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叩門人

    土匪在我們的腦子裡,那就是一群打家劫舍,強搶民女的組合,要是讓他們改性,那是難上加難,那為什麼他們不搶進京趕考的舉子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我們都知道,能上京趕考的,實際上就不是秀才,而是舉人,進京的舉子不會太窮,都會帶很多盤纏,舉人們當然是有錢的,可是強盜土匪也不去搶,是他們傻?其實並不是。

    各行都有各行的規矩,雖然是土匪,但是他們心裡也有這麼一個規矩,娼妓、和尚、道士、孤兒寡母、趕考舉子、紅白喜事,一般都不會搶,一旦有人搶了,那他就會被其他的土匪看不起,說白了,乞丐他不會嫉妒集團董事長,他只會嫉妒比自己討錢討的多的乞丐,是同樣的道理。

    而我們也知道,在古代,科舉是很難的,能夠進京趕考的人,那都不是一般人,而這些人首先也是在朝廷掛了名,對於朝廷來說,這些學子你很難猜到他們之後的成就,或許會對這個帝國做什麼偉大的創舉。

    基於這個原因,朝廷對舉子的安危看得很重,而土匪也知道,做事,最好有個靠山,這些人說不定將來會怎樣,土匪不僅不會搶劫他們,甚至有時候還會幫助他們,也算是結個善緣。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古代,讀書人的社會地位很高,老百姓又非常迷信,認為他們是文曲星下凡,所以不管是土匪還是老百姓,他們對讀書人從骨子裡有一種深深的敬畏。

    每個地方去參加京考的人,那都是當地政府十分重視的人,所以考慮於諸多原因,很多土匪並不會去搶劫舉子,這也是理所當然了,沒有必要去得罪人,誰知道誰的後面有什麼靠山呢,這都說不好。

  • 2 # 戈壁灘上的駝鈴

    俗話說:“盜也有道”,土匪也有很多種,但大多數土匪都是因天災人禍而實在無以為生,才走上這種亡命求生的道路上。同時他們大都是社會底層,也就是古代下九流窮苦貧民組成。為了不忘本而定下一些規矩,如不搶進京趕考的舉子。

    那麼為什麼不搶進京趕考的舉子呢?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形成的,我列舉幾方面,大家看對不對。

    1.喜車傷車不搶;2.書生郵差不搶;3.擺渡人不搶;4.行醫人不搶;5.刷錢、賭博的人不搶;6.挑八股繩的不搶;7.車店不搶;8.僧侶、道人、尼姑不搶;9.鰥寡孤獨的不搶;10.單身的夜行人不搶。

    這其中就有書生不搶一說,如果哪家土匪壞了規矩,傳出去會讓同行看不起。

    二、讀書人大都很窮。

    古代土匪大多都是因自然災害,或者家裡遭遇到什麼不測的事,被逼無奈,走頭無路才做的土匪。他們對窮苦人有一些同病相憐的心理,從上面的十條禁忌就能看得出來。

    有錢人家的讀書人,都有家人護送,走官府驛道。而窮困書生為了近,只能單獨走荒僻山野小路。一是這些人本來沒有什麼財物可截,另外出於同情心理,就放過他們,甚至遇到好心土匪還會接濟他們。

    有了這面小旗,土匪遇到他們時會考慮到他們的身份,一旦出事官府必然追查不放。另外這些趕考的舉子本身也沒有那麼多財物,況且這些人一旦高中必然會追查到底,所以也就不去招惹這樣的麻煩。

    四、古代讀書人少,一般平民百姓都對讀書人很尊重。這也是中中國人自古就受到儒家思想的感染,在思想中自然形成的觀念。

    說起來還有一個真實典故來證明這件事。

    唐代詩人李涉,在長慶二年的時候,在一個陰雨綿綿的傍晚,乘船渡江。準備去看望江洲做官的弟弟李渤。行至長江晥口附近,就遇到一夥強盜打劫。

    李涉當時嚇得腿軟筋麻,渾身顫抖,說不出話。他的僕人沉著地說道:“船上坐的是李涉,李博士。”李涉心裡正暗暗埋怨僕人報出自己姓名。

    土匪一聽卻馬上放下手裡的武器,非常客氣地說:“久聞李博士詩名,今日可否為我們寫首詩?我們感激不盡!”

