蒂固的自我偏見,就像骨髓一樣,融入了Sam的身體裡,已經成為了他的一部分。所以,想要讓他從潛意識上相信,沒人瞧不起他,很多人愛他,實際上是非常艱難的。
-
9 # 他山一石
這個問題有點難度,試著論述一下。
金錢,在當今時代“被充當”了承載生活目標的任務。但是,錢其實是沒有這個能力的,是人們誤解了金錢?還是金錢和大家開了個玩笑?以為有了錢就能擁有一切,一路走來的歷史,會告訴我們真相是什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很少把金錢捧為至高至上的。“糞土當年萬戶侯”、“富貴不能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古人內心對金錢潛在的普遍觀念。
儘管那時的人們離不開錢,但不認為錢能解決一切問題。古人也得種田、經商,也得為了獲得金錢而努力。但是,由於生產力的落後,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非常有錢。非常有錢的人在那個時代僅僅是極個別現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非常有錢。
即便是商人相對容易獲得金錢,但當他們真正擁有了金錢之後,他們也並不會由此而產生心靈上的傾斜感。因為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從來都不是以金錢為評判一個人的最高標準,因此,沒人會覺得有錢能怎樣。
同時,高速發展的媒體在這個問題上又是推波助瀾,到處傳播獲取財富的傳奇故事,弘揚富人們的生活方式。電視上見到的是地產商、企業家們不停的演講,青年人受到的教育很多都是如何創業、如何賺錢這樣的導向。似乎賺錢就是當代人生活的唯一目標。
然而,真是那樣嗎?錯了。因為把金錢抬到如此尊貴的位置上,它是“德不配位”。
因為,金錢從來承載不了人們在精神世界尋找心靈對話的重任,而精神世界的充實感和獲得感,才是解決生命本源問題的關鍵。
如此一來,那些擁有很多金錢卻得了抑鬱症而自殺的人的行為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釋。
因為一個人的精神質量和他的財富並無必然聯絡。相反搞不好還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一個人在沒有擁有金錢之前,他來不及、也沒有機會去思考“生命是為了什麼?”這樣深層的哲學問題,同時輿論也缺乏相應的引導。於是,他會埋頭苦幹,一門心思只想到怎麼賺錢。他在賺錢的過程中忙的不亦樂乎,甚至是忙的非常“充實”,他以為他只要有了錢(今天有個名詞叫“財務自由”也是這個意思),那麼他就會幸福並擁有精神上的回饋感。
他甚至還會用很多所謂的“勵志”故事來鞭策自己,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在電視裡到處給青年人宣講創業故事的人;也能成為年度人物去在各種場合接受掌聲和鮮花的人……
終於,有一天他獲得了金錢,目標似乎是實現了。但是他想用錢進一步去獲取的那些別的東西,卻一樣也沒有得到。
有錢人是害怕寂靜的。
因為只要在寂靜的夜裡,才能遠離喧囂、遠離周圍那些靠金錢才能維繫的背景,遠離那些對金錢充滿豔羨的目光……離開了這一切,有錢人和沒錢人其實一模一樣。
這時候,有錢人的心理就失衡了——我賺了那麼多錢,本該與眾不同啊?可怎麼好像我什麼都沒有呢?
當他賺夠了錢之後再回來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個不得不面對的哲學問題的時候,他的內心是負擔沉重的。當財富和他現實中的境遇發生衝突、又無法給他解釋為什麼財富對他精神世界的改變如此無能為力的時候,一些人就崩潰了,表現出來就是抑鬱或自殺等過激行為。
這一切,歸根到底就是錯誤的價值觀和真實生命之間產生不可調和的衝突所造成的。
-
10 # 樑緣526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
有錢人可能會得抑鬱症,沒錢的人也有可能得抑鬱症。
得抑鬱症的人一定是內心有解不開的心結。自己解決不了,也不便於對別人說,積累沉澱的久了,無法釋懷。
抑鬱症並不可怕,只要有人蔘與開導當事人,對當事人進行心理疏導,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任其發展,後果就會很嚴重。
也有抑鬱症患者,經過走極端猛醒而自愈的。
一位鄰居,早期是優秀而又漂亮的女報務員,因為老公出軌於辦公室同事,報務員一氣之下就與老公離了,離了以後,一直想不開,上班走神,成天對任何人都不說話,偶爾開口說話,除了後悔就是自責,後來就抑鬱了。
突然有一天,報務員開始狂躁,拿起菜刀將自己左手四個手指頭齊刷刷地給剁了!
經過醫院治療,創面治好了,卻是留下了嚴重的肢體殘疾。隨著時間的推移,報務員漸漸學會了殘肢生活自理。抑鬱症也在生活的磨鍊中奇蹟般地自愈了。
現在,報務員已經八十多歲了,與女兒外孫住在一起幸福的生活著,每天早晨去公園晨練,回家給自己做飯,心疼女兒,不給女兒增加麻煩,將自己照顧的很好。
回覆列表
抑鬱症是心境障礙的一種,它讓人喪失快樂的能力,表現出異常的情緒症狀,也可能存在思維和行為方面的異常。
它是由腦內神經遞質失調導致的精神心理疾病,而疾病,自然是任何階層的人都可能患上的,你能說一個人足夠有錢就不會感冒嗎?
既然是病,就一定有病因。很多人總認為,得抑鬱症都是個人原因造成的, 不夠堅強、不夠忙碌、不夠抗壓、不夠有錢、或是單純的“想太多”。
事實上,抑鬱症的發病原因非常複雜。目前研究發現,遺傳、人體的生化變化、神經生理、神經內分泌及心理因素都脫不了干係,甚至社會、經濟、文化因素也在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而有錢與否,從來都不是抑鬱的決定因素。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人的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跟著越來越快,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競爭也越發激烈。
這些,都讓人的精神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久而久之,可能導致情緒苦悶,造成各種身體和精神心理疾病,其中,抑鬱症就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精神疾病。
社會還在繼續向前發展,如果你覺得自己抑鬱了,請一定要去看專業人士的幫助。抑鬱症和感冒的唯一區別是,它是一種更為複雜的疾病,不值得有優越感,更不該有病恥感,但努力去治療的人,是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