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識小錄

    歷史著作,這裡就姑且羅列被劃定為史書的先秦著作吧。當然,清華簡等出土文獻的問世,也讓我們見到了失傳幾千年的先秦史書,在這裡一併臚列如下。

    一、傳世史書。

    先秦的歷史著作,最重要的當然是《尚書》和《春秋》。古代有“動輒左史書之,言輒右史書之”的說法,右史所書之言的合集便是《尚書》,左史所書之“動”的合集當然便是《春秋》。這兩部書也是先秦最為重要的兩本史書。

    《尚書》的問題非常複雜,主要是涉及到偽古文尚書的問題,概括起來講,《尚書》經歷秦火,到了漢初,被口頭傳授下來,用今文(即西漢的文字)寫定,就是今文尚書,但是後來又在孔子家中的牆壁裡發現了古文《尚書》,與《今文尚書》的29篇相同,但又多了16篇。但是研究《古文尚書》的,也都只研究與今文相重合的那29篇,不知道什麼時候,多出的16篇亡軼了。到了東晉的時候,梅賾獻上一部完整的《古文尚書》,其中還附帶有孔安國做的傳和孔安國的序。此後,這部號稱為漢代孔安國本的《古文尚書》地位不斷提高,到唐代,孔穎達據這本書作《尚書正義》。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這《古文尚書》是偽造的,孔傳也是偽造的,並且其偽造的時間不短。

    《春秋》與孔子關係密切,這是毫無疑問的,至於孔子有沒有手定《春秋》,這個爭論太多,沒法定論。由於《春秋》文辭簡略,故而出現了幾部解《春秋》的著作,分別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和《春秋穀梁傳》。其中,《左傳》的影響最大,史料價值最高,是研究先秦史最為重要的一本書之一,我在其他的答案裡已經說過了,茲不贅言。

    除了以上的基本,還有《國語》和《戰國策》。《國語》被稱為“春秋外傳”,與“春秋內傳”的《左傳》相對,可見其重要性。《戰國策》則專記戰國時期的人物言論,其中儲存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史料。

    二、出土史書

    《竹書紀年》,《竹書紀年》是東晉時從墓中盜出的一部書,被當時的人做了釋文和研究,便傳了下來,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出土文獻。《竹書紀年》在流傳的過程中亡軼了,其亡軼時間大概在宋代。於是宋代人便重新編輯了這本書,稱為《今本竹書紀年》。但是這部書被許多學者認為是偽造的,所以他們便把不同書中所引用的《竹書紀年》內容編輯起來,成了《古本竹書紀年》。這部書對研究先秦史同樣相當重要。

    清華簡《系年》,清華簡《系年》是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楚簡中的一篇,其所載歷史多與傳世文獻相互發明,同時亦有不同,可以作為研究先秦史的重要材料。

    清華簡和上博簡中的其他一些篇章,同樣可以作為研究先秦史的重要文獻,但是由於是單獨的篇章,不能獨立成書,這裡就不把它們作為“史書”來看待了。

    以上只是幾部主要史書的簡單介紹,希望對題主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日本旅遊時買富士xt10相機如何?價格可以便宜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