    李涉當時有些懵懂,但看土匪沒有惡意也就釋然。命僕人拿出紙筆,揮毫寫下了一首七絕:

    《井欄砂宿遇夜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

    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 3 # 李飛叨

    土匪不搶趕考的書生,絕對不是行規。土匪打家劫舍為生,趕考書生又大部分都帶著豐厚的盤纏,土匪豈能放棄這樣的肥羊?歷史上之所以很少有土匪打劫趕考書生的事件,並不是他們不想搶,而是不能搶和不敢搶。

    科舉制度出現在隋朝,在那之前的很長時間裡,官員的選拔施行的是察舉制和世襲制,普通人家的讀書人如果受到朝廷的認可,地方官一般都會派人護送讀書人去接受朝廷的考察,普通的土匪自然不敢對官差下手,讀書人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比如漢武帝時期的朱買臣,家徒四壁還要堅持讀書,最後被老婆趕出了家門。後來地方官員知道他有知識有文化,品行還不錯,就把他推薦給了中央政府。推薦之後,朝廷是要進行考察的,考察滿意才能徵辟為官。朱買臣去京城的路上,就有地方政府派出的人員護送。不過老朱不念舊情,最後和前妻玩了一出馬前潑水。

    另外我個人猜測,土匪不搶劫趕考書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對知識的尊重。其實在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讀書夢,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嘛!可以肯定的是,土匪們如果有機會讀書做官,他們就不會去搶劫了。即便做了土匪,他們對讀書人也是高看一眼的,不搶劫趕考的書生,估計很大程度上是照顧孔聖人的面子!

    順便再說一下,我認為所謂的土匪有“十不搶、八不劫”等等,都是不靠譜的胡說八道,當了土匪就是要通過搶劫賺錢,管你是書生還是妓女、尼姑,只要有錢他們都是不會放過的。

    當然,如果是女土匪遇到俊俏書生,不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總之我們不能把個別情況普遍化,畢竟能做到“盜亦有道”的人,還是太少了!

  • 4 # 舊時樓臺月

    如果你喜歡看古裝劇,那麼應該經常會看見劇中的土匪,他們因為家裡面窮,或者是犯了命案才不得已去上山當土匪的,就像是《水滸傳》裡面的梁山好漢一樣,他們都是逼不得已才去做了土匪,不過他們講義氣,並不會欺負老弱婦孺,說起來挺不錯的。

    但是真正的土匪要比電視劇裡面的凶狠很多,古時候的劫匪心狠手辣,見人就搶,根本不管你是否柔弱,也不管你是什麼人,所以很多人都有遭到土匪的毒手,更有甚者會死在土匪的手裡。但是有一類人他們卻不會動,就是讀書人,特別是一些去進京趕考的書生,那麼他們為什麼不會打劫讀書人呢?要知道書生基本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想要搶他們的錢財是非常容易的。

    其實這個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的人很迷信,在他們的心中,讀書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動他們是會對自己不利的,所以對於土匪們來說是不會去搶書生的錢。再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當中有一個規定,就是搶劫可以,但是有些人的錢不能劫,這裡面就包括書生,至於這個規定是什麼時候出來的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既然有這個規定,土匪肯定要遵守的,因為他們不守規定的話,就會被其他山頭的人給滅掉。

    雖然說土匪們都心狠手辣,但是他們講義氣和遵守規定這一點倒是讓很多人都自愧不如。其實想想也是,如果他們不講義氣和規定的話,那麼就是一盤散沙,可能早就被官府或者是江湖人士給滅掉了,所以他們如果想生存下去,那麼必須要遵守自己的生存法則。

    至於進京趕考的書生,他們進京的時候幾乎都是成群結伴的,再加上古時候能夠進京趕考的人也不多,在這些人當中,很有可能就會出個官員,所以當地官府一定會派人保護他們的安全。而當地的一些有錢人也會出資給這些進京趕考的書生。

    這個在明朝就有過記載,在當時東南地區的很多書生進京之時都會得到當地大戶的資助,在這些書生做官以後,就會庇護這些大戶,就成了官商勾結了。而且大戶人家還會為這些書生派一些護院或者是鏢師負責他們的安全。

    這些鏢師或護院基本上武功還是很高的,如果劫匪們想要打劫書生,那麼肯定會冒著很大的風險。再加上書生們進京趕考的時候不會選擇小道,而是會選擇官道走,而劫匪們大部分都是在荒僻的深山中,所以基本上是碰不到的。

    對於朝廷來說,這些書生就是未來的希望,所以朝廷對於每年進京趕考的書生還是非常重視的,如果哪裡的土匪真的搶劫了書生的錢財,甚至是傷了他們,那麼朝廷很有可能就會出兵端了這個土匪窩,對於土匪們來說根本不可能能夠跟朝廷的軍隊抗衡,所以為了自身的安全,古代的土匪們是不會去搶劫進京趕考的書生。

