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茵你而淳在

    一個好性格的孩子,不是生來就有好性格的,他需要父母在教育的過程中用心打造,細心培養的。

    第一,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孕育孩子好性格的基礎。家庭環境不一定是富裕的,但一定暫時和諧的,溫馨的,父母恩愛,家庭氛圍好,孩子自然而然會有好性格。

    第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不專制,不溺愛孩子,儘量以溫和、講道理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孩子收到了尊重,會懂得尊重別人,孩子受到了來自父母溫暖的愛,自然也會懂得寬以待人,好性格自然形成。

  • 2 # 葉媽育兒

    什麼是性格?在心理學的定義上說,它是指一個比較穩定的人格特徵。主要體現在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度和所採用的這個言行上面。比如說有的人是特別熱情、特別真誠的;有的人就是比較尖刻、比較虛偽的;有的人是自高自大、盛氣凌人的;有的人是勇敢無畏的;還包括有些人是比較懦弱的等等。

    這裡面特別強調的就是穩定的人格特徵,也就是說遇到事情時表現出來的一面。性格一旦形成,想改就非常非常的難。中國有一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就是用來形容性格的不易改變性。另外一句話能更清楚一些,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是形容性格的不易改變性。

    小朋友性格是怎麼形成的?我給家長髮一張圖片,就是性格是如何形成的。那我想跟家長說一下性格是有好壞之分的。家長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把孩子都培養成好性格的孩子。一個人的性格形成百分之三十是先天的遺傳基因,剩下的百分之七十是由自幼成長的環境,教育程度,智商、信仰、經濟狀況、父母的影響塑造形成的。

    由此看來,爸爸媽媽在孩子性格方面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後天培養的好,您的孩子可以成為一個情商比較高的孩子。性格在三歲之內培養是效果最好的。那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是最好的呢?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在孩子出生後就開始培養這是最好。

    但實際上呢?性格形成也是有關鍵期的。孩子在七個月左右的時候,我們在社交性行為當中有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就叫做社交性參考。小朋友在做一些從來沒做過的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看最親近的人的反應,他的表情,他的狀態,那如果說這個最親近的人是我們的看護者,他的性格和他對事情的處理。就會影響到我們這個特別幼小的孩子。性格是後天表現出來的,是一種表現形式,它相對的比較穩定。一會兒呢,我們就來看一下小朋友的好性格都有哪些方面。

    小朋友呢,什麼是好性格,好性格都有哪些方面組成的呢?好性格的孩子是由以下方面組成的,第一個是有自信的孩子,有自信的孩子就是好性格的孩子,然後這個孩子可以自我肯定,他可以合群友善,親子溫順,他有領導思考能力,特別開朗樂觀,好學進取。這些都是孩子好性格的一些表現。

    這裡跟家長的主要分享兩點,這兩點我個人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點就是有自信的孩子,有自信的孩子是好性格的孩子。所有的好性格,都來自於孩子的自信。那麼越小的小朋友家長,我們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剛才問了小朋友是怎麼學習的?家長說模仿。那麼我們的小朋友在跟家長在遊戲當中,就是模仿的過程中,在遊戲的過程中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了。我來說一說小寶寶的遊戲,今天簡單的跟家長分享下,因為我沒有辦法面對面的跟家長來聊,

    所以就簡單的分享一個小寶寶的遊戲。這個遊戲是每次講座我都會提到的,小朋友在七個月左右的時候。他開始在智慧方面進入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開始有了簡單的物體記憶能力,我們在理論上叫做物體永恆性。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時候,當他很喜歡一樣東西被媽媽爸爸拿走時,孩子就會開始哭鬧,要去找這個東西,因為他知道它不是沒有了,它是存在的,但只不過是讓你拿走了,他會哭鬧會去尋找。家長就會覺得這個孩子怎麼開始不聽話了呢?可是往往這種不聽話是孩子智慧發展的一種表現,這種表現就是孩子開始有了對物體的記憶。

