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漂泊在北京的楊
-
2 # 藍天白雲鴻雁飛
元宵節,猜燈謎了,誰記得《紅樓夢》中李紈出的謎“觀音未有世家傳”,這謎底是啥呢?
再來看看我老家怎麼過元宵佳節,記得在元宵節前,是要準備燈籠的,六歲及以下的小朋友,是需要在13,14,15晚上打燈籠的,到16晚上打完燈籠後,用裡面的蠟燭把燈籠燒了。
燈籠的形狀很多,有蘆葦杆編好糊上紅紙綠邊的火罐,有八卦燈,有藍瓜燈,還有12生肖燈,記得我外公外婆在世時,做的燈籠可漂亮了。我只學會了八卦燈和兔子燈,但這麼多年沒做了,也忘的差不多了。
也是在那幾天的夜裡,需要鬧社火的,先以探馬摔鞭子打響開始,再以關公耍大刀,唱曲,搖船,還有跑馬的,甩獅子。也有小姑娘扭秧歌。
最後一點是正月15下午,是需要上墳燒紙的,如果是三年以內的新墳,是需要在墳上掛紅火罐燈籠的。今年又是不能給爸媽去上墳的一年,這閨女當的,唉。
觀音未有世家傳——雖善無徵
孩童時代,我們對年的渴望是那麼的迫切與期待。所以春節來臨前後的日子既是歡樂的,也是享受的。整個正月我們都沉浸在喜悅與放鬆之中。
但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般,彷彿春節的歡樂還沒有完全消散,不經意間,二月二又到了!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俗語中意味著從此雨水便會多起來。這對於靠天吃飯的祖祖輩輩們來說,是一個表達美好祝願的好節氣。
“刷把子,溜溜燈,一棵小秫打半升。吃一半,留一半,留塞老和尚大窟窿!”這是我們從小便會唱著的歌謠。歌謠中表達的就是鄉親們在薄種寡收的年月裡無比熱切的願望。
記憶裡那天早上起來,便會看到打掃乾淨的庭院裡、門口打穀場上,母親用鐵鍬鏟著草木灰畫滿了大大小小的同心圓。同心圓裡面,是母親放著的各種糧食。稍大以後,我們知道了同心圓的寓意——那是象徵家裡儲存糧食的“摺子”。這也是小時候農村常見的用蘆葦片編製成的儲存大量糧食的必需品。
雖然都是迷信,但迷信背後是鄉鄰們豐衣足食的美好心願!
每年同心圓裡的糧食最後都被啄食的小雞和鳥雀們吃去了。儘管如此,這一天母親總是很虔誠的在庭院裡、門口穀場上鄭重的畫出好幾個大小相間的“同心圓”,從不間斷。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關心的卻不是這些,而是二月二我們有很多孩子的樂趣。
我們最熱切盼望的就是這一天可以“撂刷把”(撂火把)。“撂刷把”有什麼寓意?起源於何時?我們無從考證,反正我們很早就開始準備了。我們小心的尋找家裡不用的笤帚、刷把等,放在一處。還有會尋找梧桐樹上結的小球球,越多越好。這些毛茸茸的小可愛浸上煤油,點上火後用腳踢著會滾著燃燒!讓我們有一種不一樣的樂趣。
吃過又一頓豐盛的晚餐後,好不容易捱到傍晚。生產隊打穀場上、村頭的麥地裡就會奔跑著我們忙碌的身影。
初春的大地雖然有時春寒料峭,但泥土逐漸鬆軟起來。漸漸濃綠的麥苗也在晚風中散發出一股清香,混合著泥土的味道讓人感到又一個溫暖的春天將要來臨。
或大或小的風裡,我們舉著燃燒的火把,隨意的拋向遠處。火把隨後又被同伴們撿起,又被恣意的扔起來。火團、火花彷彿點亮了那時的世界。
奔跑在暮色中逐漸暗淡的田野裡,我們無比的歡樂和自由!
鄰近幾個鄉村的火把也同時會在他們的村頭亮了起來!我們彼此呼應,歡呼聲此起彼伏……
當火把燃燒到不能再燃燒的時候,當最後一個梧桐球被完全踢毀後,我們才會意猶未盡的回到各自的家!
回到家後,幾乎每家家門前又都熱鬧起來!我們繼續點燃炮竹煙花等。各種花樣,有聲有色。天上地上,明亮炫目。門前又像是年夜裡那般熱鬧的情景。
隨後灶房裡,我忙著燒火,灶臺上奶奶嘴裡唸唸有詞。“花大,瓢大,炸有小孩嘴巴大”。我們在忙著炒過節的瓜子、花生、玉米花等。灶塘裡火焰在跳動,鍋裡的瓜子等在滾熱的沙子裡發出脆響聲,並逐漸變得香濃起來。香氣氤氳在溫暖的灶房裡,彷彿也是那時的時光,純樸而自然,幸福而恬淡!
所有的炒貨裡我最喜歡的是那時炒的玉米花。玉米是自家園裡種著的。晾乾後整個棒子收起來,專門留作爆米花。看著是小小的玉米棒、玉米粒子,竟然都爆出那麼大的個,而且鬆軟香濃,有種入口即化的感覺。可惜多年以後再也看不到它的蹤影。現在都是改良後的玉米,口感比那時差多了。
炒熟後的瓜子、花生等端放到外面,稍微涼了涼,就可以享用了。
這一天我們很晚才會睡去,即使有著奔跑的勞累,但那種獨有的歡樂卻是別的節日不曾有過的。
時隔多年,又快到了二月二的節日了。想著小時候的歡樂無限感慨!因為不知從何時起,後來的孩子們再也沒有這樣的習俗和樂趣了。
是時間改變了人們,還是人們在時間裡迷失了自己?
我們無從得知,但曾經的美好我記在心裡,永遠都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