  • 5 # 過去即歷史

    一般來說,科舉考試先有院試和鄉試,而這兩項考試都在行政區域內完成,路程短,當地官府加強治安,考生被搶的概率低;但題主的意思顯然是說的進京趕考的那類書生。這類書生土匪不願意搶,也不敢搶。

    網路配圖

    我們都聽說過窮酸書生,對於進京趕考的書生實在沒啥可搶的,連搶劫的成本都不夠,土匪也不願意幹。

    網路配圖

    土匪嘛,本來是以搶劫為生,不會因為書生窮,就不搶了,錢少也是錢,該搶的還是會搶的。但是那些進京趕考的考生,都是地方層層篩選,選拔出來參加京城的考試的,地方上特別注重這些這些舉子的進京趕考安全問題,朝廷也很重視,畢竟未來的官員要從這裡面選拔,如果敢有土匪搶劫這些舉子,朝廷顏面無光,地方也生氣,這樣土匪的好日子到頭了,而且這些進京趕考的舉子都有明顯的區別標誌,所以土匪不會給自己找事去搶劫這些人。

    隨著科舉發展,有錢人開始腐蝕科舉制度了,直接花大價錢資助那些進京趕考的考生,甚至還給這些舉子配備安保隊伍,等他們做官了,再回饋有錢人。土匪搶這樣的考生更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安保隊伍實力肯定不俗的。

    網路配圖 一提到書生,就覺得是這個裝扮

    漸漸地,土匪行業就形成不成文的規定:進京趕考的考生不搶。

  • 6 # 問禮歷史

    古代書生向來文弱,弱不禁風,手無縛雞之力,應該比較容易搶,那麼古代土匪為什麼不搶趕考書生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書生是和皇帝做買賣的人!

    元朝雜劇《馬陵道》中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書生寒窗苦讀,滿腹才學,就是為了和皇帝做一筆買賣,他們也是皇帝的最佳貨源。皇帝的貨都敢動,那是不要命了嗎?想造反嗎?

    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古人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三、有護身符!

    朝廷對趕考書生相當重視的,當地官府對他們也是關懷備至,考慮到書生們進京趕考,山高水長,路途艱險,當地官府會給他們頒發一面旗子插在書箱上,上書:奉旨會試,四個大字,土匪們一旦看到這幾個字知道是書生,就不會下手了。

    五、搶劫書生有風險!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治世時,達官顯貴多是書生出身。能進京趕考的書生,以後做官的機率都比較大,得罪他們是有風險的,以後一旦追究起來,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綜上所述,以上便是土匪不搶趕考書生的原因。

  • 7 # 小聰歷史客棧

    在經濟和交通落後的封建古代時期,很多人出門都是靠徒步,且交通道路閉塞,因此很容易遇上土匪強盜,土匪很猖獗,大都是一群凶神惡煞、打家劫舍的人群,誰遇到誰遭殃。

    古代尊重讀書人

    別看現在高學歷的人很多,可古代很多人沒有機會讀書,讀書識字的人特別少,所以讀書人顯得特別金貴,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下,讀書讀書人也是被社會和官府推崇認可的群體,因此特別尊重有文化的書生們,對待上京趕考的書生更是如此。

    土匪也有行業規矩

    別看秀才好欺負,文弱不堪,可是土匪們就是不會動他們一根毫毛,原因還是在於土匪們有自己的行業規矩,既然是吃土匪這碗飯的,可是也得聽老大的,按照這行的規矩辦事。

    一般土匪們都是謹遵這個規矩,因為古人的活動範圍比較有限,即使落草為寇也比較愛惜自己的名聲,一旦違反規矩,不僅會遭到同行們的鄙視和恥笑,他們還迷信的認為這樣不會得到祖師爺的庇護,反而容易遭殃被孤立,因此他們萬萬不敢搶劫上京趕考的書生的。

    搶劫書生風險高

    上京趕考的書生們,一般都會有一面旗子,寫著奉旨會試,一旦出事,就相當於破壞朝廷的威嚴和臉面,官府一定會派人調查和圍剿,到時候土匪們會暴露自己的處所,引來殺身之禍。

    倘若趕考書生成為大官,那曾經被搶劫過的他肯定不會土匪,說不定還會把土匪一窩端了,本身書生沒什麼錢財,沒有什麼油水,如果再因為搶劫書生而付出如此大,簡直得不償失,風險和收入不成比例呀,因此土匪不會去搶劫上京趕考的書生。