    從這個階段開始我們的孩子就特別喜歡玩一個遊戲,這個遊戲就叫做躲貓貓。家長也很願意跟孩子一起來玩躲貓貓的這個遊戲對吧!作為一個七個月到十二個月小朋友的家長,尤其是七個月的家長,你在跟孩子玩躲貓貓遊戲的過程中,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那家長你玩的方法是對的嗎?我們拿一張紙或者一個紗巾把臉擋住,坐在孩子對面,跟孩子說:“寶寶,媽媽在哪裡?”因為你把臉擋上之後。寶寶就會開始要找你。

    接下來有兩種方法,我想問問家長平時採用哪種方法跟寶寶玩遊戲呢?第一種方法就是,“寶寶,媽媽在哪裡?”你從左邊出來,然後寶寶看到你很高興,接下來媽媽再躲進去,“寶寶,媽媽在哪裡?”你又從左邊出來,寶寶又特別開心,他的身子更往左傾了。然後媽媽再來一次,還是往左邊出來。你三次從一個方向出來,就會發現孩子在左邊等你。我們的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寶寶,媽媽在哪裡?”你從左邊出來一次,再從上面出來一次,再從右邊出來一次,再從下面出來一次,從四個方向出來讓小朋友也非常高興,那他也跟你玩得很愉快。

    兩種方法我們的孩子都跟你玩得很愉快。但是其中只有一種方法是非常可行的,可以培養孩子特別多的自信心。這個方法就是第一種方法。媽媽可以在跟孩子玩第一次的時候,你從左邊出來,小朋友他很聰明他有記憶了,他在左邊等你。在你第二次在做重複性的遊戲的時候,小朋友的身子就往左邊傾。

    這時媽媽就要配合,配合什麼呢?你要配合說:“哇,寶寶你太聰明瞭!你怎麼這麼聰明呢?你就知道媽媽從這邊出來是嗎?寶寶你真棒!”孩子在跟你玩遊戲的時候,他很快樂他在笑,然後同時他也覺得自己很棒。但是,往往有很多家長髮現孩子是知道你剛才上一次從哪兒出來的。那家長願意做什麼呢?“小樣的,我可不能讓你知道我從哪兒出來!”家長就換了一個方向,不讓孩子找到她。但是我給家長的建議是,你可以降低難度的,讓小朋友能夠找到你。因為當他能夠找到你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棒,他也越來越願意跟我們做遊戲。你可以從一個方向出來三次,然後再變換方向。我們的小朋友又開心又有自信,還願意跟你玩兒。

    家長平時可以多采用這樣的方法。就是降低難度讓我們的小朋友在學中變的更快樂。我不知道最近有沒有被孩子變得特別有自信心的家長?我們小朋友都是會畫畫的,不管孩子多大,他只要拿起筆,就會畫畫,孩子是天生的畫家。但是往往有的小朋友越大就越不願意動筆了,而且經常會說我不會畫。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是家長跟孩子溝通的過程當中,偶爾說的一句話,或做的一件事,讓孩子感覺到這件事有一點點的難度。

    比如說我們的小朋友,家長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畫畫就是做一個事情,這件事情就是塗鴉,也就是亂塗亂畫了。媽媽就會走過來問:“寶寶,你畫的是什麼啊?”小朋友有的會說:“蘋果”。但實際上你一看呢,畫的像草一樣,而且有一點點亂,但是你的孩子回覆是蘋果,很多媽媽就願意做這樣的事情:“寶寶你畫蘋果啊,來媽媽教你,蘋果是左邊一下,右邊一下,一個橫還有一個把”。這個時候,小朋友就會看到媽媽畫的蘋果,然後把筆推給你:“媽媽畫”。很多媽媽,實際上都遇到過這樣比較尷尬的事情,因為孩子會對你說“媽媽畫”。

