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扭曲世界守內心的淨土
-
2 # 我還是充錢那個騷年
奸詐要看站在什麼角度,站在漢朝統治者角度可能算是奸詐,但站在北方貧苦大眾前,能早日結束戰亂,這樣的統治者何嘗不是位救萬民於水火的仁人志士呢。
還有我常常也覺得我老闆奸詐啊,但他手下何嘗又不是有我這種能文能武可鹽可甜的馬仔。
-
3 # 一個人的歷史
奸詐?還不如說是權謀。古往今來所有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權謀的高手,那些謙謙君子沒辦法爭奪天下,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曹操作為那個時代的佼佼者,更是權謀的高手。
看了《三國演義》的人,可能會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劉備很厲害,劉關張很勇猛,五虎將所向無敵,諸葛亮神機妙算,周瑜風流瀟灑,實際上蜀漢也好,東吳也罷,論人才都沒有曹操手下多,論個人能力和曹操也有很大差距。說的不好聽一點,大家所熟知的徐庶根本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問題,而是他的能力在曹操手下也就只能做個郡守而已,說到出謀劃策,他比郭嘉、荀彧、荀攸還差的多。但徐庶在劉備處就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可見劉備手下人才的匱乏。
曹操對於人才秉承“唯才是舉”的策略,只要你有能力哪怕品行有問題也可任用,曹操的態度很明確,我是用人才,不是選聖人,也不是要完人。因此曹操手下聚集了很多出身寒微但能力突出的人,同時對於名門之後,曹操也不排斥,如荀彧、荀攸等人就出自潁川,荀彧開始在袁紹帳下後來投靠曹操,曹操並不介意他曾經是袁紹的幕僚,而是真心接納他,不僅如此,荀彧還成為了曹操身邊的“謀主”,他不僅自己為曹操出謀劃策,還為曹操推薦了郭嘉,而郭嘉也曾到袁紹帳下,但是後來卻沒有在袁紹帳下聽命,主公與人才本來就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郭嘉透過和袁紹的交流,發現袁紹優柔寡斷,不足以成就大業。
那麼郭嘉為什麼會選擇曹操呢?不僅因為荀彧引薦的緣故,這不僅是曹操給了郭嘉機會,也是郭嘉選擇曹操的緣故。因此兩個人交談之後,曹操才說:“這就是我要找的人才,能夠幫我成就打野的人就是他了!”而郭嘉也說:“這樣的主公才是我追求的!”因為曹操意識到郭嘉就是自己需要的人,而郭嘉也認為曹操會給自己施展才華的平臺,不枉自己一生之所學。
接下來說說武將。許褚是曹操手下出名的猛將,許褚本來是當地的豪強,曾經帶領族人在家鄉對抗黃巾軍,因為勇猛而出名,曹操興兵到了許褚的家鄉,許褚主動歸附了曹操。許褚不是一個人來投靠,他還帶來了自己宗族之人和手下的勇士,為曹操補充了有生力量。曹操很慷慨,立刻拜許褚為都尉,許褚帶來的人也被拜為虎士,隨後在征伐張繡的戰鬥中,許褚和他帶來的人表現十分出色,斬首萬餘人,曹操立刻給許褚升官為校尉,論功欣賞唯才是舉是曹操用人的突出特點。當然許褚成為了曹操身長最信任的人,曾經在官渡之戰中挫敗了徐他等人謀殺曹操的陰謀。
不要被《三國演義》裡塑造的“奸雄”影響給騙了,在那個時代曹操的氣度、胸襟都是頂級存在,劉備也好,孫權也罷,和曹操相比都有所不如,因此作為人才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曹操這個老闆。
-
4 # 古河洋橋
這個問題沒有多少意義。古人就給出了答案:“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蛇有蛇道,鼠有鼠道”,論語上有:君子和而不群,小人同而不和。在古代文化當中,當官,首先要道德高尚,君子蓄道德而馭眾人,德高望重方可讓人信服。在三國演義裡面,曹操的部屬雖然有才,但是,差不多都是功名利祿之徒,沒有道德的約束,誰給好處就給誰幹活,曹操也是這樣認為的,“不給我幹活,我養著他們幹嘛呢”。赤裸裸的利益關係;義薄雲天的關羽關雲長就是因為看不慣曹操的功利主義,義無反顧的拋棄曹操,不管曹操怎麼誘惑。所以我們看到,當司馬懿篡權奪位,司馬懿給出的好處更多,曹魏的文武大臣爭先恐後投奔司馬懿,毫無廉恥之心。
-
5 # 老農民老喬
這說明曹操是一個能納賢士之人,只要你有才就能得到重用。在用人方面從來不奸詐。也就得到了好多文武將士願意為其效勞。
回覆列表
不奸不詐怎麼可能成大事。要說的話只能說曹操活的比較真實,不虛偽。開國的皇帝都是魅力權術通天的人,三國演義不過是本小說而已,當不得真。換個角度來說,劉備孫權要是不夠奸詐,三國肯定沒他倆啥事,然後就是因為他倆沒有曹操奸詐,所以才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