    所以總的來說,上京趕考的書生被土匪搶劫的概率不大,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

  • 8 # 趣談唐宋元明清

    事件回顧

    在很早之前曾經讀過一本書,講述的是明朝的土匪,非常有意思,撰寫的語言比較詼諧幽默,而且言談舉止之間似乎也有一定的學術性功底,拿出來當個小笑話給大家講一講。

    在古代土匪是一種類似於旁門左道以及下三濫的職業,既然是職業就有自己的職業素養,土匪當中有十大戒律,這十大戒律包括但絕對不侷限於:一不能搶書生、二不能搶紅白喜事、三不能搶送信之人等等等等。

    至於不能夠搶送信之人則更加簡單了,因為再沒有手機、電話、座機等系列通訊工具的前提之下,書信幾乎成為了遠方之人相互交談的唯一工具,如果把這個行業的人給搶了,那可真是缺了大德了。

    至於不能搶書生的錢財,主要有一點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保證了書生的安全,因為書生當中,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會有一面小黃旗,小黃旗上面在每個朝代所寫的字都不一樣,只不過這面黃旗所代表的政治意義卻極其微妙,那就是這樣的黃旗只有兩個人能用,或者說兩類人能用:

    第1類人是皇家之人,第2類人是趕考之人。

    沒錯,這就是事實

    有可能大家不會相信,但是在古代尤其是通訊裝置並不全面,貪官汙吏絕也不算少的情況之下,土匪這樣的一個行業似乎斬不斷理還亂,而且往往是今天殺沒了,明天又會生出一窩來。

    所以雙方之間一直處在一個平安無事的狀態,只要劫匪不做太過分的事情,只是收點路錢的話,也沒有人願意去搞他們,劫匪自然而然的也能明白這其中的生財之路。對於什麼該搶什麼不該搶,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

    不難看出趕考之人他們在未來極有可能成為朝廷的棟樑之材,而且趕考之人本身就已經代表著皇家的認可,代表著朝廷的認可,代表著天下百姓的認可。

  • 9 # 蕭郎君

    理科男答歷史。

    “過堂”的第一種,頭上頂著酒壺,站在百米開外,由匪頭子開槍射擊,如果這個人害怕就不讓他加入,如果膽子大就舉行加入儀式。第二種,讓他去“踩盤子”,也就是打探敵人情況。

    其中在”十不搶“中。規定了有十種人不搶:

    辦喜事、辦喪事

    郵差

    船伕、擺渡人

    醫生

    耍錢、賭博

    挑八股繩,遊走的小商小販

    客棧、車店

    出家人

    孤寡

    單身夜行人

    當然,還有一些地方的土匪會加上一條,便是進京趕考之人不搶。那麼為什麼要加上這一條呢?

    我們都知道進京趕考的人大部分都是窮書生,從”窮“上來說,土匪根本不想搶他們,費了很大的力,結果就搜出幾本書,得不償失。

    其次進京趕考,那就證明他們已經不是簡單的秀才了,而是舉人。古代舉人是全省的考試後得到的資格稱呼,也可以叫為孝廉。只有舉人才有資格進京趕考。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進京趕考的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有身份的。那麼土匪肯定不想得罪他們。

    最後一點,便是古代對待文人的態度,文人是什麼,那可是文曲星下凡。如果得罪了文曲星,可能以後幾代都不會出現文人。其實土匪心裡也是非常崇拜有才華的人,他們可不想讓自己後代和自己一樣做個土匪。得罪了這些進京趕考的文人,就相當於給自己後代埋了禍患。所以土匪見到這些文人都是恭恭敬敬地,將他們視之為座上客。

  • 10 # 可榮188

    首先,這個答案不能絕對說土匪不搶趕考書生,只能說大多數現象可能是這樣。其次,我們來分析一下。

    古人信奉"盜亦有道",不管哪一行,都會注重名聲,土匪也一樣,不然在"道上"怎麼混?而且,前面也說了土匪的產生,有很多是被逼,大多數是人性未泯,而且,古人素來講究師出有名,就連土匪也一樣,搶劫時會大叫一聲: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地過,留下買路財!雖說是歪理,但也說得振振有詞,不象現在的搶劫犯,開口就是"打劫"!一點素質都沒有,活該被重判!