    媽媽從只會畫一個小汽車,然後孩子在你畫完汽車之後他會給你熱烈的鼓掌,之後,他會對你說,畫一個大卡車,然後媽媽又畫個大卡車,孩子又給你熱烈的鼓掌,然後對你說再畫一個---賓士車,然後,再畫一個寶馬車、吉普車等等,後來媽媽發現自己什麼車都會畫了。而孩子,就用了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就是不斷鼓勵我們的方法,讓媽媽在繪畫方面變得更有自信了。

    所以說,如果家長想讓孩子有自信,而不是自己變得更有自信,你可以採用的方法就是,用孩子的方式教會孩子學習。如果你的孩子是在亂塗亂畫,你感覺是在畫線,那你也可以模仿他的樣子,模仿孩子的樣子,畫一下之後再加入一點點的難度,在兒童心理學上我們把它叫做兒童的最近發展區。

    加入一點點難度之後,我們的小朋友就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變得更聰明一些。家長從今天開始,不妨可以嘗試一下。當我的小朋友畫成什麼樣子,如果你真的是想跟他一起交流,或者你想跟他一起畫的時候,你可以先模仿孩子,然後再加入一點點難度。比如說畫蘋果,你得先畫成他的那樣的像草一樣的樣子,之後呢,你畫一個小短線,你說寶寶是不是蘋果,還有一個小把啊?

    孩子會覺得:對呀,還有一個把。他也會再加入一點點,那小朋友就會變得更棒了,他會變得更有自信。在這一段裡,再跟家長分享一個自我肯定的能力。說到自我肯定,就是小朋友在長大的時候,當他遇到挫折的時候,當他遇到有一些難度、困難的時候,我們的孩子他不會說我不會或者逃避,而是他能夠積極地面對,並且去想一些辦法。我給家長舉一個小案例,來跟家長分享如何培養孩子自我肯定的能力。

    實際上就是家長需要做到管住自己的嘴,也要管住自己的手,並且要學會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我們的孩子能夠自己去化解一些事情。還有當孩子有一些不高興、不開心的情緒時,家長需要做到哪的幾步。

    這個小案例講的是我一個好朋友的孩子,是個三歲多的女孩子,有一次她帶孩子在院子裡面玩,她女兒看到院子裡面的一個小哥哥,那個小哥哥應該是五六歲的樣子,她女兒很想跟這個小哥哥玩,就走過去問男孩:哥哥,你可以跟我玩嗎?當時這個男孩就回答她,不可以。我朋友就在旁邊,看到她的女兒非常難過。她很想過去幫她,也很想對這個男孩說,你就跟妹妹玩一下吧。可是她忍住了,她看看女兒很難過但是並沒有哭,也沒有尋求媽媽的幫助。女兒就這樣愣愣地看了哥哥幾眼,就坐在旁邊的椅子上沉思。實際上這個時候,我朋友是特別難過的,她想幫助孩子,但是她沒有幫。

    在座的各位家長,有的時候,孩子是這樣,因為他們比較小,如果他尋求你們的幫助,那你就去幫助他。但是如果你發現孩子自己正在冥想,或者他去玩別的東西了,你就不用再去給他解釋,因為這件事對孩子來說他是可以自己消化的,是沒有關係的。還有的家長會跟我說,我的孩子特別老實,別人搶了他的玩具,他自己不會搶回來,孩子就很受人欺負。但是我問家長,是孩子自己哭了,他覺得自己受欺負了,還是家長自己覺得呢?

    很多時候,都是家長覺得,但是孩子並沒有這樣覺得,他覺得把玩具給別人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兒。我的朋友就沒有過去幹涉孩子,而是默默地看著她女兒,過了三五分鐘,她就聽到那個男孩的爸爸喊他兒子回家吃飯了。小男孩就應聲說,好,我走了,好的。男孩就回家了。這個時候她發現女兒一下子就從椅子上跳起來了,然後對她媽媽說,媽媽你知道嗎?小哥哥不是不想跟我玩,小哥哥是想跟我玩兒的,但是他怕他爸爸叫他回家吃飯不能跟我玩了,所以才說他不和我玩了。小哥哥是喜歡我的,他想跟我玩的。當時她的媽媽就特別的感動,她媽媽就覺得這麼小的一個孩子,她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去平復她的情緒、去調整她的情緒。她媽媽覺得孩子的這種能力非常強。

