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秦鐵鷹劍士
-
2 # 大風起兮偶飛揚
可能加劇遷移廢都的歷史程序,長安若一年無雨,即使李世民之貞觀治世,也必定血流成河!既有士族之亂,也是帝王一怒!不陪你玩了,遷都,大唐為隴西李氏之大唐,李淵能在諸侯爭霸中登上帝位,卻又與關隴世家門閥有莫大幹系。隋之亡,與其說亡於門閥之手,隋煬帝數次討伐高句麗,將江南 吳姓、僑姓兩系門閥世家拖入泥潭,至唐初,元氣也僅恢復些許,不是大礙;山東門閥是隱太子李建成背後的中堅力量,玄武門之變後山東門閥損失之保重自不必說,到武週年間才緩過來;而受益最大的關隴門閥就不一樣了,有長孫無忌、褚遂良這等權臣支援,可謂氣焰滔天,連李世民也要看他們臉色。
言歸正傳,如果長安大旱一年,李世民必定被世家逼著下罪己詔;自古人心不足蛇吞象,必定加劇士族與皇權的矛盾。
再則長安自古號稱“八水環繞”,位處關中,自李唐建國以來數十年間,關中的土地大都被封賜予了各利益集團,民間百姓所能擁有的田產少之又少,所得收成僅能養家餬口,並無富餘。
那麼,問題來了,一年無雨,長安“八水”幹到見底,無水養田,更不用說收成了。吃飯成了最大的問題,也許有公知會說,花錢買唄!笑而不語!大旱一年,關中顆粒無收,然關中豪門富戶、商賈有餘糧啊!他們會囤積居奇,在災情最重的時候高價賣糧,加價一半那是良心大大,加價一倍那叫良心未泯,五倍十倍那是確有其事,而且不是少數。那百姓有錢買嗎?沒有,那就找皇帝哭唄!皇帝會下旨讓士族、豪強平價售糧。馬克思說過的話就不重複了,大家都明白商人逐利。
世家門閥當然不會良心發現,放著大把銀子不掙,陽奉陰違是一定的。那怎麼辦,從其他州府運糧嗎?還是讓朝廷出錢購糧賑濟災民?
從現實角度看,一般災情的發生影響範圍不會侷限於長安一地,所以長安以外受到影響不會小,又因為陸路交通不便,運糧損耗之大,使得無論儲糧還是外運來的糧食也僅能自給自足,面對關中百萬人口,那是杯水車薪。民以食為天,吃不飽可以將就,沒得吃,那就受不了了。大旱之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種事出現的可能只有一半,就是朱門酒肉臭,而後者,呵呵!你問問黃巢,當人連草根樹皮都沒得吃時,“兩腳羊”還會下不去嘴嗎?
這是要亂啊!大唐要亡啊!說不得李世民就只能刀劍出鞘,調動十二衛,將屠刀揮向關中諸世家了。關隴門閥卻也底蘊深厚,不會坐著等死,唐承隋制,已有府兵制了,加之各世家又多養家丁,族中子弟多在朝為官兵權在握,可以調動的力量不少。把皇帝拉下馬對他們而言無非就是再打倒一個“楊廣”,再立一個“李淵”。
雙方一旦兵戎相見,勝負難料。關中百姓就苦了,先是天災,現在又是兵禍,十室九空很難嗎?
再有江南士族、山東士族、嶺南馮盎再來點事,南北朝各國的(遺老遺少)來個反唐復國。
回覆列表
唐朝的長安城有百萬人口,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如果長安一年不下雨,那麼最可能的結果是唐朝遷都洛陽。在唐朝遷都洛陽的大前提下,我預計五分之一的人口跟著遷至洛陽,五分之一的人遷至巴蜀,五分之三的人留守長安。
長安城處在關中平原,有渭河、涇水繞關中平原而過,古人引灞水進入長安;關中平原南有秦嶺橫割、北有黃土高原阻割,西有大散關群山,東有華山險阻。因此長安一年不下雨也代表了關中大地全年乾旱,以唐朝的糧食存備,不至於餓死人;但是沒有水是很困難的事,渭河與涇水可能會斷流。長安距離洛陽有千里之遙,遷都時能帶走的人只能是官紳富貴人家以及禁軍家屬,大部分還得留守長安。
留守長安的人可以利用地下水生活,糧食存備可保一年之用,亦可從全國其它地方調入糧食救濟長安。因此留守長安的人不會生活困難,他們只需要等來年有雨即可,如果來年沒有雨,還可以再等一兩年。五分之一的百姓遷至巴蜀二郡,此二郡是長江的中上游,水源豐富,雨水充沛,成都平原土地也多,完全可以養活遷來的二三十萬人!
唐僧等寺院和尚則可以天天向佛祖禱告祈福,希望佛祖保佑萬民,及時下雨!道士也可以設壇求雨,希望玉皇大帝及時降雨。寺院與道觀必然會從一年不下雨的奇異事件中收穫不少好處,而官府也可以從全國各地的運糧過程中取得不少好處。最終某些階層會藉助天災發家致富,而百姓還是百姓,他們只會在天災中受苦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