    再來說趕考的書生,這讀書人都是受人尊敬的,他們成名前,與世無爭,寒窗苦讀十年,也無錢財,所以落得大名"窮書生",當然了,富家子弟另當別論。

    所以土匪對於赴京趕考的書生能網開一面,這或許也是"道上"的潛規則,一介窮書生,要搶也沒幾個錢,又何必冒大不韙呢!山大王未必無人性,未必無道義,不搶書生,也許是良心未泯,也許確無油水!當然土匪大多數不搶趕考書生有太多的原因,我們只能紙上談兵,管中窺豹。

    殺人放火,打家劫舍,這是土匪本色,讀書趕考,求取功名,乃書生夙願,"秀才碰到兵,有理說不清",這兩者若狹路相逢,最好書生一揖:小生家境貧寒,父母年邁,確天錢財,望大王高抬貴手!然後土匪瞅了半晌,突然從腰中掏出銀子一扔大聲叫道:今天倒黴,碰上比我窮的主,這幾錠銀子賞給你拿去花!這結局也許皆大歡喜。你還別笑,真有這樣的事發生,唐朝詩人李涉就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過世人,為此還賦詩一首《井欄砂宿遇夜客》

    "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自聞。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 11 # 有書共讀

    一提起土匪山賊,有書君的腦子裡立馬蹦出了“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這首打油詩。

    他們以打家劫舍為營生,對過往的行人又豈肯輕易放過。

    不將人洗劫一空,休想平安離開。

    然而,我們在影視劇和古典小說中也經常看到,這些窮兇極惡的亡命之徒,在面對進京趕考的、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舉子時,一般卻極少有下手的,這似乎有悖於常理。

    又是為什麼呢?

    有書君認為,他們之所以不搶劫進京趕考的舉子,無非是因為以下三點理由:

    1.不願搶。

    古人因為文化普及程度不高,所以對讀書人格外的尊重。有一首詩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便足以見讀書人地位之高。

    對於舉子,大部分普通百姓是持膜拜的態度的,甚至覺得他們就是文曲星下凡,神聖不可侵犯。

    而在古代,不幸淪為土匪的人,大多是因為家貧,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實,他們內心也渴望著自己能識文斷字,對舉子更有著深深的豔羨之情。

    故而,不願意對自己仰慕的物件下手。

    這裡講一個小故事。

    唐朝詩人李涉,就是透過科舉考試,一步步成為太學博士的。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李涉被幾十個強盜給攔住了。當時他覺得凶多吉少,心下甚為驚慌。

    當強盜們大聲詢問李涉身份時,隨從告知是李博士。沒想到強盜們的態度立馬來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那強盜頭子恭敬地說,如果真是李博士的話,不妨留詩一首,至於財物,則分文不取。

    於是,李涉這才大大地鬆了口氣。

    他提筆一揮而就,寫下了一首詩《井欄砂宿遇夜客》:“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逃名去,世上如今半是君。”

    強盜首領見了,連連喝彩,不但沒動李涉的行李,反而送給他許多財物當作潤筆費。

    這強盜還是李博士的粉絲,真是萬萬沒想到啊。

    由此可見,即使是土匪,他們對讀書人也是相當恭敬的。這讓他們在遇到舉子時,不願意去搶劫。

    2.不敢搶。

    他們從童生到秀才,從秀才到舉人,一步步走來,如同現代社會的中、高考,只有出類拔萃者才能勝出。

    有幸能中舉的,便相當於國家的後備幹部,自然是前途無量了。

    所以才有《儒林外史》裡的范進多次考試不第,最後終於中舉,喜極而瘋的故事。

    這些舉子,作為國家的人才,他們的名字自然是登記在冊的。而他們的安危自然也會牽動著上層的心。

    如果在進京趕考的路上,被土匪洗劫,遭受意外的話,則有可能招致官府的圍剿。這種得不償失的買賣,土匪們當然是不會做了。

    所以,即使他們有心搶劫,也不敢啊。

    3.不能搶。

    每一個行當,都有每個行當的規矩。

    雖然土匪並非是什麼能見得人的職業,但“盜亦有道”,他們也有自己不成文的規定。

    比如,他們對這些特殊人群:孤兒、寡母、僧、道、尼姑、盲啞之人、郎中、郵差以及趕考的舉子,都是不能輕易去搶劫的。

    如此看來,雖然身為土匪,他們倒也是有些職業操守的。

    要是萬一破壞了規矩,便會招致同行的打擊與恥笑,此後將很難抬起頭來,更別提在道上混下去了。

    因此,碰上趕考的舉子,按規矩,他們是不能搶的。

    綜上所述,土匪在遇到舉子時,是不願搶、不敢搶,也不能搶。

    當然,進京趕考的舉子,為了防止在路上遭遇劫匪,大多用黃布做成旗幟,其上大書“奉旨會試”等。

    並且結伴上路,這也讓人很容易識別,更不至於讓劫匪錯認錯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討厭大姑子的人嗎?為什麼討厭?