    我們看到很多幼兒園裡面的孩子,當家長去看公開課的時候,有的孩子舉一次手,老師沒有叫到他,這個孩子就會“哼,我再也不舉手了”。但也有的孩子,老師沒有叫到他,他下次還會舉手,而且會一直舉手,這樣到最後老師一定會叫到他的。這樣的孩子,一定是積極樂觀進取的,並且是有自我肯定能力的孩子。我們說孩子這種良好的性格都是父母給到他的。一會兒呢,我會告訴家長,如何去給孩子這種自我肯定包括我們如何去幫助孩子具有領導思考能力。

  • 3 # 素衣清顏淡若煙

    家長在家庭教育這條道路上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如何教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可試試這幾條:一: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恆,一定不能忽視細節。

    二:不能生氣了就教育

    在教育中,更重要的不是宣洩而是剋制。對父母而言,所謂的剋制,說的也就是教育孩子還需要我們有更好的平衡力。管教從嚴,講的也是原則從嚴,心思從嚴,態度則要儘可能的誠懇、溫和、耐心。

    三:不能當眾教育孩子教育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應該把孩子帶回家,當眾責罵、毆打,往往後果非常嚴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嚴,要保護孩子的心靈。

    四:不能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五:儘量避免消極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最缺乏別人真摯的讚揚和鼓勵,缺乏從一件小事中體會快樂的傳統,所以多鼓勵誇獎孩子,但並不是對孩子的不足、缺點、短處視而不見,而是在孩子有勇氣去嘗試、去改變時,助他一臂之力。

    六:儘量避免在孩子吃飯和睡覺時進行教育

    吃飯就是一種享受,是一種交流。特別是在家庭裡面,千萬不要讓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戰戰兢兢,最後對食物都喪失了好感。

    七:別用別人的孩子簡單對比自己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差異,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我們所不知道的秘密。對一個孩子而言,耐心地和他說話,耐心地為他作分析,這樣孩子既不會自卑,也可以減少很多對他人的妒忌和敵意。

    八:教育孩子不要“數罪併罰”

    數罪併罰”首先說明你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關心得太少,沒有盡到做父母最起碼的責任。其次,也說明你比較“記仇”,喜歡翻舊賬。

    總之,家長“不管”並不是一味地讓孩子放任自由,相反,摒棄一切事無鉅細的“管”,有目的、有成效地“管”,才是父母們科學的教育方式。

  • 4 # 桐媽親子派

    說是好性格,其實就是家長們希望孩子情商足夠高。

    沒有本來就是叫很好的性格,大大咧咧是好性格嗎?這樣的性格背面也會隱藏著一些不太好的方面,比如不細緻,對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也是會有一定影響的。

    沉穩內斂是好性格嗎?也不見得。很多沉穩內斂的人,不善於對外溝通,最終也會很多事情悶於內心,不見得對生活就是有益的。

    所以,我覺得,無論有個什麼樣的性格,都要以善良為起點,豁達通透為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沒有什麼是絕對正確的,沒有什麼是絕對錯誤的,出發點不一樣而已。所以我覺得培養一個健康性格的孩子更為重要,積極向上才是家長應該教育的方向。

  • 5 # 淺淺媽媽育兒經

    首先得有個好的家庭背景,不是說經濟多好,而是說家中的人性格要好,知書達理的家庭肯定更能培養出性格好的孩子。

    其次,在平時的教育中要交給他一些做人的道理,父母要共同的參與其中,不要讓孩子老是跟著一個,而讓其性格偏一方。

    第三,經常的帶著孩子出去玩,見識見識,增長世面,開闊視野,也有利於性格的培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自己天賦很差的事情還需要努力嗎,還是說應該把時間放在別的地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