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憂紫藤

    俗話說大恩養大仇,善良的人總有一天會明白人性的惡,付出太多對方無以回報的時候,就會為自己的無情無義找藉口,以掩飾自己的不厚道,付出不是說的,是要做的,比如金錢,比如時間和精力的付出,沒那麼輕而易舉,所以說值得的人和事才是重要的,要有明辨的眼睛,發現那些忘恩負義的人,及時止損。

  • 2 # 信步逍遙行

    客觀上而言,這種行為不具普遍性,只是社會上的其中一種現象。而這當中,多少有施與受者之初衷與認知不同有關。

    常言道,施恩莫望報,望報莫施恩。又有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裡已很清楚說明,施恩與人,是行善,是濟厄扶危,是積福德的,不是交易,沒有回報率的。因此也不能作為日後索取別人回報的理由,即使別人報之以怨,也不能把恩惠作為責怪別人的籍口,至於別人對自己有傷害,這又是另一回事,佛門往往認為這是屢世因果之業報,所以也不能由此生怨嗔。更無恩將仇報之說。當然一般世上是有這種說法,大多人的認知是這樣,但如果執著這種看法,除了影響情緒,其它的好處好像也沒有,何妨淡然一些。

    至於報恩,這是人性光明的一面,在不少的故事裡都談到知恩圖報,又或感恩之後又施恩他人,延續愛心,種善人間的美事。現在的說法叫正能量。

    另外,有時候,當助人者,與被助者之間之出發點不同,施者以為出手助人是有恩他人,總希望別人感銘於心,日後有所回饋,而受助者則認為,這是別人的無償贈予。一聲感謝足矣,不必考慮有其他方式的回報的,這種情況較容發生在熟人,親朋之間。由於有種認知的錯位,一但施者覺得受者行為出錯,便生憤怨,認為別人恩將仇報,而矛盾頓起。

    所以,施與受之間如果真的是有條件的,最好在事前有所共識,所謂親兄弟,明算帳,以免無謂的矛盾。這世上,因財反目的事還少嗎?連親情都不顧了。

    世人如果少點把恩惠作為本錢,而另一方面懂得感恩,世界會平和很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什麼技術能一輩子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